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以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7
/ 2

中医辨证施治以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赵永才

贵阳市修文扎佐林场医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201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施治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的63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以穴位注射为主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临床治疗后,63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共有治愈578例,疗效明显24例,疗效改善7例,无效27例。结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采取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其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中医辨证施治;针灸治疗;穴位注射;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一种因为膈肌痉挛而导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吸气时声门突然闭合,发出呃声。如果呃逆反复发作,将会形成顽固性呃逆[1]。呃逆在中医中,被称为“秽”,具体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声,无法自控,声短而频。顽固性呃逆因为发作非常的频繁,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常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治疗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本研究对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治,以穴位注射和针灸为主,观察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顽固性呃逆患者636例,男性患者412例,女性患者224例。年纪最小3岁,最大年纪90岁,呃逆最短时间48小时,最长30年。纳入标准:符合难治性呃逆诊断标准[2]连续48h以上发生呃逆,间歇30min后复发,昼夜差异不明显.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病史;过敏体质和对研究用药过敏者;血液系统疾病;依从性较差;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1.2.1中医辩证施治

对患者辩证施治,选择口服中药汤剂。胃火上逆证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

臭烦渴,多喜饮冷,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燥,脉滑数。以清胃泄热,降逆止呃为治疗原则,对患者实施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为:麦冬、竹茹、半夏、竹叶、生石膏、柿蒂等。气机郁滞证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以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为治疗原则,采用五磨饮子加减治疗,药方组成:槟榔、丁香、乌药、枳实、沉香、代赭石、木香等。胃阴不足证呃声短促而不得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不思饮食,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治疗原则为养胃生津,和中止呃。对患者实施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药方:玉竹、生地、沙参、麦冬、橘皮、竹茹、柿蒂等。脾胃阳虚证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晄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以温补脾胃,和中止呃为治疗原则,实施理中丸加减治疗,药方:干姜、吴茱萸、人参、甘草、丁香、白术、柿蒂等。胃中寒冷证呃声沉缓有力,胸膈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更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治疗方法为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方药:丁香散加减。丁香、柿蒂、高良姜、干姜、香附、陈皮等。

1.2.2穴位注射与针灸

主穴为:内关、太冲、三阴交、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膈腧等,随证取穴。寒邪犯胃、脾胃阳虚者,针灸并用,虚补实泻,诸穴可用艾灸盒灸或艾条灸或隔姜灸;胃火上逆、气机郁滞者,只针不灸,泻法,胃阴不足者,只针不灸,平补平泻。

随证取穴,胃火上逆、胃阴不足、寒邪犯胃者加胃俞;脾胃阳虚者加膈俞、脾俞、胃俞;使用药物配比0.9%NS 2ML+胃复安注射液1mlx1支+2%利多卡因5mlx1支(一般用0.2-0.3ml)一般选用2—6穴随证加减。病情轻或特殊原因只用0.9%NS作穴位注射,大约 0.5ML/穴,一般情况配好的混合液均匀分配穴位注射。

药物配比胃复安注射液(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患者按体重配比,低于1支(10mg)用量,按体重配比。患者体重配比,高于1支(10mg)用量,按1支(10mg)使用,酌情加量; 0.9%NS 2岁-6岁一般用1ml,6岁以上用2ml,酌情加量; 2%利多卡因2岁-14岁一般用0.1-0.2ml,成年用0.2-0.3ml)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疗效评级标准:治愈:患者的呃逆症状停止,2周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停止,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偶有间断发作;有效:患者的呃逆以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但存在间断发作的情况;无效:呃逆及伴随症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率方式表示,用 χ2 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3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其中临床治愈共有578例(90.9%),疗效明显者共有24例(3.8%),疗效改善7例(1.1%),无效27例(4.2%)。

  1. 讨论

现代医学对呃逆的治疗方法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4-5]。为了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显示,578例(90.9%)患者的疾病得到治愈。中医认为呃逆是由于病邪入体所致,从而致使气机受损,功能失调,清者不升,浊者不降,胃气上逆,最终致使患者患上呃逆。祖国医学认为,呃逆的病变部位在于胃部,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长期食用辛辣腥冷食物导致,顽固性呃逆损伤在膈,与脾、肺、胃等相关。而足三里能够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通经活络、补中益气的效果。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呃逆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顽固性呃逆的中医治疗方法非常多,针灸、中药、穴位注射、耳穴埋豆等均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副作用少,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按照病因可以将呃逆分为反射性和中枢性两种。反射性呃逆的发病原因是因为直接刺激胸颈部的要神经、迷走神经;中枢性呃逆是因为病灶直接、间接刺激呃逆反射中枢脊髓。中医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针灸治疗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实现治疗目的。而穴位注射则是一种针对性治疗手段,通过穴位注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发挥出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并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李玉海.中医辨证施治联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5):18-20.

[2]王同付.电针合并温针灸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9例[J].当代医学,2010,16(21):84.

[3]曹银洲.旋覆代赭汤治疗脑卒中并发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5(04):10-11.

[4]刘红敏,林松俊,张竟超.中药辨证治疗骨科术后呃逆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5(05):57.

[5]李济英,刘同恩,孙士京.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呃逆34例[J].中医药信息,1999(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