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张冉

确山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200

摘要: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命脉,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其在新时代的使命,对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地方金融环境“稳定器”和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更需承担起化解区域金融风险、赋能地方实体经济的重任。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融资;

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和作用

1.1 宏观环境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新要求。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1.2 政策导向

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从国家到省市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问题,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早期相关金融政策投向范围较为宽泛,近两年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的领域更加精准明确,覆盖小微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制造业升级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3 功能作用

发挥金融“造血”功能,疏通金融传导机制和经济运行堵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动力。

一是助力实体经济资金融通。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融资功能,通过多元机制,汇聚资金并导向特定产业、主体,为实体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通过金融途径细化股权结构,激发实体企业内在经营动力,以驱动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最终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便利实体经济清算支付。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运转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清算和支付职能,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加速推动形成统一包容开放的金融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以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交易体系推动建设数字中国。

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普遍性问题与难点

2.1 宏观层面

全球潜在增长率下行,我国面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后是技术进步红利殆尽、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全球贸易投资减速、供应链价值链倾向本地化,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且趋于下行,不确定性增加,成为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导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偏谨慎;另一方面,过去中国经济依靠基建、重工业及房地产等“债务驱动”实现高速增长,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发挥支撑作用,但当前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新产业的特点是轻资产、成长性高、技术迭代快、盈利不确定性强,担保和抵押属性弱,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与经济新常态下新动能、新产业的特征不能完全吻合。

2.2 政策层面

服务功能、企业主体、资金期限等配套政策仍需加强。

一是服务功能上,现行政策主要以流动性支持和信贷支持为主,多维度、综合化的配套政策力度不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较为多元,例如股权投融资、交易结算便利化、风险管理、保险担保、供应链整合等。现行金融支持实体企业政策主要集中于流动性和信贷支持,给予应急转贷资金、融资担保资金、优惠贴息等政策。鼓励综合化、多维度的配套金融政策相对较少,支撑发展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服务领域上,针对不同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不够细化。需要金融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众多,每个领域都有不同金融诉求和产业特点。例如中小企业大多为轻资产运营,缺乏银行机构认可的固定资产抵押物;乡村振兴相关农业产业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科技创新产业处于起步期,投入与产出周期不匹配……如果金融机构对各类型企业投放金融资源均适用于一套监管体系和风控指标,导致风险收益不匹配。

2.3 基础设施层面

缺乏数据共享机制,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较低。

一是缺乏数据共享机制。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体系,国内信用数据的信息互通程度相对较低,目前人行征信仅能查询到银行以及金融机构上报的信息,主要信息内容以金融借贷为主,在信用信息的透明程度和可获取度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较低。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并未完全普及,对众多金融机构来说,业务的目标客户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并无足够动力和能力积极开发众多的中小企业客户。传统银行数据库的信息具有碎片化、非结构化的特征,各项业务和项目运行是单独的数据集,使得数据的整合、处理和分析存在较大困难。

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相关建议

一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与经济转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中国经济增长正从“资本”驱动切换成“运营”驱动,金融体系的发展应与经济转型相适应匹配。充分调动不同类型金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效联动银行信贷、股权投资、支付结算、风险保障、产业投资基金、不良资产处置等多维度一揽子工具,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创新实体经济服务模式,通过贷款、债券、股权和跨境投融资等创新集成,提供多元综合方案,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升级。

二是落实差异化金融政策,聚焦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提高地方政策效能,细化支持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等高质量发展专项指引,精准制定符合其生产经营特点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地方AMC同金融机构一样成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嫁接纽带,聚焦产业调整和转型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当地产业特色和中小企业需求,提高融资便利性。针对中小制造企业和科创企业利润较薄、风险较高、单笔收益低的现状,弱化单项指标考核,建立综合评价指标,给予金融机构一定的风险容忍度。

三是优化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信息平台的推广宣传和运用深度。优化拓展综合金融服务、征信平台及相关金融科技平台的广度和深度,支持地方AMC进入平台,共享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打造资管行业以资源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合作发展联盟,加强多维度沟通交流和资源协同。鼓励创设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数据联网体系。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工具,强化金融服务数字渠道管理,共享工商、社保、知识产权、税务等信息。建立智能算法信息披露、风险评估等规则机制,持续提升监管统一性、专业性和穿透性。

四是明确法律主体地位和救助性功能定位,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选择性为地方AMC争取金融许可证,加大对地方AMC法律主体地位保护,并在业务范围、投融资、涉及金融牌照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明确地方AMC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方面的功能性定位,在业务规则、风险共担机制、资源整合协同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支持。给予地方AMC财税优惠支持,可参照全国五大金融资管公司在开展政策性业务、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不良债权以物抵债等方面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既有维持货币信贷充裕的总量措施,也有精准投放的再贷款等结构性措施;不仅兼顾企业短期流动性纾困,而且对中长期信贷支持予以长远规划。整体来看,金融政策以资金融通、股权细化、清算支付、信用环境、资源协同发展等功能为出发点,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J].经济研究,2017,52(6):4-16.

[2] 唐文琳,李雄师,常雅丽.我国经济效率形成中金融发展的作用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9,36(3):157-164.

[3] 贾高清.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于社会融资规模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20,39(1):77-86.

[4] 冯锐,陈泽锋,叶园园.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异质性及机制检验[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36(3):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