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0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姓名:谢跃林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铎山镇中心学校

单位邮编:417509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各种新式教学方法持续涌现,使得教学质效显著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为一种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新课改的深化下,其对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标要求相吻合,其可有效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新的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效。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入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策略,期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学合作学习;教学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指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一种教育方法,经由学生间的沟通、互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知识构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人性化、探索型学习方式的建立,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存在积极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道德、法治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其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对其展开正确的指导,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育学生优良品德的重任,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极为重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主导地位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减弱极大地制约了其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此环境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自身协作意识就比较薄弱,一些同学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小组协作中价值与角色,从而使得小组合作时,课上常会变得鸦雀无声,许多同学都是独自一人在想问题,缺乏协作讨论和交流的意识,这就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质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参与程度存在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加,共同探讨一些问题,最后将大家在提出的各种意见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后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小组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看见他人的优点,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但在实际学习中,因为不同的人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表达自身意见时,往往是思维灵敏者占据着上风,从而挤占思维较慢的人的发言机会。长期下去,弱势的同学就会逐渐丧失对合作学习的热情,在遇到问题时不愿进行思考,只是一味地复制他人观点与意见,从而逐渐养成一种不愿主动思考的恶习[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明晰责任分工

在一个团体中,若没有一个清晰的分工,则团体的纪律性就会变得很差,团体中每位成员都不会有很高的思想动力,平时爱说话、爱表现的学生可能会说得更多,而那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在整个活动中,很有可能会保持沉默,此种情形会对其学习热情、主动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失去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要明确,每位成员均要担任一个职位,如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操作员等,且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不仅是一种分工明确的表现,也是一种保证,可保证每位组员都可以在小组内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小组中各成员的岗位要交替更换,让每位同学轮流承担不同的岗位,使其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经验和锻炼,每位同学不但要承担自身的责任,还要相互借鉴,主动表达自身的意见,并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不断提高自己,展现出真正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一课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课程要求,确定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几个探索性问题,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研究与法律相关的行为准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9个小组,再将这9个小组划分为3大组,引导其对法律行为规范的三大特征进行研究。在展开此工作时,教师要保证每组成员都有一个清晰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之后,再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分析与归纳,最后得出合理的结果,此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备强烈的集体精神,教学效果显著[2]

(二)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感悟

小组学习为多人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随参加人数的增加,出现异常状况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在社会实践中,此类问题又会因环境的复杂使得异常状况发生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因此,学生处理此类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过程。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用平静、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并在困难中获得个人的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一门具有很高的综合性的课程,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把握好自身所拥有的每一次经历,在体会中领悟,在体会中对自身知识、技能进行归纳,从而增强自身素质。解决问题的过程常常是一个人获得感悟的源泉。除此之外,既然为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教师也要注重与课程内容间的相融合,让学生带着对课程中所学内容的补足和深刻理解的目的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只有在此情形下,课后小组实践才可以变成课程教学的一种延伸,让小组学习增益课堂,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提升其道德与法治素养。由于这门课程涉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其所涉及的内容也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问题,通常也可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通过总结,可以使小组学习活动更好地进行,也可实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积极影响。如在“亲情之爱”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经由分享自身经历展开讨论交流。因为每位学生家庭状况均不相同,所以其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小红一家三口,其一般都是跟父母住在一起,只有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她才会看望祖父母与外祖父母,而小美则是跟父母还有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小红、小美不同的生活环境将致使其理念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造成两名学生想法、沟通存在一定障碍。此时,小组可将这些差别作为一个新的话题,对“家人间的亲情是否和居住在一起有关”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认识不同家庭状况蕴含相同的亲情,如此就将一个本来妨碍小组学习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有利于小组讨论的话题,既能解决学生在沟通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又能为小组学习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3]

结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十分必要,初中老师应根据初中学生身心特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深入探究,寻找出一种适用于各年级的、最佳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可在小组中持续沟通、合作,达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更好的融合到道德与法制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 许家彬.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6):54-55.

[2] 王晓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J]. 幸福家庭,2023(12):167-169.

[3] 丁洁.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文渊(中学版),2021(3):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