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关于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分析

贾占庸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河北 保定 072500

【摘  要】目的:探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予以患者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6例)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23例),观察组(添加纳洛酮,23例),分析两组意识状态恢复情况、抢救效果。结果:抢救后,观察组的睁眼(3.53±0.31)分、语言(4.47±0.35)分、运动(5.58±0.26)分、总分(13.58±0.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1±0.26)分、(3.91±0.27)分、(4.95±0.22)分、(11.92±0.45)分;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的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纳洛酮运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改善其意识状态,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纳洛酮;GCS评分

一氧化碳中毒在冬季较常见,通常指经过呼吸道将一氧化碳吸入机体后与血红蛋白进行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自身的携氧能力,导致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情况,同时还会伴随部分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需尽早救治[1-2]。在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过程中,纳洛酮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该药物作为促醒类药物中的一种,能够缓解呼吸抑制,改善机体缺氧的情况,对患者意识的恢复具有一定帮助[3-4]。鉴于此情况,本文就纳洛酮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纳入46例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n=23)男14例(60.87%)、女9例(39.13%);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28±4.37)岁;中毒时间:1~6h,均值:(3.58±0.12)h;身体质量指数(BMI):17.35~32.62kg/m2,均值:(24.59±2.31)kg/m2。观察组(n=23)包括13例男性(56.52%)患者与10例女性患者(43.48%);年龄范围为41~60岁,平均(51.41±4.46)岁;中毒时间:1~7h,均值:(3.75±0.14)h;BMI:17.54~32.49kg/m2,均值:(24.72±2.43)kg/m2。纳入标准:通过颅脑CT检查、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等确认为一氧化碳中毒,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意识改变、恶心等症状,个人资料完整,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伴有精神障碍、伴有呼吸衰竭等。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面罩吸氧、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加快脑代谢、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纳洛酮(北京华素制药;H10970084;0.4mg)治疗,取0.4~0.8mg与5%葡萄糖溶液(500ml)充分混合后静脉滴注,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停药。

1.3观察指标

(1)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的意识状态恢复情况,包括睁眼(1~4分)、语言(1~5分)、运动(1~6分)3个方面,评分越高说明意识状态越好。

(2)抢救效果分析,显效:抢救30min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有效:经过抢救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率、呼吸等逐渐恢复;无效:病情未恢复。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软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意识状态

抢救前,两组的各项GCS评分对比无差异;抢救后,两组的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显著较高,见表1。

表1  两组意识状态比较(±s,分)

组别

n

时间

睁眼

语言

运动

总分

对照组

23

抢救前

2.12±0.13

2.56±0.18

3.03±0.14

7.75±0.36

抢救后

3.01±0.26

3.91±0.27

4.95±0.22

11.92±0.45

t

6.302

5.129

5.834

7.620

P

0.016

0.020

0.017

0.022

观察组

23

抢救前

2.15±0.11

2.59±0.15

3.09±0.12

7.78±0.33

抢救后

3.53±0.31

4.47±0.35

5.58±0.26

13.58±0.56

t

13.625

12.029

15.618

15.732

P

0.009

0.011

0.005

0.003

t抢救前组间

0.683

0.920

0.748

0.763

P抢救前组间

0.136

0.202

0.294

0.358

t抢救后组间

5.302

9.620

7.458

5.603

P抢救后组间

0.035

0.041

0.048

0.032

2.2抢救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抢救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显效65.22%+有效30.43%)、73.91%(显效52.17%+有效21.74%),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对照组

23

12(52.17)

5(21.74)

6(26.09)

17(73.91)

观察组

23

15(65.22)

7(30.43)

1(4.35)

22(95.65)

χ2

-

0.807

0.451

4.212

4.212

P

-

0.369

0.502

0.040

0.040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程度的不同,患者出现的症状也会存在差异,轻度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中度症状包括面色潮红、多汗、意识模糊等,重度症状包括意识障碍、昏迷、四肢肌张力增强等。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所吸入的一氧化碳量、中毒时间、既往病史等有关,通常疾病进展速度较快,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性改变,不利于预后。针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常规疗法包括吸氧、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可帮助患者稳定病情[5]。有学者提出,常规治疗虽能够使患者脱离危险,但仍有迟发性后遗症的可能,还需加强多方面的治疗,减少影响总体疗效的因素[6]。纳洛酮是一种吗啡受体拮抗剂,静脉给药起效很快,给药后可与脑部内源性阿片肽及受体结合,解除神经系统的抑制状态,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促使患者恢复意识。与此同时,纳洛酮对自由基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阻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避免出现脑继发性损伤,有利于患者改善预后,总体疗效良好。如以上结果所示,观察组抢救后的意识状态评分与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就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而言,予以其纳洛酮治疗的效果较好,对其意识状态的恢复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唐华. 观察纳洛酮用于院前急救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 2021, 13(05):58-59.

[2]刘红玲, 杨莉, 宋欢欢.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6):827-830.

[3]熊方,卓练强,陈友甘等.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中应用纳洛酮的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6):189+196.

[4]卓练强,熊方,唐博聪等. 纳洛酮在院前急救中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治疗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6):197-198.

[5]马红艳. 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06):93+95.

[6]廖峻. 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4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