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31
/ 2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估

韩林

武汉市新洲区血吸虫病专科医院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最常见的肠病之一。治疗效果评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例如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的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以及副作用情况等。具体的评估指标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通常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上对于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而对于 IBS的治疗则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随着对 IBS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对 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治疗;评估

一、症状学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主要包括症状评估和临床检查两部分。症状评估的标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临床检查则是通过对患者的直肠或结肠进行相关的生理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的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主要使用以下3种评估工具: Fecunda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评估 IBS症状的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 IBS诊断标准。该标准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可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 IBS症状。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欧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EABTS)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一套较为详细的 IBS症状诊断和治疗指南,该指南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和排便习惯改变4个方面。

二、症状学诊断标准

IBS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的,目前 IBS的症状学诊断标准有多种,包括症状学诊断标准、肠道功能检查指标、生物标记物等。

(1)症状学诊断标准:具有至少一个符合以下3条的症状:①腹部或盆腔疼痛;②排便后腹痛缓解;③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异常。

(2)肠道功能检查指标:①粪便常规:包括粪便显微形态和微生物学检查。

②粪便培养:主要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或寄生虫病。③结肠传输试验:将粪便通过结肠,计算其在整个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以评估腹泻或便秘程度。④结肠传输试验:可用于评估排便困难和排便频率。⑤排便造影:可用于评估直肠内病变,如肿瘤、炎症和溃疡等。⑥生物标记物的检测:血清 CEA、CA19-9、16P和血清D-乳酸水平可用于判断 IB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三、诊断标准的解读

目前,我国学者提出了我国 IBS诊断标准:

(1)以排便异常为特征,可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2)粪便性状异常,可表现为稀便、水样便、糊状便和黏液便;

(3)粪便频率或大便量异常,可表现为腹泻或便秘;

(4)临床上有排便障碍、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等症状;

(5)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腹泻或便秘。同时符合上述5项标准,即可诊断为 IBS。

该标准不仅适用于我国普通人群,也适用于受过教育的患者。由于该标准没有对 IBS进行病理学诊断,因此,若临床上存在上述5项标准中的1项或2项,且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在疾病活动期,则可诊断为 IBS。由于 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不能将其归类为一种单一的疾病。IBS通常与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IBS是由单一的原因导致的。

随着对 IBS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针对 IB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 IBS诊断标准。另外,在对 IBS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其发生发展特点和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疗效。

四、治疗效果评估

临床上对于 IBS患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案,其疗效评估指标也不同。治疗效果评估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和副作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体来说,如果患者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那么治疗效果就可以被认为是良好的。

同时,患者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评估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治疗需要更加个体化和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症状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IBS患者的症状缓解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即患者在服药后所出现的症状发生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变化;而疗效评估主要是通过患者症状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来衡量,即患者在服药后所出现的症状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变化。由于 IBS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主要依靠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量表(SDS)。通过 SDS来评估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的心理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生活质量来判断药物治疗效果。

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估,目前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来进行,即在手术后患者是否出现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以及手术后恢复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五、药物治疗

IBS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针对胃肠动力异常的药物,第二类为针对肠道炎症的药物。

第一类:对于胃肠动力异常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这类药物作用于肠道平滑肌,降低肠道蠕动频率,改善肠道动力。但对于部分 IBS患者而言,由于这类药物不能改善其胃肠动力,因此往往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第二类:对于肠道炎症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塞来昔布、阿莫西林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但同时也会影响肠道功能,因此往往与第一类药物联合应用。但这类药物不能改善其胃肠功能,因此往往不作为一线用药。

第三类: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 IBS的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和5- HT再摄取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胃壁细胞膜上H2受体结合,发挥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等作用。

5- HT再摄取抑制剂是通过阻断肠道黏膜与5- HT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临床上这两种药物常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六、总结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IB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IBS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和排便异常等症状,同时在饮食、精神、排便习惯、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近年来,随着对 IBS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 IBS的治疗也从单纯地使用药物治疗转向了对症治疗。目前对于 IB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治疗上,即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 IBS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仍然无法达到临床治愈,因此还需要更多更好更新的药物来帮助这些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宁宁,祝筠.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17):3116-3119.

[2]邵莹,李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复方组成及临床评价研究进展[J/OL].中成药:1-6[2023-09-09].

[3]Lola R,Pablo R,Diana C, et al. Environmental pesticide exposure and the risk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case-control study[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2023,98.

[4]赵耀,刘兴山,郑薇薇.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0):58-61.DOI:10.13729/j.issn.1671-7813.Z202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