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3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

李晓萍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职生“三观”、塑造人格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素质。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严格遵循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为高职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大思政;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建设“大思政课”,调动各种资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将生动鲜活的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将课堂设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提出了“大思政”的重要思想。因此,“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门课、一项活动,更是将思政元素融进各科课程教学之中,真正起到润物无声之效。

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高职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因此,各高职院校亟需严格遵循“大思政课”要求,探索并进行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高职生素养和育人质量。

1.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使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学习生活有机融合,这就是当前思政课教师解决和探索的难题。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能积极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自觉学习意识,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高职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目标。

通常,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主要有课内演讲、小组讨论、专题思政课、辩论赛、情境剧编排、微课微电影、人物访谈、参观革命纪念馆场馆、旁听或模拟法庭等,使学生通过实践,他们的思想认识从枯燥到趣味,从单调到丰富,打破传统单一的理论学习形式,学生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制度尚不完善和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使实践教学的长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因此,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与变革。

2.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意义

2.1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职业道德、家国情怀、传统优秀文化、社会责任有更深层次的认同。但当前学生的现状是,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保护,他们往往缺乏社会经验和人生经历,对事物和客观世界的理解太过理想主义。因此,在对真实世界的错综复杂的认识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缺乏深刻理解,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判断是非曲折。因此,高职院校应创新思政实践活动,激发高职生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树立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从而有效地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就是指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通过思政课实践学习,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真正引导高职生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将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践教学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头脑之中,引导学生提高专业文化素养和技能的同时,更国培养高尚道德品格,成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3化解思想矛盾,营造和谐环境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其目标不在于改变目前的社会状况,而在于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高职生是具有敏感思维的青少年,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冲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调整。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不仅可以通过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也可以自我解决问题,提升社会适应、人际处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在于改变当前的社会状况,而在于实施思政课的教学和实践,保证学生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正确的心态,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高职生是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青年,他们在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工作、学习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高职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时,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和人际疏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剖析,提升处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路径探索

3.1构建课外有效的思政教学模式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还要加快课程思政建设的步伐,构建思政课专业课“协同育人”机制。以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素质为重点,把提升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培养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保证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施。

首先,要对各课程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其思政要素。主要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一是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方面;二是在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劳动教育方面,要素的挖掘要体现以“中国梦”为核心,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优化,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实践性”认知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针对不同和学科和课程开设课程思政,制定完整的课程思政管理制度,创新思政实践课和其他非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此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使其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载体作用,使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高职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形成科学合理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2构建校园网络思政宣传和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的网络思政宣传和预警机制就是指在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高校网络思政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一方面,这一机制的建立,通过“在线思政课”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在线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分析,构建学生的思政网络。另一方面,在实施网上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高职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困惑,使他们的思维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外,针对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社会热点事件的防范,鼓励学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就网络热点话题进行网络交流和沟通。一旦发现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应急防范和预警机制,将网络安全事故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3.3营造思政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这个学校在校规、学风等的精神凝聚,对在学生的灵魂起到无形统摄作用,也对他们的言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作用,从这一视角上看,校园文化的氛围也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大思政”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不仅要正确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更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在无形的校园文化熏陶下提升自己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提高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性。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还要把学生从思政课堂中引出来,主动参加社会性实践,建立校内外、线上线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偏理论、忽略实践、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等问题,必须深入挖掘其内涵,要找到并挖掘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耦合关系,从而使充分发挥思政课优势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其与专业性的耦合育人作用,增强高职校学生思治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3.4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在“大思政”的大背景下,教师要从校内、校外等层面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一方面,在学校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站在实践教学的角度,以班级、社团为主体,围绕思想政治理论的传统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学生更好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会走路的思想政治课堂”的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校园周边产业园,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文化资源,通过思政课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场馆,对学生开展校外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让思政课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对每一个实践环节进行细致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高职院校也应充分利用自身学校校企合作优势,加强与有关企业合作,将优秀企业文化和实践案例运用到学校的思政实践教学中,建立的校企业合作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定期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加强对企业文化以与岗位职业道德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认识,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认知。

3.5建立多维多层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避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走过场”现象,高职院校要把“思想政治”与“专业”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估”体系。考虑到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高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多种教育主体的优势,从多个层面对学生的参与开展评价,彻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思政课教师来评定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必须根据目前的形势,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强高职生的实践活动。另外,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时,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评估理念,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参与实践的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进行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大思政”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总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只有构建健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效促进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和技能的培养,才能真正在立德树人下使高职生得到职业化和全方位发展。在“大思政”背景下,各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意义,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校内外想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高职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磊.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 现代职业教育,2022(24):142-144.

[2]曹婕.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2(9):147-149.

[3]李巧琳.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J]. 文渊(中学版),2021(10):1462-1463.

[4]肖亦骞. BOPPPS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以《茶》一课为例[J]. 福建茶叶,2022,44(7):117-119.

[5]孙静文.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研究 ——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知识经济,2022,602(7):143-145.

[6]张磊,李禹潞. “大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 法制与社会,2016(24):238-239.

[7]秦娟,徐捷.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之教学改革[J]. 才智,2023(1):118-121.

[8]朴振华.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一体四翼"双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 时代汽车,2022(1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