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应用在降低心内科心电监护仪报警无效率中的有效性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品管圈应用在降低心内科心电监护仪报警无效率中的有效性探析

徐晓容

永嘉县人民医院,浙江 325100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应用在降低心内科心电监护仪报警无效率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于2023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诊的60例需进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正常的护理干预流程;选取我科2023年8月-2023年9月已经实施了品管圈护理的期间收诊的60例需进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设置为观察组。比较析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与患者情绪评估。结果:观察组各种无效报警情况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在心电监护仪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无效报警的频率,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心电监护仪;报警无效率;有效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准确地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以及其他重要指标,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关键的生理信息,从而确保患者安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心电监护仪的无效报警,这不仅干扰医护人员,导致其错过真正的紧急情况,也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和抑郁[1]。近年来,很多研究都在探索如何减少这些无效报警,提高心电监护仪的效率和准确性。品管圈作为一个针对工作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的方法,在其他医疗领域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在心内科心电监护仪的应用中,品管圈的效果如何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品管圈在心内科心电监护仪中的应用,特别是它如何帮助降低无效报警的频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于2023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收诊的60例需进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对其实施正常的护理干预流程。选取我科2023年8月-2023年9月已经实施了品管圈护理的期间收诊的60例需进行心电监护的住院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39-68岁,平均(43.25±2.64)岁。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1岁,平均(44.87±2.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已经住院并且需要心电监护;(2)患者知晓相关情况,并已经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1)研究期间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患者在研究期间出院、转院。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正常的护理干预流程:按时巡视检查患者情况,仔细检查各个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值范围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流程:(1)建立品管圈检查小组:由心内科医护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评估和优化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和管理流程,以减少无效报警。(2)制定品质管理计划:当前的报警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找出导致无效报警的主要原因。接着,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涉及技术干预、流程调整和医护人员培训。(3)实施品质管理计划:对心电监护仪进行必要的技术调整,优化操作流程,并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确保他们能够有效使用设备。同时,我们持续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管理计划,以实现降低无效报警率的目标。

1.3观察指标

(1)心电监护仪无效报警:记录这2个月护理期间,心电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发生率。

(2)患者的情绪评估:采用17项维度测试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和14项维度测试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为评价工具。正常;总分<7分;可能抑郁:7-17分;肯定抑郁:17-24分,得分越高抑郁焦虑越低。不焦虑:总分<7分;可能焦虑:7-13分;肯定焦虑:17-20分;有明显焦虑:21-28分;严重焦虑:≥29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X2)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进行分析,其表示方式为(±s)、(n,%),如果 P<0.05,则判定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心电监护仪无效报警次数

观察组各种无效报警情况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n%

组别

例数

心电设置不合理

血压设置不合理

指脉氧报警不合理

心电报警关闭

血压报警关闭

指脉氧报警关闭

对照组

60

14(23.33)

19(31.67)

13(21.67)

12(20.00)

14(23.33)

16(26.67)

观察组

60

3(5.00)

5(8.33)

3(5.00)

1(1.67)

3(5.00)

2(3.33)

X2

--

8.292

10.208

7.212

10.439

8.292

12.811

p

--

0.004

0.001

0.007

0.001

0.004

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比较两组患者情绪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HAMD

HAMA

对照组

60

13.45±1.22

16.28±1.37

观察组

60

9.06±0.60

8.85±0.83

t

--

25.012

35.930

p

--

0.001

0.001

3.讨论

心电监护仪是心内科临床实践中关键的监测工具,对于识别患者心律和传导异常至关重要。然而,设备的过度警报或无效警报可能对临床决策产生干扰,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各种无效报警情况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品管圈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无效报警的频率,此种减少可以归因于对导致误报的各种因素(如电极放置、设备故障、患者活动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鉴定和纠正。这种综合性的干预策略强调了对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的持续改进,确保其更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生理状况[3]。更为显著的是,与减少的无效报警频率相关,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为频繁的报警,尤其是无效的,容易加重患者对其健康状况的担忧,导致神经紧张、焦虑和抑郁。品管圈应用在降低心内科心电监护仪,降低了报警无效率,有助于创建一个相对宁静的医疗环境,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品管圈方法为心电监护仪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可能为优化监护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改善其临床结局开辟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洪婷婷.品管圈应用在降低ICU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中的有效性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2):135-136.

[2]于晓英.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4):179-181

[3]李丹丹.品管圈在降低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循证护理,2018,1(3):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