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风吹满园——初探“乐”“美”促教渗透核心素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岭南春风吹满园——初探“乐”“美”促教渗透核心素养策略

蓝斓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5233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延伸,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立足学科特性,优化教育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而音乐这门美育学科,对培养学生综合审美素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以花城版音乐教材中岭南音乐文化为落脚点,围绕岭南音乐初探“乐”“美”促教渗透核心素养策略,以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五育并举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个性特征及其心理倾向性的发育并未完全成熟,即使思维具有可逆性,却因年龄与社会经验的不足,导致其认知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其终身发展学习寻找支撑点。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强的美育学科,其自身所蕴含的审美特性对提高学生审美综合素质更具实际意义和作用。

一、矛盾引思强化核心意识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属于艺术素养的范畴,它包括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其中,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即是对音乐艺术其表现形式、要素、手段以及情感的诸多表达;创新实践能力,是在实践基础上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能力[1]。然而,受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随着大小三门学科的固化思维,导致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作用并不凸显。不仅如此,“刻板”教学方式,导致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试想,一节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音乐课,一门只是单一重复的唱歌性学科,在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能回归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本质?又如何能发挥学科育人的积极作用呢?因此,抓住“矛盾点”有的放矢,尤为重要。

二、以乐促教初探共生策略

(一)兴趣敲门,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新时期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敲门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打造初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也为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但就传统音乐教学形式来说,大多仍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固化模式。倘若学生一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将不仅仅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陷入应试化教学的误区中。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创新教育教学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课上可采用故事情节还原法、音律互动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等等,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双基”知识与技能,再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拓展延伸[2]

以义务教育花城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为例,此曲可尝试让学生分组为领唱和合唱方阵,在认真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创作手法后,听赏歌曲,尝试合唱,在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教师还可根据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性进行小组合作进一步创设体验活动:或乐器小合奏、或师生合作轮唱等等。通过“兴趣驱动——情感牵引——个性选拔——综合评价”系列环节,对打造音乐高效课堂,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事半功倍。

   (二)人文载体,内化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升华能力

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培养学生音乐学科能力,更当注重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行之有效的美育手段,将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供有力保障。但音乐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走进音乐“双基”的误区,如单纯孤立的基础发音练习、大量堆砌的乐理知识,又或是对乐句演绎的偏执雕琢,忽视了学生对音乐文化理解的相关认知。就音乐认知理解这一角度来说,老师在课堂中可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地域人文、内容要素、情感表达等进行赏析,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再以花城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出现的亚运会会歌《重逢》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歌曲内在的深层含义,感受“体育精神”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而强化学生本土音乐文化自信。可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视频素材作为教学的导入,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调动学生思维强度,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讲述关于粤语童谣《落雨大》、岭南三大民系文化之一广府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体育精神的领悟。以此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其本质就不再仅是学科的教学,而是一种育人的升华,更重要的是,以音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更具实际意义[3]

    (三)打破单一,创设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现阶段的初中生,已形成一定的思维认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实际学科教学当中,教育者除了可以带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还可以带领他们创造美,这也是音乐核心素养中的本质要求。如创设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造美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在普及共性发展同时,组织各类合唱或朗诵比赛、音乐剧等个性化项目,一举数得。

仍以花城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为例,该乐曲取材于我国端午时节的龙舟赛,形象描绘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感受广东本土音乐文化,更要透过本土音乐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培养同学们的自豪感、团队精神,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传统文化赛龙舟的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可谓纷彩异呈,无论是节奏、旋律,还是配器,都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拓展延伸。比如根据《赛龙夺锦》的音乐主题线索,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歌舞等元素,进行音乐短剧或“私伙局”器乐合奏等音乐形式的创作,也可以以传统为主题,进行音乐竞赛等等

[4],更可尝试开拓音、诗、舞、画学科融合的场馆式情境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结合,沉浸式体验音乐审美的再创造性。

三、以美育人塑造学科素养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课堂除了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固化思维,更应借力美育手段,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多元化以实现音乐学科教学的本质升华。如设计跨学科场馆式情境教学,融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更直观的反馈、展示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和实施可能,这无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感悟、挖掘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音乐美、情感美,并将自己听到音乐产生的主观感受,转化为客观的形象和意境,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对作品积极开展更深入的探索、感悟和联想。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信息化手段辅助的度,以防削弱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因为音乐首先是一门听觉艺术,信息化技术融合是把双刃剑,适而可止,过犹不及。

综上所述,对处于性格塑造,三观培养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而言,音乐教学当以兴趣为敲门砖,激发学生认知动机,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当以人文为载体,内化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升华能力;打破单一,创设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以此凸显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工作者更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打造教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折磊. 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探讨[J]. 漫画月刊,2023,(8):41-43.

[2]林梅兴.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路径[J]. 名师在线,2021,(18):88+90.

[3]邹小焱. 论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 教师博览,2020,10(36):78-79.

[4]吴海琴. 初中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 启迪与智慧(中),2020,(10):89+88.

报告单_岭南春风吹满园——初探“乐”“美”促教渗透核心素养策略(简洁报告)_纯图版_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