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

谭民嫦

新疆四七四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41100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FEV1、PEF、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mMRC评分和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有助于其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改善,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阻肺;饮食管理;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属于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可治疗、可预防的慢性疾病,由于慢阻肺是以呼吸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因此当慢阻肺病人病情加重后容易引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会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威胁。相关研究认为,对慢阻肺病人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为了分析呼吸功能锻炼与饮食护理干预对慢阻肺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选择了60例慢阻肺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本院的60例慢阻肺患者,并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下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6.28+1.25)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731.6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干预,详细如下:(1)饮食护理。对患者病症病因进行分析如果患者属于肺气虚症则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肺气的补充,并且进行止咳化痰疗养,可以山药、蛋类、大枣、瘦肉为主要饮食内容,避免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如果患者为脾气虚症,则在饮食方面,可以山药、陈皮、蜂蜜、桂圆、大枣、蛋类、猪肺为主要饮食内容避免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患者属于肺肾气虚症患者,则在饮食方面需要以百合、阿胶、大枣、猪肺、动物、肾脏、核桃为主,以补益肺肾,起到纳气平喘、化痰的作用。如果患者属于肺肾气阴两虚症,需要以枸杞、甲鱼、生地黄、黑木耳、荔枝等食物为主起到气阴双补、止咳化痰的作用。(2)呼吸功能锻炼。①腹式呼吸法。引导患者以坐位立体位进行双膝半屈,放松腹部,并将手放在上腹处,应用鼻子进行呼吸,速度适宜,手部位置不移动②缩唇呼吸法。指导患者使用鼻器官进行呼吸呼气,患者的口唇为吹口哨的状态,进行呼气,收腹,并将身体前倾,放置燃烧的蜡烛于离口唇20cm的地方,不得吹灭蜡烛,以此控制气流量③降低耗氧量。控制患者行走时间避免患者过度耗氧并指导患者进行提肩运动、转体运动、扩胸运动和体侧运动。

1.3 评价指标

(1)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应用全自动特定蛋白检测仪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2)应用肺功能仪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1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3)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4)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其中呼吸困难量表(mMRC)分为5个等级(0-4级)。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共包括3个部分50个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体现。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营养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的营养状况(n=30

组别

血清白蛋白(g/L

前白蛋白(mg/L

转铁蛋白(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4.26±5.17

41.37±6.02*

148.51±24.39

214.65±30.25*

1.40±0.39

2.28±0.47*

观察组

34.34±5.34

52.46±6.74*

148.62±24.43

256.46±32.71*

1.43±0.36

3.34±0.52*

t

0.053

6.576

0.014

5.118

0.424

6.702

P

0.967

0.001

0.974

0.001

0.673

0.001

注:组内干预前、后数据比较,*P<0.05。

2.2 肺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数据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所示:

2 比较各组的肺功能指标(n=30

组别

FEV1L

PEFL/SEC

FEV1/FVC%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44±0.30

2.13±0.52*

3.16±0.42

3.87±0.44*

68.12±6.35

75.87±7.42*

观察组

1.52±0.34

2.78±0.62*

3.24±0.47

5.76±0.79*

68.23±6.47

84.93±8.10*

t

0.481

5.339

0.596

10.946

0.058

4.426

P

0.627

0.001

0.563

0.001

0.949

0.00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如表3所示:

3 比较各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

呼吸衰竭

总发生

对照组

30

413.33

26.67

13.33

723.33

观察组

30

13.33

00.00

00.00

13.33

X²值

5.192

P

0.023

2.4 mMRC评分和SGRQ评分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MRC评分和SGR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mMRC评分和SGRQ评分均比对照组分值更低(P0.05)。如表4所示:

4 比较各组的mMRC评分和SGRQ评分(n=30,分)

组别

mMRC评分

SGRQ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17±0.25

2.01±0.14*

56.75±6.10

41.18±4.28*

观察组

3.22±0.30

1.45±0.11*

56.84±6.15

32.0*±2.91*

t

0.278

16.931

0.044

9.659

P

0.782

0.001

0.965

0.001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慢阻肺患者常常发生的并发症之一。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群体中约有30%50%合并营养不良,对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慢阻肺患者在合并营养不良时,将会有面临更高的预后不良风险。因此做好慢阻肺患者饮食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对延缓病情发展,促进预后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数据,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饮食管理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饮食管理中,能够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合理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与消化功能,因此能够纠正营养不良情况。此次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在干预后的肺功能、mMRC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小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呼吸功能锻炼的作用显著。这是因为,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呼吸功能锻炼,采用多种呼吸锻炼方法以及有氧运动,有助于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改善机体通换气功能,故可减轻并发症发生风险。观察组干预后的SGRQ评分更高,这是因为,饮食管理有助于患者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不仅能够促进病情康复,有助于临床疗效提升。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情,进一步改善肺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功能锻炼联合饮食护理有助于其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改善,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典.舒适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3):335-336.

[2] 郑开红.营养支持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17-19.

[3] 翁克姬,林秀美,陈丹凤.呼吸功能锻炼联合气道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1):145-148.

[4] 符美芳,陈秋香,杨海红.应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J].当代护士,2022,29(4):70-73.

[5] 崔莉,王敏延,殷红倩.基础护理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及饮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9):2836-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