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疾病护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肺结核疾病护理要点

张敏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可通过飞沫、灰尘和消化道传播,严重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

一、肺结核是什么?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结核杆菌是一种强毒力的耐酸细菌,根据感染类型可分为牛、禽、鼠型和人型,其中人型是主要的致病性细菌,而牛类细菌感染的病例很少。结核病的病人会表现出低热、乏力、消瘦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还会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并引起脓气胸、支气管扩张等。

二、如何治疗结核病?

肺结核的治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以缩短感染时间和降低感染率为目的,可以结合实际使用,但要注意实际情况。总体而言,第一次治疗的病人,只要正确使用药物,总有效率可达到95%,而复发率在2%以内。目前,肺结核病人很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当发生严重支气管扩张或继发性感染时,往往需要将部分肺叶或整个肺叶切除。一般情况下,如果药物治疗不起作用,才会进行手术。

三、肺结核患者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的、隐蔽的疾病,大部分病人在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在手术过程中,病人不但要承受生理上的疼痛,而且要承受精神上的重压。所以,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延缓病人的病情发展,提高病人的预后,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细心、耐心和高度的专业性。在对病人进行对症护理的同时,要强化人文关怀,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氛围,对病人及其家人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做好消毒和隔离,做好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用药和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的处理。

1.环境护理

肺结核病人需要住院,但因其易传染,所以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尽量减少探视。病人用过的餐巾应立即烧毁,病人咳出的痰液应先用消毒灵浸泡一小时再进行消毒。为降低该空间内结核杆菌浓度,应对病室内的空气进行每日消毒,同时应注意保持通风,一天2次,每次30分钟。在对病人进行护理时,要注意病人的病情特点和舒适程度。肺结核病人大多具有较低的免疫力,通常需要卧床,这时要保证生活的舒适度,降低噪音的污染。适宜的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50-60%。要经常更换被褥,保持肌肤的清洁,经常更换衣服。

2.心理护理

肺结核给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有必要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结合健康教育,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改善病人的治疗配合度。与此同时,需要对病人的病史和基本数据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能够迅速地理解病人的疑惑和担心,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病人对医院治疗的恐惧。在和病人交流的时候,要尽量用积极的语言,通过言语给病人一些心理暗示,这样可以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另外,还要注意病人的言谈状况,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精神上的异常。

3.对症护理

在住院的时候,病人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盗汗、咳血、咳痰、呼吸急促等一系列的症状,需要对症治疗和护理。特别是咳血的病人,需要注意咳血的数量和颜色,有没有出现窒息的症状。若出血原因不明,应使病人平躺,头向一边倾斜,必要时可在胸口放置冰块,要做好止血和补充血液的准备。如果有窒息的情况,可以让病人采用头低脚高的引液位,这样有利于血液的排出。如果有比较严重的情况,比如高热、肺炎等,一定要卧床休息。如果痰菌阴性,症状轻微,在恢复期间,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户外运动,但不要造成太多的疲劳。出现高烧的病人需要做好身体的护理工作,每天都要定期监测自己的体温,通常情况下每六小时量一次。当身体温度达到37.5℃-38.5℃的时候,需要用到一些物理方法来降低身体的温度,比如用酒精擦浴、冰袋冷敷等。如果温度超过了38.5度,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来降温。如果有便秘的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便的药物。

4.饮食护理

肺结核的病程很长,而且很容易反复发作,这对病人的身心都是很大的负担。保证足够的营养,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高蛋白、高热量和丰富的维生素,要做到荤素均衡,可以吃鸡蛋、蔬菜、水果、鱼肉等食物,还可以喝牛奶、豆浆。但喝牛奶会影响铁的吸收,要控制食用的量。如果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佳,或者是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静脉补充蛋白来治疗。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对病人进行贫血等方面的检查,在给予高营养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补充铁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吃辛辣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肉桂,葱,茴香等食物会增大病变范围,增加咳血的危险,所以不能吃。

5.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肺结核病人的药物治疗。首先,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向病人说明药物使用的重要性,以提高病人的治疗配合程度。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有关疾病的宣传,使病人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需要加强病人的自我观察,特别是服药后有没有什么副作用,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告诉医生。还要做好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检查。抗结核药及垂体后叶素等都是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在这些药物中,抗结核病的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输液的速度,以免引起心悸、恶心等副作用。另外,还可以使用阿米卡星,异烟肼,左氧氟沙星等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异烟肼的副作用比较小,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6来缓解。阿米卡星的副作用比较大,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听力下降等,如果有明显的副作用,应及时停止使用。左氧氟沙星在静脉内可慢速滴入,可减少胃肠反应。

6.并发症护理

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等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循环血量不足等情况。因此,应根据 EVP值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液体或进行利尿剂治疗。在这段时间里,需要注意病人的输液量。通常,进的液体要比出的液体多400毫升,最多不超过500毫升。对于有大量咳血的患者,除了要维持良好的体位,还要迅速地建立起一条导管,并选取上肢动脉,可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在这个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注意引流管道有没有折叠、扭曲、堵塞等情况,同时还要对引流液的颜色、质量进行详细的记录。一般来说,引流的液体应该是浅黄色的,如果是脓性的,就应该去找主治医生。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患者的呼吸不受控制,需要做好气管切开术和中流给氧的护理。

7.后续跟踪

在病人出院后,要加强对病人的追踪,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出院之前,我们要再一次强调遵守医生的嘱咐,并叮嘱家属要做好心理护理,密切关注病人的康复状况。提醒病人要多与医生联系,定期复查,不能擅自停用药物。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睡眠、消化和饮食等方面的状况,保证正常的作息。对病人进行结核病防治宣传,提高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远离那些会导致结核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医护人员还要定期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渠道,对病人的用药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设置咨询窗口,可以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对病人和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矫正。

总的来说,针对肺结核病人的护理是一个长期且细心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提升病人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从而使得治疗方案得到有效的贯彻,这样才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避免结核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