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王茹

河北省武安市富强小学    邮编:056300

摘要:语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小学生文学素养、文化意识的关键时期[1]。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其不仅是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更是为了让小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识与语文学习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识,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学校方面也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提高教师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师考核中也可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考核,进而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升自我修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博,包括音乐、歌曲、舞蹈、美术等一系列抽象艺术形式,因而教师可以将这些艺术元素融入语文课堂之中,以此营造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给予小学生较强的心理暗示、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因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助教学氛围的感染性去影响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心理情绪和精神面貌[3]。因此,教师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氛围之中,利用具有较高思想性、情感性、教育性、感染性的教学氛围去感动、感化、感召小学生,积极悦纳其中的教育元素。

三、介绍古诗词文化,探索古人生活

古诗词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民俗文化、生活意趣、人生经历等,与诗人的生活境遇紧密联系。因此,在讲解古诗词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古典诗词描绘的生活画卷展开,介绍古代人们的生活,探究传统习俗。一方面能够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生活的认识,使他们自觉传承传统习俗。例如,教师在开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教学时,就可以从重阳节的由来、习俗入手,使学生进一步探究古代先人们的生活。比如重阳节,二九相重,取名重阳。重阳节的由来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与人们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在古代,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祀、登高,因为正值金秋,古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与大自然充分接触。在这一天,人们还有插茱萸、吃重阳糕的习俗,以此来祈求祝福。教师可以整理图片、视频等资料,向学生展示这一天古人的生活,让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发展至今天,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敬老、尊老联系在一起。

四、赏析古诗词精神品格,传承精神文化

古诗词是古人寄情言志的文体,书写了文人的拳拳之心和铮铮铁骨,所以古诗词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探究古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教师可以挖掘古诗词中的民族精神,发挥古诗词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古诗词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例如《己亥杂诗其五》中最有名的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被人们引用来形容奉献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这一首古诗,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下这组诗集中的其他古诗,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诗中表达的奉献精神、爱国精神。

五、组织拓展活动,养成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新时期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行。养成文化自觉,学生可以自觉加入到传承中华文化的队伍中。在学习古诗词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进行拓展,挖掘更多的文化内容,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比如,古诗词中有很多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品格,如“寒梅傲雪”,梅花就被赋予了不具困难、孤傲、高洁等文化品格。在学习《雪梅》这首古诗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拓展作业,让他们整理更多与梅花有关的古诗,分析诗中梅花的形象,整理出梅花的精神品格。这种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快读提升学生的古诗词修养,还有助于学生养成文化自觉,使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也自觉探究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并将之传承下去。

六、结合课外资源,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限,为了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习途径,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放置到图书角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监督,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每天讲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学校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栏,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充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与成长。

七、加强课堂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从而使小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从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情感领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朗读的形式有很多,如教师领读、学生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学生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朗读,在提升朗读效率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冬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0.

[2]孙雅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13-14.

[3]张珊珊.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6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