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黄永红 舒跃燕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广州市白云区贤丰实验小学,广东广州,510440)

摘要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我理解过程中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设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工具,指导学生使用评价工具展开自主、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表现性评价目标、任务、工具等分层实施教学环节,学生依据表现性评价量规自评、互评,教师及时统计、反馈、评价,指导学生与文本展开精彩阅读与对话,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表现性评价,整本书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下关于人的培养方面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的塑造。教学过程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还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最终能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要实现学生自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这三重目的,就必须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发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作用,将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个目的必须提出一种解放和组织他们的能力所需要的环境。”[1]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恰恰就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激发提供良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及条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工具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工具理性主要表现为功利性和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以应试为目的功利化背景下,师生唯考试马首是瞻,虽说素养的培养并不排斥考试,但问题在于“考试过分强调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导致创造力、实践能力等一些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找不到位置”。

以笔者指导我区教师展示的一节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例为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实施有针对性的表现性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提供给了学生展现阅读质量、表达自我阅读理解与收获的平台。

从案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以及案例结束后与学生的访谈,发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的运用有以下几点应用优势:

1.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通过课前导学,先让学生回顾自己曾看过的童话书籍,再发布开展“智慧白云教育大数据云平台”主题活动任务——制定《一只想飞的猫》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课前自己查找、了解、尝试做阅读计划并上传。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交流互动,为自己心仪的作品点赞,教师通过“智慧白云教育大数据云平台”收集数据,从自动整理的数据中评价学生计划制定及实施的可行性,对计划提出改进建议,个性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整本童话书籍。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拓展延伸到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训练,为下节课“快乐读书吧”的交流分享作好铺垫。

2.运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及时反馈与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

“快乐读书吧”的交流分享课中,教师用白云智慧平台助手推送《孤独的小螃蟹》这本书的封面,引导学生先观察封面信息。学生在希沃平板上仔细观察,更清楚地了解封面的信息。再借助“教师助手APP”上的抢答游戏,让学生看书名猜故事环节,学生用“理想学堂APP”,借助平板进行抢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平台及时统计并展示学生的交流成果,由于信息能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学生,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面,创建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学习氛围,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实物道具演一演呈现童话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上台讲童话故事,利用道具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话片段,教师利用授课宝APP中的随堂直播功能,让所有同学能更直观、更清楚地了解到童话故事的细节。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条件

解释学的方法论主张凸现学生自我理解的价值,将它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作为权威”的文本也不是权威的,文本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本并不是不容置疑的、匿名的权威,[2]这就决定了教师的理解不可能终极为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我理解的意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是提高知识掌握效力的关键,也是引导智力深度参与的动力,没有强烈动机的推动,学生自我理解的能力就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也不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满足感。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为学生阅读素养培育奠定基础

对于“阅读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国际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9) 阅读素养测试将阅读素养定义为:“阅读的功能是理解、运用、反思并参与阅读书面文本,以增进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的目标。”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IRLS (2011) 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个体理解和运用社会所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的能力”。 尽管国际学者对于阅读素养的内涵概念各不相同,但是“阅读素养”的内涵概念始终离不开“理解、掌握、运用”这三个词语。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立足“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展开,确定了未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低年级作为学生基础阅读阶段,学生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质,更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使之获得学习的动力,培养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今后阅读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毫无疑问,运用信息技术表现性评价工具指导学生自主开展整本书阅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教师透彻地把握文本的阅读要素,还要求教师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依据评价目标,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和表现性评价任务,建构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的大概念,使学生的自我理解最终指向公共理解和大众认同。

参考文献

[1]李昱蓉. 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价值与反思[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5).

[2]【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9—120)

[3]【德】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6)

[4] 钟启泉,崔允漷 .《从失衡向平衡 :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105)

1作者简介:黄永红(1974—),女,湖南武冈,汉族,教育硕士,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此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三维五环”式阅读教学研究”(2023ZQJK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