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I睡眠认知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CBT-I睡眠认知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的效果

王宁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抑郁症患者睡眠护理中采用CBT-I睡眠认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CBT-I睡眠认知,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CBT-I睡眠认知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还能够减轻其抑郁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CBT-I睡眠认知;抑郁症;睡眠护理;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持续的低落情绪和丧失兴趣或快乐感。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交和职业功能障碍。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变化、社会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在临床上,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自身描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1]。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悲伤、焦虑、疲劳、失眠或过度睡眠、食欲改变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然而,抑郁症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身体疼痛、注意力集中困难或记忆力减退等。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插图治疗和人际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2]。本实验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32±1.25)岁。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9.36±1.24)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让患者建立一个稳定的睡眠时间表,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在睡觉前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热放松浴、冥想等,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避免刺激物和刺激性药物,建立睡前仪式,并指导患者锻炼身体。

1.2.2观察组采取CBT-I睡眠认知,第一,CBT-I注重改变患者的睡眠认知。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谈话和分析,医生可以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睡眠的不健康观念,例如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产生负面情绪。随后,医生会与患者一起探索更合理、积极的睡眠观念,并教授他们如何应对负面的睡眠思维。第二,CBT-I还侧重于改变患者的行为习惯。医生会针对患者的睡眠习惯进行评估,如就寝时间、起床时间、睡前活动等。医生会制定一个个性化的行为计划,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睡眠习惯。这可能包括限制在床上的非睡眠活动、规律的作息时间、放松技巧和睡前准备活动等。第三,CBT-I还会着重强调睡眠的标准化。医生会教导患者关于睡眠的基本知识,例如早晨起床时间的重要性、午睡的影响等。通过教育和指导,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睡眠的自然规律,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自己的睡眠行为。

1.3观察指标

利用护理服务满意调查问卷,向患者调查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内容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改善情况,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49

30(61.22)

17(34.69)

2(4.08)

47(95.92)

对照组

49

20(40.82)

20(40.827)

9(18.37)

40(81.63)

x2

5.018

P

0.02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与SAS评分

护理后,观察组HAMD与S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与SAS评分(,分)

分组

例数

HAMD

SAS

对照组

49

24.21±2.43

37.76±2.26

观察组

49

16.20±2.02

31.29±2.38

t

17.744

13.799

P

0.000

0.000

3讨论

关于抑郁症的解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减少、精力不振以及自我感觉消极等。抑郁症的成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抑郁症的症状可以是长期存在的,也可以是周期性发作的。患者常常感到无望、无助和缺乏自信,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甚至包括一些原本喜欢的事物。患者的睡眠质量常常受到影响,可能表现为失眠或过度睡眠。抑郁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长期的抑郁症还可能引发其他身体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抑郁症对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3]

在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护理中,CBT-I(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类型)被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CBT-I是一种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针对失眠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不良习惯,以及调整睡眠环境和行为,以促进更健康的睡眠[4]。在实验中,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HAMD与SAS评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CBT-I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通过针对睡眠中的负性思维和压力进行干预,CBT-I能够减少患者的入睡困难和睡眠中断,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

总之,CBT-I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它不仅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问题,还能够减轻其抑郁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美玲,杨志禄,刘晓伟. 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 心理月刊,2023,18(12):132-134.

[2]聂玲,姜青春,张英. 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实践及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23,18(12):135-137.

[3]林春玲.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6):1313-1315+1319.

[4]钟爱红. 时效激励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评价[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06):1323-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