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态度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体育锻炼态度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潘君琴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明显改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繁荣发展,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人们的体育活动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但其中也存在着锻炼态度的差异。文章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二者属于负相关,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可以改善社交焦虑。

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

研究当中发现,我国青少年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行为意向这一变量, 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直接作用, 但需要有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行为习惯是坚持锻炼的最重要因素, 也是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 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锻炼态度量表的各个维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通过对锻炼行为的路径分析, 共存在5条显著路径, 即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行为习惯及行为意向的作用非常显著。同时, 对5个维度之间的路径分析中, 各维度之间同样存在显著性路径作用, 尤其是行为习惯和行为意向在体育锻炼行为中的作用。

赵海洋2021年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态度能够显著预测运动量,体育价值观能对体育态度起到预测的作用。他的研究存在的缺陷是没有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八个维度进行各自分别分析,而笼统地认为体育态度和运动量是有直接的预测关系。与谢龙和罗雅莉研究中,需要锻炼态度中的几个维度共同作用于行为意向来影响锻炼行为的观点不一致。但从体育态度八个维度中六个维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显著相关可见,体育态度对体育行为有预测作用。

体育锻炼的心理指向性

王玉芬(1999)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两组大学生进行了情商测量,结果发现: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情商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情商要高。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不仅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自知力、情绪自控力、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都较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学生要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抗挫折能力更强,他们在挫折中更多的是自我激励,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面对挫折时更多的是选择逃避和放弃。

向斌(2010)选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对样本进行前测和后测,利用健身气功五禽戏为预手段,对被试进行4个月的干预,得出以下结论:被试不仅在身体形态、肺活量、握力等有显著差异,即五禽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抑郁因子、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实验前后有显著差异,五禽戏有利于减轻抑郁、强迫、焦虑症状

根据POMS(心境状态量表)的积极情绪评价五个方面指标,结果对积极情绪改善更加明显对于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即高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75)、中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70-0.75)、低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60)对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存在不同差异,根据10周实验测试,表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存在最大心理效益的获得,高强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存在最大生理效益的获得 。因此,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的效益评价存在关系,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关系成正比,并高于消极情绪维度。

体育锻炼对社交焦虑的干预作用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这佐证了相关研究 ,体育锻炼对社交焦虑的干预作用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证实。适度的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却往往被大众忽视。体育锻炼能提供积极心理资源,改善情绪,从而减轻学术焦虑、形体焦虑、考试焦虑。对于社交焦虑的改善,一方面来源于体育锻炼能提供积极心理资源;另一方面源于团体性体育活动增进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王灿(2020)还提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社交焦虑影响结果也不同,2015年的一项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大学生进行为期10周,每周2次的不同体育课的干预发现,选择篮球、排球、体育、舞蹈等群体运动项目课程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总得分降低了4~5分,而选择了乒乓球、网球、健身、定向运动等个体或双人对抗项目学生的社交焦虑得分几乎没有下降。这说明群体性运动具有加强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等社会效益特征从而有效缓解运动参与者社交焦虑。

夏继林等人(2022)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体育运动干预是通过加强社交焦虑大学生体育锻炼来达到缓解身心的目的,这对增强学生自信,缓解其焦虑状况具有积极意义。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游戏,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融入智力和娱乐元素,根据干预需要拟定针对性的干预程序。体育运动和体育游戏干预有助于培养社交焦虑大学生自信心、创新精神,发展自我意识和智力,消除社交焦虑等心理障碍。

结论

体育锻炼的态度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关系,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可以通过行为习惯、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和情感体验几个维度对体育锻炼行为起促进作用。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减少大学生的逃避退缩行为,从而对社交焦虑起到有效干预。同时在群体锻炼中,多人的合作对抗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缓解社交焦虑。还有利用把智力和娱乐元素与体育游戏融合的方法,大学生在运动中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帮助其在社交交往中有更好的表现,减少社交焦虑的产生。

如今,我国重视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相关教育部门颁发一系列政策,但其中仍然存在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生均体育资源随着高校扩招出现负增长、学生中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等问题。而且现在处于疫情大环境之中,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受种种因素影响呈下降趋势,网课减少大学生的交际机会,加剧了社交焦虑。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应根据疫情现状开发线上体育运动平台,通过老师直播线上课、打卡、线上师生体育交流社区等云端方式实现同学们的足不出户健身,增加同学老师间的交流,对大学生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学校和老师也要鼓励学生的积极运动态度,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从开始的强制要求,渐渐使学生提高运动的兴趣,主动进行锻炼、参与集体运动中。利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进行干预在当下仍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