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刘海波

中能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的关键。通过将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能源的平衡、调节和优化利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旨在浅谈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发电侧储能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不仅代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一步。通过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提高能源的系统性能和效益。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与智能电网的集成,实现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储能技术的概述

储能技术是一种将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储的技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释放和利用。它在能源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储能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和可靠性等问题。通过将能量储存起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平衡和调节。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个人家庭等领域。

目前,储能技术主要有化学储能(如各类蓄电池、可再生燃料动力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等。

2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

2.1电池储能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池储能作为最具潜力和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逐渐成为解决能源储存和纠正电力短缺的关键方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型的电池储能技术,不仅在小型应用中广泛使用,如个人家庭太阳能系统,还在电网规模应用中得到采用,如大型储能电站。同时,电池储能还可以与电动汽车和智能微电网等领域相结合,实现电能的灵活调度与优化利用。

2.2压缩空气储能(CAES)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且商业化应用较广的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利用电力将空气压缩并贮存在地下储气库中,需要时再释放,通过高压空气发电机产生电能。CAES具有储能容量大、转换效率高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平衡电力供需,还能提供调峰调频以及备用电源等功能。

2.3储热技术

储热技术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热能来产生电力的储能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发电、集中供暖、制冷、工业过程以及建筑等领域。典型的应用包括通过储存集热器中的热水、高温液态盐或堆积石墨等介质来储存热能,并利用热能发电或其他热能应用。储热技术具有储存时间长、效率较高和环保等特点,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应对尖峰用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4氢能储存

氢能储存技术是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以储存在氢气储罐中,当需要时通过燃烧氢气或与氧气反应来产生电能。氢能储存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可再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备用电源和微网等领域。然而,氢能储存技术仍面临瓶颈,如安全性、储氢成本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克服。

2.5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较高、充放电速度快的储能装置。相对于传统蓄电池,它具有长寿命、高效率和极低的内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瞬态功率平衡、频率调节、峰值削平和电动车辆等领域。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未来有望在新能源发电侧储能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高功率储存和释放能力,为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做出贡献。

3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提高储能效率

目前的储能技术在能量转化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储能技术的效率。例如,改进电池材料和结构设计,减少内部阻抗和电荷传输损失;研究更高效的压缩空气储能和储热技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优化氢能储存和超级电容器的电解和储存过程,降低能量损失。通过提高储能技术的能量转化效率,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使用效率。

3.2降低成本

当前,某些储能技术仍面临较高的成本挑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和普及。未来发展的关键是降低储能技术的成本,包括降低材料和制造成本、提高工程和安装效率等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储能技术的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同时,政府支持和产业推动也将促进储能技术成本的降低。

3.3多能源互补和集成

未来,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多能源的互补和集成。通过将不同的储能技术相结合,可以优化能源系统的能量匹配和供需平衡。例如,结合太阳能发电和储热技术,可以实现日间储能供电;整合风力发电和压缩空气储能,可以调节风速不稳定引起的能量波动。多能源互补和集成既提高了能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更好地发挥了各种储能技术的优势。

3.4创新储能材料和技术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材料方面,研究新型电池材料、高效压缩空气储能介质、高温储热材料等,以提高储能效率和容量。在技术方面,探索新的储能方式和设备,如钠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系统和超级电容器等。此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3.5微网与分布式储能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微网和分布式储能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微网是由多个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和储能系统组成的小型能源供应网络,可以实现自治、联网或并网运行。分布式储能将储能装置直接安装在用户侧,与电力系统的负荷相连接,用于平衡区域尖峰用电和能量调节。微网和分布式储能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促进电力系统的去中心化和能源的本地化供应。

3.6新材料和技术突破

储能技术的发展还要依赖于新材料和技术的突破。当前的储能材料和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安全性、容量和循环寿命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重点关注材料科学和技术创新,寻找新型的储能材料和器件。例如,石墨烯等二维材料被研究用于电池系统中的电极材料,以提高其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另外,采用先进的模拟和优化技术,可以帮助优化储能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效率和性能。

3.7系统级整合与智能化管理

将储能技术与其他能源系统和设备进行集成和协同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将储能与太阳能光伏系统、风能发电设施和智能电网等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供需平衡。此外,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控制和运营优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8地点灵活性和容量扩展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电力系统的变迁,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也需要具有灵活的地点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储能系统可以在各种场景下部署,包括城市建筑、农村地区和孤立地区。同时,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储能容量也会不断扩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存储需求。

结束语

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不稳定性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储能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广泛应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光源与照明,2022,(02):195-197.

[2]李晓瑜.电化学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J].光源与照明,2021,(08):47-48.

[3]张剑锋.新能源发电侧储能技术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8):63-65.

[4]丁志康,王维俊,米红菊,张国平,刘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储能技术现状与分析[J].当代化工,2020,49(07):1519-1522.

[5]张宝锋,童博,冯仰敏,刘庆元,赵勇.电化学储能在新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分析[J].热力发电,2020,49(08):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