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2

中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

孟繁硕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摘要:中职院校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中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其自身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提供区域发展急需人才的具体表现。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水平现代化中职院校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愈发重要,提升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就结合中职院校现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院校应当深入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求。在课程、专业、教学、技术、技能和文化等方面,中职院校应该以系统性的方式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知识、技术、科研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职院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同时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这是中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全新选择和发展方向。

1 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现实困境

1.1 社会服务有效机制建设不足

长期以来,囿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在学历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等方面的办学思维,中职院校对其自身应用型办学方向的认知不足。相应地,中职院校在社会服务系统的构建和全面发展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与制度,难以实现社会服务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尚未充分认识到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缺乏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其中包括统一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评估标准、科学的服务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这些不足限制了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作用甚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无法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1.2 社会服务人才保障不力

当前,受到传统办学思维影响,中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常常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实习实践混为一谈,或者将社会服务任务分配给每位教师。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以及相关的社会服务知识和能力培训,很多社会服务项目往往流于形式。同时,中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教师在经验、素养和能力等方面与这一目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社会服务的要求。教师的经验水平、专业素养和能力参差不齐,这限制了中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1.3 校企合作力度不足

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但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需求、利益截然不同,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层次浅、合作关系松散、彼此约束力不强、中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无法很好的贴合生产实际、培养的人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满足企业需求等问题,这也就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和企业无法实现协作共赢。

2 中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2.1 学科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实现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跟踪行业需求。中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紧密贴合当下和未来生产、技术、经济等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和相关行业的协作、同外企合作等方式搜集资料,透彻了解生产环境、技术周期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依据行业需求,综合学科及社会需求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创新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加强对核心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学科教学高品质的教学体系。3.构建多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机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培训,采用选择性培训、创新实习等方式,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4.开展国际化与多元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球产业链逐步形成,专业人才的国际化与多元化迫在眉睫。中职院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认知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专业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2.2 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首先,要不断构建和完善高起点、高水平的培训系统和培训方式,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满足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软件上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学交替”的职业技术学院体系,把专业技术的要求向学员传递,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使学员能够全方位地学习到实际操作的技能。与此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既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实现“执业资格符合企业需求、专业能力贴近岗位要求”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其次,在各学科的实践教学中,要按照“模块化组合,因需设班”的思路,将各类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行业和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细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环节安排。尽量多地挑选每个专业的精英课程,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接口组成和内在逻辑少、模块与学时多的课程体系,并对传统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的分类制度进行适时地改变,利用自主选择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匹配,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去。

2.3 完善校企联合综合服务平台

职业院校与企业应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及产业园的建设,强调企业在起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以及师资和生产实际做精准对接,或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授课,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同时,职业院校应做到有的放矢,立足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突出技术问题,鼓励教师利用学院的信息资源和设备优势开展对口的技术研发工作,让企业收益。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大与中职院校合作的深度,可以通过项目委托的方式与院校进行合作,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及利益划分,将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也可利用中职院校的设备、场地等资源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等活动。

2.4 采用高品质的教育资源

中职院校的任务不只局限于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训练,他们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社会的需求,举办各种社会培训课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校的运营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也有助于扩大教育范围。

3 结束语

社会提供的场所、设备以及行业专家等资源,作为达到课程目标的保障,能够让项目课程更好地实现直接育人和间接育人。教育使个人社会化,人不能仅凭本能生活,教育则把社会的知识、技能、习惯、道德等传授给个人。在项目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师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培养与塑造,同时让社会与高校教师一起,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教育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洪新.探析职业教育集团对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作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96-97.

[2] 叶彩华.中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2):109-110.

[3] 黄智华.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国际公关,2019(07):236-237.

[4] 宋可.民办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思路与价值讨论[J].山西青年,2019(13):85-86.

[5] 邹瑞睿.中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