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性相交,共情悦纳——同伴关系中被拒绝型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率性相交,共情悦纳——同伴关系中被拒绝型孩子的心理健康指导

  曹园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幼儿园   315801

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有研究表明幼儿同伴交往对其心理发展是成人无法代替的,对幼儿社会化、个性、品德、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同伴交往中被拒绝的幼儿会产生消极、不友好、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如不干预矫正,会影响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个性和行为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被成人忽视但又是影响社会性发展的同伴拒绝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寻根解惑,得以解决问题的核心,最终

实现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

一、愈演愈烈的“拒绝”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镜头一:他们都不愿意借玩具给我

孩子们在户外玩水枪大战,浩浩的水枪出了故障无法继续灌水射击,看着大家都开心地游戏,浩浩一个人坐在一边哭了起来。他先求助轩轩,轩轩并没有答应,还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借给你玩。”浩浩第二次又向泽泽求助,泽泽在犹豫之后还是没有借给他,两次借玩具失败,导致浩浩非常沮丧地在一边坐着,并坚持不再继续游戏。

镜头二:他不想和我一起搭

建构区里,涛涛、皮皮、嘟嘟等几个孩子在搭建积木,涛涛和嘟嘟在合作搭建城堡,皮皮在拼插塑积木。皮皮想要想加入到涛涛和嘟嘟的游戏中,涛涛拒绝了他,说他们的城堡快搭好了,皮皮一听上前强行加入游戏,涛涛和嘟嘟护住自己的作品,说什么都不肯让皮皮加入,于是三人发生了争吵和推挤,最后城堡在三个人的互相争吵中倒了。

随着幼儿物品归属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幼儿会对自己的物品管的更劳,不愿意让其他同伴加入。而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要求加入同伴游戏时,更加容易被拒绝。在被拒绝时也表现得更加激动与强硬。

二、“被拒绝的”原因:

被同伴拒绝之后,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如出现自卑心理、交往退缩行为,甚至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根据研究资料,并结合案例发现被拒绝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幼儿自身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因素等等。

(一)幼儿自身行为的影响

1.自我中心:这类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喜欢以自己的意识占主导,从不考虑被人的想法和需要。这种孩子的行为和游戏规则的建立并不匹配,所以他们常常不受同伴的欢迎。

2.不守规则:这一类孩子经常会违反集体的规则。其他孩子则会以规则意识制约他们,导致他们也不受同伴的喜欢。

3.欺负同伴:这一类孩子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经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当自己的愿望没被满足,就会习惯性打人、抢同伴的玩具,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4.言语攻击:这类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采用语言攻击的方式。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或是取笑同伴的话,伤害同伴的自尊心,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二)家庭因素形成的影响

1.被拒绝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拒绝的态度,当幼儿多次接收到这种感受,内在就会受到影响。家长重视知识教育,忽视情感培养,会导致负面行为和情绪无从发泄。这一类的孩子会用各种极端的行为,引起同伴间的不满。

2.被宠溺的孩子:一群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溺爱方式,造成了孩子任性、放纵的行为,这类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普遍较弱。这类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问题,要求对方把玩具让给自己的孩子玩,甚至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没有明确的态度,会慢慢导致同伴关系的恶化。

3.生理因素:根据多方面的研究,人类个体从出生到30个月是个体借助与亲人交往的经验来建立情绪学习的基础,这些经验以非语言的形式储存在婴儿的大脑中,以后受到情绪刺激时就会根据这些经验作出反应,对个体一生的精神发育特别重要。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并延伸至幼儿园,使得幼儿在集体中不受欢迎。

三、策略:

    幼儿在被同伴拒绝后往往不能较好地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加以细致地观察引导,觉察被拒绝幼儿的心理需求,通过各种引导策略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

1.允许情绪流露,以爱滋养疏通

1耐心倾听

     当幼儿被拒绝的时候,情绪是非常沮丧、愤怒的,如果成人能够坐下来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的情绪能够正常的流露出来,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这样才能进行后续的正面引导。

(2)温柔相伴

思思平时不太会主动跟小朋友交流,不知所措。我轻轻地说:“你怎么啦?”我帮她擦擦眼泪,她抬起头说:“老师,我怎么才能和彤彤一起坐呢?”我抚摸着她的头发说:“也明天她就愿意跟你一起坐了。”思思说:“嗯,那我明天再邀请她。”

思思是一位比较内向的孩子,老师只要给予她温柔的陪伴,给她一点心理安慰,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能策略,也许她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自己的事情还可以引导她寻找与其他同伴互动,让幼儿感受自己在与同伴交往时可有多样化的选择。

2.培养移情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观察发现,一些“被拒绝”幼儿普遍移情能力差,不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痛苦,为此,教师可采取一些干预策略,培养“被拒绝”幼儿的移情能力。

(1)了解感受

区域活动中,文文、乐乐在玩五子棋时,出现了争执,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乐乐来说说自己的痛苦感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乐乐的痛苦,让辉辉彻底明白打人是不对的,产生愧疚感,从而停止这种被拒绝后的攻击性行为,让辉辉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中如果你伤害了同伴,同伴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了。

(2)适时“体验”

研究发现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儿童能更好、更经常地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反之则表现出消极、不友好的行为。当幼儿被拒绝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敏感地觉察被拒绝幼儿的心理需求,通过共情引导策略帮助幼儿逐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看待同伴交往过程中的拒绝现象,悦纳自己和同伴。

3.适时转移注意,学习交往技能

当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时,我们应帮助孩子寻找合适的时机询问同伴拒绝自己的原因,让孩子会逐步理解自己被拒绝的原因与具体的情境是分不开的,在理解他人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同伴交往的技能。

(1)创设情境

通过简单的情景对比帮助幼儿了解交往能力的小技巧,区域游戏中因为积木不够而互相争吵。我用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来进行讨论:一种是互相争抢,谁都不让谁。一种是轮流玩,或是一起玩。请幼儿交流,哪种方法更合适,更有效。

2学习方法

幼儿之所以会被同伴拒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交往技能的缺失,因此,

在家园共育中,成人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幼儿习得良好的交往技能,进而促进同伴关系的建立。

●利用绘本教育:们可以通过亲子共读来帮助幼儿学习同伴交往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在被拒绝后如何进行心理疏通。

●巧用邀请方法:可以引导孩子说:“我今天带了娃娃,我们一起帮它穿衣服好吗?”这样的邀请既不死板又可以很好的邀请到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玩。

●勤用礼貌用语:教育孩子勤用礼貌用语可以很好的促进孩子的同伴交往关系,“请”、“谢谢你”、“早上好”、“不客气”、“对不起”等这些礼貌用语要经常挂在嘴边,这样的孩子不仅受成人欢迎,同时也受同伴欢迎。

3及时强化

当幼儿的交往水平有一点提升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强化,并在集体中表扬、

肯定、夸大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树立在集体中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让其他孩子对他产生好感,从而形成同伴交往的良性循环。并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幼儿提升社会性发展。

经过对被拒绝幼儿的分析、干预和矫正,通过教师多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幼儿习得同伴交往的技巧,改善了这一类孩子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有效方法,只有于点滴细微处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我们的孩子才能够率性相交,共情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