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育的本真--谈谈以人为本的尊重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追求教育的本真--谈谈以人为本的尊重教育

洪卫国

徐闻县第四中学    

《中国教育报》上刊登这么一则故事:一位访问学者到当

地一位洋教授家做客,一进门,夸奖了教授的5岁的女儿天生

丽质,并抚摸了她漂亮的头发。结果却导致洋教授不满,她为

此要求学者向女儿道歉。洋教授的理由是:你是因为她的漂亮

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

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

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

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

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

可以随便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

这事对我们来说真是有些匪夷所思,学者按照国人的习惯

表示友好,不想铸成大错。这不是一个不经意的疏忽,而恰恰

两种教育观念的差异所致,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是否坚持“以人

为本”的理念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教育者尊重被教

育者,必须尊重被教育者作为独立个体,有自己人格尊严和生

存发展权。我们的教育,在传统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

如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孩子是受保护,受教育之列而往往

不是在受尊重的范围内,孩子要求得到的承认和尊重往往得不
到长辈重视。就拿上面的事来说,访问学者的表扬纯属一厢情

愿,不考虑所说的话是否伤害对方,事实上,学者也无法做到

这样谨慎的考虑,因为他所说的这番话纯属中国式一番客套话,

他如此举动在国内无可非议,因为在我们这里这是一种自然不

过的问话,甚至是习俗,无人会非难,一旦碰到办事认真的洋

人,细究起来,真是负面多多。近者,是对一个人素质评价,

访问学者的表扬既然是客套话,则显得言不由衷,甚至让人觉

得这是在讨好主人,俗气甚至市侩。远者,则不仅是个人问题

了,而是关涉到整个社会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些不良之风就是从这些细微行止衍生出来,象这位学者不实

事求是的表扬,很容易使受表扬者沾沾自喜,盲目自大,不能

明辨是非观念,长此下去,会造成她只爱听好话,表扬话,经

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更可怕的是,这种后遗症也扩展

延伸到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当孩子们成人之后,行为能

不乖张吗?比如当他到社会上当了干部,就喜欢让人“夸”,喜

欢听奉承话,即使“夸”到了“夸张”的地步,也受之欣然,

从不脸红,丧失了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如果听了批评的话,

则会产生报复心理,小到给人一双小鞋穿穿,大到置人于死地,

甚至不惜以权试法。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不尊重被教育

者,长期地把成人理解的一套强加给孩子身上,只是要求他们

“遵守”,只关心他们外在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注重他们内心

的感受,缺乏民主、平等意识,在许多事情处理上,往往是成人主观武断取代孩子真实的自我意愿。这样缺乏尊重意识的教

育,结果如何?结果是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上一辈的“主观

武断”在下一代人重演。例如国人在大街上随便吐痰,扔拉圾,

当街殷勤侍候小孩便溺,在不适宜抽烟公共场所吞云吐雾,排

队加塞等诸多陋习。不仅在国内,甚至跑到国外,也是异彩纷

呈。口头上承传着祖宗遗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到真正

行为教育时,又有多少师长能从人的个体素质提升上做到“见

微知著”,“防微杜渐”呢?究其原因,我们的教育痼疾累累,

触目惊心。唯教者至高无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被教者

惟命是从,动辄得咎。这样教育机制,对被教育者永没平等可

言,教育出来的人要不唯唯诺诺,毫无主见;要不就虚与委蛇,

暂时听命,将来自己长大成人了,媳妇熬成婆,倒过来变本加

厉欺压小辈。这样的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对被教育者,

小辈们的尊重,不把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加以尊重。例如现实生

活中,我们的一些家长不习惯在人前表扬孩子,如果孩子有过

失,则斥声连连“你懂什么!”甚至“滚一边去!”全然不在意

孩子的尊严和权利,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到陌生和茫然,

甚至完全不知道。

上面故事中的洋教授则不然,他还对访问学者说:“有一点,

你可以夸奖她,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

果。”说得多好,这样的教育是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除

了肯定受表扬者的行为以励其行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让被表

扬者形成正确的真假、善恶、美丑的是非观念,这对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尊重教育。

从教育学讲尊重是教育重要原则,人的第一本性,就是要生存

发展,尊重他人人格,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存发展权。洋教

授没有因为孩子的幼小无知而容忍“误导”,就是出自对孩子人

格的尊重,对其生存发展权益维护,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污染。

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教育的结果,成功与否,忽略

教育的过程,忽略在教导过程中对孩子素质层次提高。我们的

教育过分注重功利性的东西,习惯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学校

是这样:学习考试,哪个学生考取第一名,就被“评先进”,“加

分”;家长也是这样,孩子,你怎么不给妈得个第一名!其实,

有人可能一辈子都得不了第一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第一

名? 所谓成功,并非是终结性的,或达到某一固定目标,而是

形成性,进步就是成功,我们应看重的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原有

的基础上进步。启发学生内动力,引导学生从自己眼中找自己,

不和别人较劲,和自己较劲。一个人,有了自我发展内动力,

自我的追求,他是幸福的,生命是有质量的。而能够实现让整

个社会人人都有自我理想和追求这一美好生态,则需要我们每

一个为师者像洋教授那样追求教育本真-实行以人为本的尊

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