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促通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反复促通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

王冉 廖江波通讯作者

(重庆市中医院   重庆  400021)

摘要: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且常常作为首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的上肢功能尤其是手功能恢复作为康复后期的难题,已成为患者及家属的迫切需求。目前针对上肢功能恢复的手段及理念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直接与受损区域联系的中枢干预治疗需要进一步规范与设计,而反复促通疗法

可以指定正确的神经传导渠道,通过不断反复强化使得新的神经通道得以重建。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反复促通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相关研究,旨在为偏瘫患者进行该手法治疗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反复促通;脑卒中;功能恢复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幸存者也大多遗留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已被循证医学证实是脑卒中后降低致残率的有效办法。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 RFE)又称川平法,是结合多种感官刺激并通过反复大量的指向性运动练习,达到促通并强化瘫痪神经通路再建的促通新技术。不同于其他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反复促通疗法不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物品操作障碍、步行障碍和ADL障碍有改善作用,对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双侧麻痹和退行性疾病的失能等功能的恢复也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1反复促通疗法机制

反复促通疗法用来帮助患者实现意识性运动;并通过反复进行,实现随意运动所需的神经通路重建及强化。基于大脑的可塑性,在神经侧芽生长期间及潜伏通道受抑制减退时的促通治疗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功能重建。而非障碍侧半球的功能再构成被证实对于同侧运动性下行通路的支配对改善功能下限有重要意义[1]。通过运动学习方式,以运动程序等目标指向性训练,促进随意运动的发展,对大脑皮质和脊髓前脚细胞的神经通路进行重建和强化。通过无错误学习,即反复向目标的神经通路进行兴奋传导,进而提高突触的传递效率和强化组织性结合能更能有效改善功能障碍。

2反复促通疗法上肢应用技术

反复促通疗法已跨过了有效性科学验证的第一阶段。目前针对脑卒中等神经通路损伤后患者的研究多以联合治疗为主。多数学者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持续性电刺激、运动同期的电刺激),振动刺激(抑制挛缩、感觉输入)以及电刺激与振动刺激的联合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手法治疗亦被证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2]。反复促通手法可提高目标神经的兴奋程度,从而实现患者的意图性运动。通过利用共同运动、牵张反射、皮肤肌肉反射、姿势反射等达到促进从脊髓前角细胞到初次运动皮质的运动性下行通路的兴奋水平。而这已被验证实施最初对于目标神经通路以外的神经通路的影响会随着兴奋程度的增加而达到意图性运动。良好的效果达成需要操作人员灵活地运用双手,如一手诱发牵张反射,另一手进行叩击,并有节律地让患者能够适时调整,到达运动目的。而多数研究以100次以上有意识的诱导及重复20-30min,总时间45min,5d/周为单次手法治疗。

3反复促通疗法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常规的作业治疗对于大多数偏瘫患者有重要的治疗作用,再追加反复促通手法后,如一个运动模式的百次有意识的诱导并重复30min相较于常规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目前国内对此法的应用研究不多,多以联合相关技术治疗为主。李琦等[2]通过反复促通疗法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3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随机实验中显示,RFE在FMA、ARAT、MAS的评分均较优于对照组,且RFE结合rTMS治疗比单纯RFE治疗更佳。杨喜兵等[3]应用RFE联合针刺对55例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中显示治疗4周后及8周后,实验组在FMA评分及MBI均高于对照组,尽管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前者较后者对于中风后的上肢功能改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钮晟佳等[4]通过上肢机器人结合RFE对42例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研究中显示在FMA-UE评分中,联合治疗相对治疗效果更佳,但对于MBI的改善中上肢机器人组和联合治疗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相似的研究还包括RFE联合功能性电刺激[5]、肌电生物反馈[6]等,均显示了联合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4小结

反复促通疗法及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目前,该法在我国属于推广阶段,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均以联合治疗为主。从事该法治疗的专业人员不足,同时需要患者主观意识配合等限制因素,对治疗师和患者在精力和时间上都是个巨大的挑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是综合性康复,因而反复促通疗法不为是一种更为适中的手法治疗,避免了当下治疗中常见的单一性或重复性的试错,同时结合可调整神经通路兴奋水平的治疗能达到更好的疗效,如电刺激、振动刺激、经颅磁刺激等。

参考文献:

[1]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的理论与实践:脑中偏后的新手法治疗:第3版/(日)川平和美(日)下堂园惠,(日)野间知一著;(日)宫本明,(日)宫本陈敏译.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11

[2]李琦,程瑞动,闻万顺,叶祥明.反复促通疗法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6):1-5,10.

[3]杨喜兵,杨帆,陈忠强,罗开涛,钱立锋,钱华,顾芳芳.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83-3987.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0.00.495.

[4]钮晟佳,杨卫新,张大伟,李莉,陈庆梅,王海波,刘跃.上肢机器人联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8):1003-1005.DOI:10.3969/j.issn.1001-1242.2021.08.019.

[5]陈佳梦,张晓雪,齐丽娜,窦娜.川平法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的影响[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24(6):475-480.DOI:10.19539/j.cnki.2095-2694.2022.06.009.

[6]柴德君,胡斌,苏晓雪,陈仲航,徐广超.川平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51-53,5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冉,硕士研究生,康复治疗师。 通讯作者:廖江波,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