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预见性护理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斐斐   付悦  蒲刘梅  张双焰  彭丽萍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2022.4-2023.6)为报告时区间,从该时间段内选出到我院治疗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比组(常规护理干预),各纳入30例。对比分析2组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睡眠、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心理各项评分,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SDRS评分,比对比组低(P<0.05),差异对比明显;实验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

结论: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意义极大,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比较高发的心脏类疾病,该病发病主要原因在于心肌长时间缺血是组织发生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主要症状有胸骨疼痛,病人在服用药物后并未得到缓解,而且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现象,一方面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另一方面,给其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1-2]。为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4-2023.6)为报告时区间,从该时间段内选出到我院治疗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预见性护理干预)和对比组(常规护理干预),各纳入30例。纳入标准:(1)均知晓本次研究,同意参加;(2)均符合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2)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者;(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4)语言或者认知障碍者。实验组:男∶女=17:13,年龄介于:[45-64(54.32±2.61)]岁;对比组:男∶女=16:14,年龄介于:[43-65(54.35±2.65)]岁。比较2组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基础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1.2.1对比组

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对病人血压、心率等进行全面监测;对其疼痛情况和胃肠道系统进行定时了解,对于病人出现的不良情况给予及时处理;做好日常常规护理工作等。

1.2.2实验组

预见性护理方式。(1)预见性护理的规范: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比较急,病情发展较快,需要结合病人情况提前做好护理方案,评估病人康复情况,并且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2)基础护理的完善:护理人员及时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其生命体征,帮助病人做各项检查,提前准备好治疗所需设备。(3)心理干预加强:由于病人病情紧急,加之疼痛,容易带来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之沟通,给予针对性疏导,为其介绍治疗方法和效果,让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4)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病房,定时监测心电,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不良心理指标。评价患者心理,采取DASS-21(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抑郁量表(7个条目)、焦虑量表(7个条目)、压力量表(7个条目)。运用4级评分方法(0-3)分,每个维度(0-21分)分值与心理状态成反比。

(2)比较睡眠质量评分。评价病人睡眠质量,运用(SDRS)睡眠障碍量表,包含条目10个,采取0-4级评分方法,分数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3)对比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衰竭)。

1.4统计学整理

数据录入到SPSS26.0统计学开展分析和计算,各通过(±s)、[n(%)]来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检验各由t和X2执行。当(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不良心理指标

实验组心理各项评分,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如表1:

表1:比较2组心理指标评分(±S,分)

组别

抑郁

焦虑

压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n=30)

15.33±2.78

7.47±1.44*

15.53±2.92

7.17±2.25*

14.72±3.23

6.46±1.85*

对比组(n=30)

15.33±3.56

8.16±1.53*

15.75±2.76

8.14±2.26*

14.36±3.16

7.24±1.75*

t

0.121

2.182

0.327

2.253

0.649

2.334

P

0.912

0.026

0.744

0.023

0.513

0.020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0.05。

2.2比较睡眠质量评分

实验组患者SDRS评分,比对比组低(P<0.05),差异对比明显。见表2。

表2:比较2组SDRS评分(±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3d

干预7d

实验组(n=30)

25.17±3.54

17.33±3.22a

10.83±2.20ab

对比组(n=30)

24.35±3.51

18.46±3.22a

11.84±2.22ab

t

0.244

2.344

2.212

P

0.754

0.016

0.025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aP<0.05,与同组干预3d相比,bP<0.05

2.3对比并发症

实验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如表3:

3:2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心脏衰竭

心源性休克

总发生率

实验组

30

0(0.00)

0(0.00)

1(3.33)

1(3.33%)

对比组

30

2(6.66)

2(6.66)

2(6.66)

6(20.00%)

X2

4.043

P

0.044

3讨论

心肌梗死属于一种高发疾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病人情绪波动、工作量大等具有密切关系,此外,与病人长期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也有一定关系[3]。如果病人长期过度劳累可引发其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肌含氧量,引发心肌组织发生坏死的可能。此外,暴饮暴食也会使病人血脂增高,增加血液粘稠度,引发血栓发生,从而引发心肌梗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危急,需要对其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的应用,通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提前把各种预防工作做好,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保障其生活质量,起到有效预防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得出,实验组心理各项评分,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表示,预见性护理的运用,给予病人心理干预,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实验组患者SDRS评分,比对比组低(P<0.05),差异对比明显;表示,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可以使病人夜间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实验组发生并发症概率,比对比组低,差异对比明显(P<0.05)。表示,预见性护理的运用,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CCU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意义极大,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娄文婷,侯秋阳,孟威宏.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6):230-233.

[2]吴艳,张玲玲.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36):28-30.

[3]李海芍. 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4):167-169.

[4]齐兰祥.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