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探索

李聪卓 马佳涛 张宇 吴定坤 罗金辉

中北大学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摘要:信息技术推动网络架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领域,数据信息在网络中的互联互通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当的网络安全问题。其中漏洞,病毒与黑客攻击是最常见的。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现阶段维护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际应用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covers various fiel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terconnection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convenience to life, but it also faces considerable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Vulnerabilities, viruses, and hacker attacks are the most common. Rational use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maintain network security at this stage.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actical application

正文: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融合了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律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结构的结合体。不仅包括了硬件设备,还包括通过计算机产生互联的相关数据信息,这一信息不仅包括网络中发送的数字信息,同时也包括个人浏览的过程信息。随着网络架构中基础硬件设备数量的增加,计算机网络涉足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网络安全的困难性也呈指数级增长。因此,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运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技术是用来保护计算机中的信息数据安全的手段,目的是保证数据不被盗用,泄露与销毁。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都有可能面临系统漏洞、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及操作失误等问题。尤其是在计算机防护欠缺的情况下,即认证不完善,缺乏统一认证口令的状况下,不法分子可以侵入计算机网络中,随意盗取保密信息,严重侵犯了用户的切身利益[1]。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将此种行为进行拦截,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逻辑图

可是网络架构的发展异常迅猛,信息流在互联网中的传递加大了安全维护的成本与难度,传统的网安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难以满足新的安全标准。

2现阶段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网络病毒

计算机病毒与木马是我们最常见的攻击类型。它们的本质属于恶性的程序代码,且“进攻”方式多种多样。通过一些网页点击,弹窗等形式就可以快速的进行自我复制,广泛的传播,针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存在的漏洞进行攻击,对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具体表现在破坏计算机当中有关的文件,窃取相关信息,封锁网络维护通道等。

常见的病毒类型主要有木马,蠕虫、间谍三类。木马病毒存在着极高的隐蔽性,通常难以被发现,在计算机内部主要用以查看用户文件与盗取个人信息;蠕虫病毒的特点是可以与脚本,与其他类型的病毒进行结合,放大其危害能力;最原始的蠕虫病毒有较好的隐蔽性,利用VBScript,Java,ActiveX等编码技术隐藏在HTML页面里。当用户上网游览含有病毒代码的网页时,病毒会自动驻留内存并伺机触发,由于特殊的触发机制,导致难以被发现;间谍病毒则是对用户的主页和相关链接进行挟持,利用强制性手段使网页访问量迅速增加。因为其隐匿能力较好,用户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有的甚至被植入计算机并在系统中大量复制,同时再次传播进而感染其他用户[2]

2.2 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操作系统是软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设备中最重要的软件。在软件应用过程中,系统更新或者应用软件更新是常遇到的问题。以市场最广泛的windows系统为例,其更新频率较高,每一次的系统更新都不可避免的出现新的漏洞,即便处理了已发现的漏洞,但新漏洞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这也导致了在系统换代之间,遭受漏洞攻击的可能性更高。如2007年盛极一时的鼠标漏洞,代号为ANI。该漏洞就是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漏洞攻击,侵入计算机后修改了鼠标图表代码,导致网络系统的瘫痪,甚至被窃取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一行径直接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计算机市场股票的下跌。

2.3黑客攻击

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病毒与漏洞都是计算机应用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属于内部系统原因。相对的,黑客攻击则是纯粹的外部行为。黑客攻击是人为利用和操纵隐藏在网络当中的病毒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攻击行为。黑客攻击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不弱于病毒的威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要远远高于病毒与漏洞的威胁。

3相关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

3.1数据加密与传输

如上文所述,病毒漏洞等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都是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过程运作的,也是在这个过程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了“攻击”。因此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是防范其收到攻击的有效方案。从技术应用上说,可以通过各种数据加密技术,来保障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数据加密技术作为保护数据的基础手段,主要依靠算法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使其转码为密文,即使被攻击者截获,也很难轻易地逆向解码[3]。信息保密传输的核心是对数据的加密处理,这个过程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实现,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同加密传输的安全性是成正比的,即复杂度越高,获取权限的难度越大,安全性便越高。否则过于简单的模型,攻击者也很容易进行逆向解码,从而化解这一防护措施。因此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技术是网络维护中的关键。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可以实时的进行网络系统的全方面检测,对出现的虚假信息进行拦截。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中,防火墙技术成为保护企业内部网络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将企业计算机分为内外两部分,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就是强化外部管理模式,内部作为企业数据的重要存储系统。相对外部管理,自然内部管理工作体现出极高的安全性,这也就导致大多数使用者会将数据保存在内部管理系统中[4]。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的需要,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因此成为了市场上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3.3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入侵检测技术,就是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对用户计算机的应用程度、网络数据以及操作系统等项目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以此寻找计算机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入侵途径的切断,通过发出警报的形式拦截入侵行为。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具备主动性的安全防护技术,通过对数据的监听实现对入侵行为的检测。

4网络安全技术在社会的应用模式分析

网络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相关的技术产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但在我国现阶段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对网络安全的防护存在较大的不足。现阶段集中在杀毒软件的应用中,杀毒软件同样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的一种,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杀毒软件的处理级别尚出于较为初级的水平,能够处理的安全问题也不全面,且在一定程度上,杀毒软件的运行存在过度化的问题,对非攻击行为的网络结构也会进行查杀,杀毒软件功能的片面强化是现在市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相关的产业结构也尚不完整,企业规模数量也较少。

5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网络的应用遍布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中涉及到了经济,隐私,法律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日益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需要将网络安全技术也进行实时的更新,只有在维持安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凸显出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巨贝贝.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17):160-162.

[2]李沂修.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2,40(08):237-239.

[3]夏文英.探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7):175-177.

[4]许晓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维护中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No.428(02):159-16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