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3

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张彬 朱思聪刘书艳王敬华刘丹

深圳市儿童医院 广东深圳518026

项目名称: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SZSM20201101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的患儿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入院序列数为基础,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术前、术中、术后以及石膏拆除后等阶段的护理)。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接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的患儿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分阶段康复护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评分

肱骨髁上骨折属于儿科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部位具有结构相对脆弱、骨松质较多的特点,因而其出现骨折的机率相对较高,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研究中指出,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生率约为6%左右[1-2]。出现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如果在实际干预的过程中,存在骨折部位处理不当,则会存在相对较高的机率使得患儿血管以及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使得患儿出现缺血性肌痉挛、肘内翻畸形等情况。现阶段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主要通过肱骨髁上骨折术进行干预,但在此过程中,仍需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才能保障最终的干预效果[3-4]。本文将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至我院接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的患儿共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共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为7-12岁,平均年龄为:(9.30±1.12)岁,观察组共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为7-12岁,平均年龄为:(9.26±1.16)岁。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儿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③两组患儿家属均已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血管及神经性损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类型的患儿;②存在先天性肘内外翻畸形,或是病理性为陈旧性骨折等类型的患儿。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遵循医嘱,以及我院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予以患儿:①饮食指导,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喜好制定均衡、营养饮食方案。加强高纤维食物摄入,同时多饮水,这样有助于加快病情恢复。②生命体征检测,做好术后机体变化观察,避免发生异常情况。③疼痛护理,做好术后疼痛观察,给予一定镇痛类药物,缓解疼痛痛苦。

1.2.2观察组方法

术前:①组建专业的分阶段护理小组,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组长,参与护理前集中对小组内的人员进行培训、完善护理措施,规范护理流程,深入优化小组内成员的技术水平与综合素质,整体提升护理小组的质量。同时有护理小组对患儿的各项信息以及临床资料等进行收集与整理,保障参与此次护理的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交由护士长或是相关医师进行内容的修订,保障整个护理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提升患儿的恢复质量。

②予以患儿适当的心理引导,多数情况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患儿内心均会存在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此类情绪不利于手术的进行,甚至会对患儿产生不良刺激,引发应激反应。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可采用以患儿-护理人员-患儿家属为基础的协同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心理引导,告知患儿家属尽量满足其要求,照顾好其情绪,转移其注意力,协助医护人员消除其内心的负性情绪,同时相关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安抚,采取轻拍头部,肩膀,给予鼓励性语言,为其建立早日康复信心,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得患儿对于护理人员具有优良的信任感,最程度的消除其内心的负性情绪,减少因情绪引发的应激反应。

③在患儿骨折后的1-2周,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生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其不可进食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淤血积滞,难于消散,使骨痂生长迟缓。骨折后4-8周,饮食上由清淡转适当的高营养增补,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骨折后8周以上,饮食上宜补,可以补肝肾、气血,以增进更稳定的骨痂生长,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

④在手术结束后,做好对于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发放文字性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患儿家属明确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禁忌事项,同时为其讲解术后各项功能训练的必要性、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配合相关医护人员落实干预措施的重要性,保障患儿及其家属在整个干预过程中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

⑤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神志等变化。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有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石膏有无渗血,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注意评估局部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情况,评估指端活动、肿胀、及动脉搏情况,以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同时将术后24小时直至术后第4日设置为重点观察期,在此期间护理关键是及时发现前臂的缺血改变,给予准确有效的减压处理。患儿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15-20cm。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如患肢出现“5P”征之一及典型被动牵拉痛应立即通知医生,充分松解石膏,30分钟后观察松解效果,如肢端皮肤恢复温暖、毛细血管反应恢复、疼痛缓解、麻痹感消失等。⑥术后1-3天:对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严密的检测并加以记录(甚至、体温、呼吸、血压、观察手指活动皮温颜色),保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状态,明确其切口是否存在红肿以及渗液等情况,定时对患儿进行敷料的更换,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重视患儿主诉,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在此阶段可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予以患儿适当的指间以及掌指关节的活动,可结合患儿的兴趣爱好,为其设计抓取、捏拿、伸指、握拳等类型的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⑦术后4-5天:对患儿本人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及时纠正其错误的饮食方式,鼓励其健康饮食,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等类型食物的摄入,如油炸类等类型食物,可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注意营养结构的搭配,通过食物加强患儿体质、减少因食物而产生的刺激。同时日常饮食应保持益清淡且易消化为主,如予以患儿肉粥、鱼汤以及排骨汤等类型的食物,保障钙、维生素的补充。

⑧术后1-2周:结合患儿实际恢复情况,引导患儿进行伸直手指、以及握拳的训练,术后的3-4周引导患儿进行前后、左右的摆动肩部,动作包括:内收等,过程中遵循以患儿不感觉强烈疼痛为原则。

⑨术后4-6周: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去除外固定,在托不带的保护之下,引导患儿进行肘关节无痛范围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每日4-6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为:10-20min、根据患儿骨折的稳定情况,逐步提升抗阻力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训练,使得患儿患肢肌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引导患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应遵循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为辅,严禁强力推拉,做好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观察。

⑩在患儿出院后,添加患儿家属微信,组建相应的微信群,以每周3次的频率在群中发送提前制作好的恢复护理小视频,供其学习,确保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效果,同时以每月1次的频率对其进行电话回访,督促其注意自身身体状况,且定期到医院接受各项相应的检查,做好患儿的延续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经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其中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的疼痛程度越为强烈。并发症包括:切口肿胀、缺血性肌挛缩、关节僵直、肘内翻。肘关节功能评分:采用Mayo评分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肘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疼痛程度

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观察组术前VAS评分(7.31±1.18);对照组术前VAS评分(7.28±1.22);其中t=1.579,P=0.368。

观察组术后1天VAS评分(3.01±1.09);对照组术后1天VAS评分(3.97±1.56);其中t=3.653,P=0.001。

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1.46±1.11);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2.85±1.19)其中t=7.884,P=0.001。

观察组术后4周VAS评分(0.62±0.51);对照组术后4周VAS评分(1.49±1.10);其中t=9.879,P=0.001。

2.2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观察组中:切口肿胀:1例、缺血性肌挛缩:1例、关节僵直:0例、肘内翻:0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

对照组中:切口肿胀:4例、缺血性肌挛缩:4例、关节僵直:3例、肘内翻: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49%;其中χ2=9.458,P=0.002。

2.3对照组以及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

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对照组Mayo评分为:(73.70±6.31)分;观察组Mayo评分为:(85.60±7.02)分;其中t=10.463,P=0.001。

  1.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干和肱骨髁的交接处发生的骨折,常见于儿科肘部骨折,可导致相应位置神经血管损伤等急性并发症以及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所导致的远期并发症,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估及迅速的骨科处理。手术是肱骨髁上骨折重要方法,但是术后对护理工作要求极高。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承受能力较弱,受疼痛影响,会出现护理,治疗不配合情况,导致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因此提高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护理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来说,在患儿接受手术干预之后,及时予以患儿高质量的功能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骨折部分的愈合速度,同时能够使得患儿肘关节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结合患儿术后的实际恢复情况予以患儿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多数情况下,患儿在手术存在相对较大的机率出现肘内翻畸形的而情况,此类情况主要是由于在肱骨髁上骨折后,骨折远端尺侧移位未能得到完全的复位,或是在完成复位之后,由于固定不良等方面的因素所致,导致患儿肢体长期处于内收的状态之下。因而在术后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固定的服帖程度(早期患儿会出现肢体肿胀的情况,随着水肿的消退,外固定可能出现松动的情况),同时在引导患儿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严谨的把控训练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出现骨折远端移位的情况[7-8]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了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此类护理模式属于创新护理方法,具有整体性,细节化等优势,分阶段康复护理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重返家庭回归社会、使患者尽量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9-10]。通过本次应用取得了优良的护理效果,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对接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的患儿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分阶段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评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艳,周利华,方继红,尹莹,李敦辉,段勇贤.骨科康复护理门诊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07):1244-1247+1251.

[2]张芝翠.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的应用[J].甘肃科技,2022,38(03):119-121.

[3]杨夏娟,刘团英,陈少坚.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01):120-122.

[4]占妍,邵丽珍,刘炳胜,占允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0,18(12):1147-1149.

[5]张静,郭丽红,徐小菲.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4):3513-3515.

[6]周永娜.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195-197.[7]陈英.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8-139.

[8]董程程.护理干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2+87.

[9]吴艳.快速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微创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9,20(05):66-68.DOI:10.13764/j.cnki.lcsy.2019.05.022.

[10]丁燕红.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