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3

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

黄毓承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00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电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机电工程运维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和庞大的工程需求。因此,引入信息化管理成为提升运维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举措。本文将探讨机电工程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相关内容,为推动机电工程行业的升级和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机电工程;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

1.信息化管理对机电工程运维服务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对机电工程运维服务具有诸多优势。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了运维效率和响应速度。其次,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的及时监测,避免了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统计和分析,优化运维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运维效能和成本控制;还可以提供运维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共享平台,提升运维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最重要的是,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机电工程运维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运维质量和客户满意度[1]

2.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

2.1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的选择和部署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是选择和部署适合的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这些软件和系统能够帮助机电工程团队实现更高效、精确和可持续的运维服务管理。

首先,选择和部署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需求:通过与运维人员和客户的沟通,了解机电工程的运维特点,确定所需的功能模块,如设备台账管理、保养计划与执行、故障报修与处理、资源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并分析现有运维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软件和系统应具备灵活的配置选项,使运维系统能够与机电工程的流程和操作相契合。

(2)系统架构:在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框架和模块。系统应包括前端用户界面、后端数据库和中间层的业务逻辑处理模块。确定系统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如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开发工具等。

(3)数据集成: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应能够与其他关键系统(如设备监测系统、ERP系统等)进行数据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降低数据输入和转换的工作量。

(4)用户界面:软件和系统的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并提供个性化配置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工作方式自定义界面布局和显示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5)扩展性和定制化: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定制化能力,以适应机电工程的业务发展和变化。对于特定的需求,可以通过添加自定义功能模块或二次开发来满足。

(6)安全性和稳定性:选择具备高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软件和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需要得到保障,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要能够满足长期运营的需求。

在选择合适的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实施:

(1)需求分析:明确各部门和用户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配置。建立详细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2)系统集成:将运维管理软件和系统与已有的系统集成,确保数据能够互通共享。必要时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匹配,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测试和优化:在正式启用之前,进行系统的全面测试和评估,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改进的空间。

(4)实施和培训:根据实施计划,逐步引入新系统,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熟悉和正确使用新系统。

2.2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的设置和配置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的设置和配置。这些设备能够收集机电工程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使用。

首先,在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的设置和配置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择:根据机电工程的需求和监测目标,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可以包括传感器、仪表、监测仪器等,用于采集温度、压力、振动等各种参数。

(2)数据采集方式:确定数据采集方式,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方式。有线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或总线连接设备,实现实时数据采集;无线方式则能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但需要注意信号强度和稳定性。

(3)安装位置: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应该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待监测的设备或系统,并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参数配置:设备的参数配置是保证数据采集准确性的关键。根据监测目标和设备特性,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包括采样频率、数据分辨率、阈值等。

其次,在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的设置和配置之后,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1)校准和验证:对新安装的设备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其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对于某些关键参数,可以与已有的标准设备进行比对,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数据传输和存储:设置合适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方式,确保数据能够及时、稳定地传输到指定的存储设备或云平台。同时,建立合理的数据备份机制,以应对意外情况和数据丢失风险。

(3)监测系统集成:将数据采集和监测设备与监测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处理。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能够更好地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并进行预测和维修计划的优化。

2.3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

2.3.1系统开发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需要确定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根据公司的需求和预算,可以选择自主开发、外包开发或购买现成的系统。自主开发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但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资源。外包开发可以将开发任务交给专业的软件公司,能够节省时间和资源,但需要确保与外包公司的沟通和合作。购买现成的系统可以节省开发和测试时间,但需要确保系统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在确定开发方法后,可以进行系统开发和测试。开发阶段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编码,确保系统能够实现所需的功能。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2系统部署

系统部署是将开发完成的系统安装和配置到实际运行的环境中的过程。在进行系统部署之前,需要设计系统部署的方案和流程。方案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要求,网络环境,以及人员配备等因素。流程中需要包括系统安装、配置和测试等步骤。

系统的安装和配置需要根据方案进行,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需要进行系统的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系统部署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验收,确保系统符合预期的要求。

2.3.3系统培训和推广

系统培训是为了使使用系统的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流程、数据输入和输出等方面,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培训手册、在线教程等方式进行。进行系统培训时,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需求进行分类培训。培训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和练习,以加深培训人员的理解和掌握。系统培训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推广。可以通过内部宣传、演示和推荐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员了解和使用系统。

2.4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这些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的关键,对于机电工程团队的协作和数据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规划与设计:根据机电工程的需求和规模,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确定合适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2)设备选择与配置:选择符合要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并进行正确的配置。设备的选择应考虑网络带宽、安全性、可管理性等因素,以满足机电工程的通信需求。

(3)网络安全与保护:建立网络安全机制,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网络免受未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和软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远程访问与支持:为机电工程团队提供远程访问和支持的能力,使其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网络设备和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

(5)监控与维护: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定期进行网络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识别和处理故障,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3.信息化运维服务流程

3.1系统监控和维护

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系统监控和维护。在设计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运行监控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和磁盘空间等,来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当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需要及时发出报警通知,并启动相应的故障处理流程。处理流程包括故障定位、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制定等步骤。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故障能够及时解决,系统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2防性维护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防性维护的目标是在系统出现故障之前,通过定期的维护和检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解决。在制定防性维护计划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特点和运行需求,确定维护周期和内容。维护内容可以包括系统更新、安全补丁安装、数据库优化等操作。执行防性维护计划时,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进行,确保维护工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3巡检和检修计划的安排和执行

巡检和检修是信息化运维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巡检和检修操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巡检计划需合理安排巡检时间和检查内容,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等的检查与测试。检修计划则是根据巡检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修复工作。执行巡检和检修计划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巡检和检修的质量和效果。

3.4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

维修记录和数据分析是信息化运维服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历次维修记录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记录需要详细记录维修的日期、时间、内容和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参考和分析。数据分析可以结合维修记录和系统的运行数据,分析系统的健康状况、稳定性和性能指标等,以优化维护策略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3.5绩效评估

系统可以设定绩效评估指标,如任务完成时间、故障处理时间、客户满意度等。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对工程师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分析。同时系统可以生成绩效报告和统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分析工具。通过对绩效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系统还可以为工程师提供培训和提升的机会,以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运维服务流程的描述和分析,详细介绍了防性维护、异常报警与故障处理、巡检与检修以及维修记录与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合理制定和执行这些流程可以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与高效维护。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业务需求的演变,信息化运维服务流程仍需不断优化与改进。期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信息化运维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学全,朱攀,朱伟昆.建筑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探讨[J].四川建筑,2021,41(04):256-258.

[2]王平恒.新时期高速公路机电运维管理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22(08):39-40+196.

[3]冯佳伟,叶翔,杨成等.基于BIM技术的机电工程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J].科技通报,2021,37(0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