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

朱娜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中医科  210000

【摘要】目的:结合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中医护理干预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实行,在内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2型糖尿病失眠,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中医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血糖指标、睡眠情况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对FP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2hPG(餐后2h血糖)指数的综合改善程度及分阶段检测中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状,同时稳定血糖指数。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失眠;影响分析

糖尿病泛指于胰岛素分泌受损或其他生物作用被影响后形成的高血糖状态,可损害相关机体组织,损害常见于眼、肾、心脏、血管等,可随着病程发展逐渐累及至其他部位[1]。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相关症状,延长晚间深度睡眠时间,已融入多种中医护理方式,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本文主要结合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中医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实行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该阶段内共纳入80例诊疗结果为2型糖尿病失眠的患者,经双盲法与研究内包含的相关措施进行匹配后,将单组内参与比对的患者数量固定在40例。研究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62-80(71.03±3.46)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为64-80(72.05±3.55)岁,资料中的比较项目未显示出一定统计价值(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中医护理干预,内容为:①中药沐足。药方组成以15g熟附子、515g川芎、30g当归、15g桂枝、15g生姜为主,加入适量水浸泡后煮沸,待温度自然下降至40℃即可沐足,确保患者额头微出汗。②足底按摩。以涌泉穴为主进行按摩,通过拇指指腹按摩3-5次,单次持续20-30s,第一至第三失眠点各按压1min、5min、1min。③耳穴压豆。调整患者姿势至坐位,耳廓消毒完毕后,在神门穴、心穴、肾穴、垂前穴、交感穴、皮质学下予以耳贴按压和粘贴,结合实际情况加入其它穴位,单日按压时间固定在1-3min,单日内予以按压3-5次。

1.3判定指标

①比较项目以血糖控制为主,指数测量仪器选择VARIANT-Ⅱ糖化血红蛋白仪与CM-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指标:FP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2hPG(餐后2h血糖)。

②比较项目以睡眠情况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范围:0-21分,<7分即可说明睡眠质量高。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涉及到的组间数据测定方式均参考于SPSS20.0标准,(%)与±s)分别代表比对计数资料、计量资料,若数据在后续的可用价值高,均表示为P<0.05。

  1. 结果

2.1 分析血糖指标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FPG、HbAlc、2hPG指数的综合改善程度及分阶段检测中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血糖指标±s)

组别

FPG(mmol/L)

HbAlc(%)

2hPG(mmol/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40)

9.25±0.25

6.11±0.12

8.41±0.25

6.21±0.12

13.02±1.45

8.21±0.51

对照组(n=40)

9.28±0.27

8.09±0.24

8.46±0.27

7.99±0.65

13.07±1.49

10.69±2.12

T

0.515

46.669

0.859

17.031

0.152

7.193

P

0.607

<0.001

0.392

<0.001

0.879

<0.001

2.2 分析睡眠情况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睡眠情况±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n=40)

18.32±0.42

2.22±0.52

对照组(n=40)

18.28±0.41

4.89±0.89

T

0.431

16.382

P

0.667

<0.001

  1. 讨论

我国慢性病研究中已将糖尿病列入首要监测的疾病行列,可见患者血糖指数异常升高,影响胰岛素分泌水平,并引发胰岛素利用障碍,随着病程延长可逐渐危害眼、肾、心脏等相关组织功能[2]。研究指出,多数糖尿病患者可并发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结合糖尿病失眠的具体患病特征,中医将其归纳为不寐

[3],认为应以提议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为治疗方向,通过中药沐足、足底按摩、耳穴压豆可达到疏经通络、调节阴阳、安神定志等作用,对于失眠等症状改善明显[4]。所属数据表明,研究组经干预后对FPG、HbAlc、2hPG指数的综合改善程度及分阶段检测中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睡眠情况的阶段性质量监测均值及交流中的精神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科学调控了血糖指数,并改善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其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罗丹婷.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失眠患者血糖、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5):570-572.

[2]李云梅,臧涛.中医护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血糖控制效果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12):273.

[3]龚彩霞.中医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4):138-139.

[4]李海燕,谢爱琼,房宗宝等.中医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3):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