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1

浅谈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

曾庆

广安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008

艾滋病作为威胁程度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现尚无治愈方案。而中国为人口大国,艾滋病患病率以较快速度增长,已经成为社会安全隐患之一。国家也不断加大防控力度。国家不断推出遏制与防治措施,要求各地卫生部门最大限度宣传艾滋病知识,最大限制地发现传染患者,并采取科学、全面的措施以控制艾滋病传播,采取确实可行措施以阻断艾滋病吸毒注射传播途径,做好卫生指导工作,免费给艾滋病孕妇提供母婴阻断措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就医率,以控制病情,延长存活时间,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转变人们观念,良好地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基层来说,其存在相对特殊的地理、经济、社会特点,多以农村人口为主,人员较为分散,经济相对一般,甚至相对滞后、落后,地区基础卫生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基层人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艾滋病防控措施实施存在一定困难。为改善该类情况,本文分析基础防治现状,并总结相应应对措施,现分享如下。

一、基础防治现状

基础一般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标准设定专项防治科室,并配置相应防治人员,县级卫生部门在县级卫生机构设置艾滋病筛查工作室,为方便患者咨询和提高咨询效率,选取合适的地点,设定4个左右的艾滋病免费咨询监测点。

在临床宣传时,由于人力资源相对有限,其宣教教育工作有一定难度,一般根据重点人员(学生、老年人、娱乐场所人员等)展开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活动,确实可改善人员认知,也可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

对医疗机构而言,住院患者一般根据知情不拒绝原则,进行传染病筛查,一些重点科室,如皮肤科、性病科、内科、泌尿科等,应按照该原则,主动地进行传染病筛查。为更好落实筛查任务,县级监管场所、监狱也应按照知情不拒绝原则在监管实施前开展筛查,以保护广大群众的人身健康,也可有效阻断传播。

基础上应加强高危人员干预工作,针对色情场所和色情服务人员采取摸查、场所整改、一对一干预等方案。并给这些场所人员加强健康宣教力度,由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宣教。且需要摸查县级内同性恋群体,对男男性行为人群采取行为干预方法,并加大健康宣教力度,以宣传正确、安全的性行为方法,以减少传播率。为提高干预效率,应由县级预防中心统计上报高危人群情况。

为控制传播率,应在充分尊重患者和保护患者隐私原则下,给艾滋病患者提供疾病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服务,并通过随访制度及时了解感染者情况。由预防中心负责感染者的转介服务。

二、基础管理问题

虽然国家政策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措施,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不少县级单位并未设立专项科室负责艾滋病防治任务,也没有配置专业、专项的艾滋病防治人员。也有一些地区虽然设置了专项科室,但配置人员较少(1-2名),无法满足县级防治需求。设定的定点防治医院,其工作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防治需求。也有地区为满足防治需求,招聘很多兼职医务人员,这造成一定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问题。

虽然国家重点管控“黄赌毒”,但基层扫黄工作并不顺利,相比于其他地区,基层暗娼、色情场所也更加隐蔽,且服务人员存在较高的防护意识,这给艾滋病防控工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随着互联网应用,不法分子可利用互联网便利性开展违法活动,使交易场所更加灵活,少有固定的交易时间、地点等,这给传染病防控工作产生较大干扰。

国内基础人们的医疗知识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且部分感染者对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不信任感,存在恐惧药物副作用等心理,也有不少感染者拒绝采取抗病毒治疗方案。一些感染者存在消极、抵触情绪,认为“无法完全治愈,不如活一天算一天,听天由命”。一些感染者尚无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认为自身身体素质相对较高,无需服用药物。基础抗病毒干预的配合度相对较低,基础抗病毒治疗者比例相对较低。

三、应对措施

基层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克服困难,以保证人们生命健康权。基层应积极开展相应措施,尽量招聘人员,满足防治工作需求,为提高防治人员综合素质,还应按时组织相应技能培训措施。为更好地发挥人员潜力,应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工作人员潜能,并给防治科配置更多高素质人员,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当前定点医疗机构、防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应通过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并制定健全的监督制度,按时开展考核、检查,以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减少疏漏。

基层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地区差异较大,基层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和防治体系,并将重点转移到基层。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卫生改革、计生机构,以提高防治效率。并落实乡镇、村级防治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防治体系。结合不同等级防治机构,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循环传播机制,提高执行力。对性病治疗场所进行管理,规范服务体系,建立专项防治机构,并在特殊场所加大艾滋病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转变感染者态度,提高抗病毒依从性。

总而言之,艾滋病作为威胁程度较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潜伏期也相对较长,可严重威胁社会人身安全。而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地区特点,防治难度大,也是社会防治的重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治现状,以有效控制传播途径、降低传播率、提高感染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