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胡晓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对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鼻饲管留置较对照组短,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也能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K点刺激;穴位按摩;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因高致残率、高致死率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吞咽障碍为其常见并发症,占脑卒中后并发症的50%~78%左右,可引发患者脱水、营养不良等,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采取合理措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十分重要[1]。K点位于翼突下颌帆及腭舌弓中央,对该点进行刺激利于提高运动末梢敏感性,使口咽部肌肉运动更加灵动及协调[2]。穴位按摩为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之一,可间接作用于人体经络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作用。本研究将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用于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女分别22例、1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9±2.34)岁,病程3~19d,平均(11.05±1.28)d,洼田饮水试验3级11例,4级14例,5级15例。观察组40例,男女分别23例、17例,年龄46~79岁,平均(61.72±2.39)岁,病程4~20d,平均(11.13±1.35)d,洼田饮水试验3级12例,4级15例,5级13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诊断标准;②洼田饮水试验≥3级;③均为首次发病;④患者均意识清晰、神志正常;⑤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躁动等无法配合者;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吞咽障碍;③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严重躯体疾病者;④气管切开、插管者;⑤精神、智力等功能异常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

1.3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加强营养支持,做好饮食、心理、用药等多方面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方法如下:

K点刺激:取棉签1包,浸入维生素C水中,置入冰箱冷冻4h,于患者空腹或餐后2h进行。常规清洁口腔后,指导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抬高床头30°,使头前屈,于膝关节下放置软垫,保持全身放松。嘱患者张嘴发“啊”音,操作者精准定位K点,应用棉签对K点进行刺激,若患者出现呕吐反应应立即停止使其休息片刻,直到恢复平静后再次治疗。K点刺激同时指导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伸出舌头左右摆动,并舔上唇。每次8~10次,20min/次,1日2次,持续干预2周。

穴位按摩:选取哑门、风府、风池、廉泉、人迎、颊车、下关等穴位,对各穴位采用手指点、按、推、揉等手法按摩,15min/次。腕微屈,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顺时针方向对穴位进行环旋磨动,力度从轻至重,以患者感到局部酸痛、可耐受为度。每周治疗5次,持续干预2周,按摩时可指导患者行代偿性吞咽训练。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为Ⅰ~Ⅴ级,级数越低表明吞咽功能越好。②记录两组鼻饲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应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对患者测评,共44项条目,总分22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2.0,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较(n)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观察组(n=40)

0

0

12

15

13

26

11

2

1

0

对照组(n=40)

0

0

11

14

15

17

6

8

7

2

Z

0.221

13.251

P

0.895

0.002

2.2两组鼻饲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鼻饲管留置较对照组短,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高(

P<0.05),见表2。

表2 两组鼻饲留置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

分组

鼻饲留置时间(d)

SWAL-QOL评分(分)

观察组(n=40)

11.65±1.58

197.35±16.78

对照组(n=40)

17.38±1.99

134.12±10.95

t

14.262

19.958

P

<0.001

<0.001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不仅可因摄食困难引发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还可增加窒息、误吸风险,加重患者病情,提高死亡率,故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十分重要。吞咽障碍主要为周围或中枢神经破坏所致,K点刺激可通过寒冷刺激提高咽部反射敏感性,增加感觉输入、增强吞咽反射,从而加快吞咽速度,改善咽部肌肉与神经间协调性[3]。K点刺激还可引发主动收缩,避免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萎缩,诱发患者产生张口动作,提高口腔感觉刺激,促使口腔打开,通过对咬合反射进行抑制引发反射性张口。

穴位按摩为中医康复治疗常用手段,本文通过“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机制取穴,通过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相结合的方式,对风池穴按摩可发挥疏肝理气、豁痰利咽功效,按摩廉泉可激发舌咽经气,增强食管蠕动,诸穴按摩可共奏活血理气、通咽利喉的作用[4]。现代医学证实,哑门、风府位于项部,按摩该穴可缓解局部软组织状态,减轻对周边组织的压迫,缓解基底动脉血供,促使皮质延髓束恢复[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鼻饲管留置时间、SWAL-QOL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协调吞咽肌群,增强吞咽相关经络感觉,利于启动代偿机制,重建吞咽运动神经突触,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K点刺激结合穴位按摩可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也能缩短鼻饲管留置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金香,王元姣,熊冰,等. 冰酸K点刺激在脑卒中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7):3503-3506.

[2]杨露. 自制中药口腔护理液联合K点刺激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4):347-348.

[3]唐琦. 冰酸K点刺激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2019,31(12):1677,1702.

[4]罗蕾蕾,吴鸣,范连彬,等. 针刺结合穴位按摩法在脑卒中吞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6):839-841.

[5]唐于力,郁满华,李军文,等. 运动想象联合穴位按摩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2,20(18):2515-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