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1
/ 3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研究

侯笑梅

珠海英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一个高速度的发展到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使高质量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鲜明特点,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思想,不断增强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坚持以人为中心,使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的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我们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人力资源;经济发展;价值

1人力资源

1.1人力资源概念

人力资源是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单位或地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所具有的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的总和,在我们国家一般是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对社会发展和价值创造有贡献的人群的集合。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增值性和可开发性等相互关联的特性,它是一种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潜力的社会资源,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口的总量、结构和流动方式等都会对人口的数量产生影响,而人口的健康水平和教育程度等都会对人口的素质产生影响,而这两个因素都会对人口的健康水平和教育程度产生影响。

1.2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的投资,来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挖掘人力资源的能力,其基本目标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源开发一般是指能够提高人的能力的社会活动,它的内容主要有开发人的潜能和开发人的调配与管理机制。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质量,就需要从教育培训、医疗保障等多个角度来提高人的智力和体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与发展需要相适应。

2我国人力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关系和现状

2.1人力资源结构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1.1地域分布

人力资源的地域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具有人力资源聚集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快速、良好。在经济集中发展的地区,它的人力资源也会持续地进行聚集,同时,它还会持续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是,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出现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不仅会导致在该地区的人力资源出现过量,从而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造成地区经济的严重不协调发展,从而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因为现实的发展需求、战略以及区域资源的差异,一直都处在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然后才是中部和东北,最终才是西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人才资源的总量和质量的总体分布状况与区域的发展状况相一致。

2.1.2城乡分布

人力资源的城乡分布也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城市里,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往往会向城市集中,拥有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而在乡村里,则会出现人口较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现象。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聚集到了城市,造成了城市的人力资源富余,乡村的人力资源匮乏,从而限制了乡村的经济发展。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项非常关键的举措就是对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进行调整,将优质的人力资源分配到农村地区,并通过各种政策来激励人力资源在农村的流动,进而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力。

2.1.3产业分布

在各行业中,由于人才的构成、人才的素质、人才的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了各行业的经济发展能力存在差异。新能源、互联网、高新技术、金融、设计、教育、医疗、管理等产业的人才具有比较高的教育水平,人才的素质比较高,人才的产业价值也比较高,但是人才的数量却非常少。而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中,人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下,人才的人数也比较多,但是人才的产业价值却很少,所以人才的发展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下。这就造成了,在价值较高的行业中,其人力资本的数量不足以驱动产业迅速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在价值较低的行业中,其人力资本的数量是过量的,但是其质量却是不足的,因此,它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质量增长,也就很难有效地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2人力资源投入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2.1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在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其目标是增加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高水平知识分子的比重,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优化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高质量人才,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其教育投入比重比较高,可以产生大量高质量人才,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这种势头会有所减缓,人力资源在流动中维持高水平。如果一个地方对教育投资比较低,那么当地的人才输出就比较低,这就会对该地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人才外流,从而使其经济发展的潜能更加丧失。教育结构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投资比重与经济发展能力密切相关。总体而言,企业受过的教育越多,其投资收入就越低。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严重的投资不均衡现象,高等教育的投资比重偏高,这与经济发展的真实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2.2科研投入

在发展高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高等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增加科研投入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科研投入越高,人才的素质就越高,科技水平就越高,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越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就越高。而科研投入越少,则与之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局面,二者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负相关的关系。目前,我们的研究投资规模还比较小,总体的资源投资很难保障技术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创新和研究能力还不够,我们的人才素质和人数还不够,我们的推动效果还不是很好。

2.2.3企业培训投入

企业的工作培训在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增长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培训,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持续的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工作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人才素质持续提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我国的人均企业培训投资比较少,参与培训的员工人数也比较少,缺少健全的培训机制保证,这严重影响了人才资源的整体提高,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利。

2.3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3.1产业间配置

各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与分配,将因行业效益,工作环境,收入,以及总体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发生改变。一个产业如果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将会创造出很多的工作岗位和对人才的需要,它的工作收入一定会增加,同时也一定会有很多合格的工人向这个产业集中,从而增加这个产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是,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会因为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出现起伏。通常来讲,具有发展潜力,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产业,它们的发展能力比较强大,可以有效地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也有可能会引起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均衡,从而对整体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均衡产生不利的作用。在短暂的经济爆发之后,却会造成后续的长期的经济萧条,从而对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某产业的人员过量,会导致它的工作环境和收入降低、竞争压力过大,这也会导致人力资源流向其他产业,从而在区域经济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平衡配置。

2.3.2地区间配置

人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流动和分配,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发生变化。有知识、有技能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会主动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而低水平的人力资源也是一样,只不过二者的工作岗位、层次和收入有所不同。经济发达的地区会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收入较高的岗位,以此来招揽到的人才,进而让他们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进而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会陷入人才持续流失的困境,使得经济很难发展起来,地区的竞争力一天比一天下降,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力资源的流转和配置可以让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但是,当区域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多余的人力资源就会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造成区域经济的不和谐发展,对整个经济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优化协调人力资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3.1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认识

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能动性、增值性和可开发性等相互关联的特点,它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社会资源,它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工程,因此,国家必须要增强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理解,提升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建立一个具有长远、动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开发方针,从宏观和全方位的视角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计划,从精细的微观的视角来制订开发对策,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的目的,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和标准,这对于促进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3.2改革人力资源供给结构

3.2.1优化人力资源总量

要运用人力资源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对区域的人力资源总量进行优化调整,要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要强化对人口生育的政策激励,制定生育激励政策和保障政策,增加地区的人口基数;另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增加对外地人口引进政策的奖励,采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优惠住房政策、简化落户程序等方式,加大对外来人才的吸引,从而能够有效增加地区的人力资源总量,为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

3.2.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政府要强化对地区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确保低、中、高端人力资源的结构是合理的,数量是充足的。一方面,要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并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对其进行确定,确定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使地区的人力资源维持在一个和谐的动态平衡,从而激发出经济的活力,增强其发展的动力。另外一方面,政府要强化对保留人才的政策保障,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健全,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强化对企业的关注和保障,让更多的人力资源留在地方,让更多的人力资源留在地方,激发出人才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为进一步发展地方经济,发挥出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

3.3.1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

要继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全面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对中低端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这对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的中低端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比较缺乏,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制造业一线员工,这对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结构改革不利。另一方面,是缺少优质的、其有增值性和开发性的一线员工,而中低端的人力资源自身也缺少对自身价值进行提升的意愿和能力,这就造成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很难进行高效的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缺少重要的核心劳动力。为此,必须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以促进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3.3.2加强高等教育结构改良

改善高等教育的结构与教学方式,使高等教育中产生更多具有创造性与实践性的人才,是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高端人才数量的重要任务。首先,高校要根据现实的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学科设置与招生比例,避免冷门专业的学生数量过剩,学生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得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应的岗位数量短缺,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效率,这对于优化高等人力资源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高校要强化实践课程的设置,深化与企业的协作,建立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足够的应用人才。最后,高校要强化产学研体制的优化改造,建立具有实效性的协作平台,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供需通道,健全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教育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与保障作用。

3.4强化人力资源流动保障

3.4.1保障人力资源跨产业流动

我国正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全面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不符合规定的产业、企业的规模和岗位会发生缩小或调整,从而导致了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对部分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人才的跨行业流动的体制保障,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推动企业职工的再就业发展,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下岗职工的保障,加大对下岗职工的保障,加大对下岗职工的保障,增加下岗职工的福利待遇,增加下岗职工的福利待遇,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3.4.2保障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

目前,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不同区域间的人力资源流动的调控,使其与区域经济达到最大程度的协调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各个区域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互补,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性、协调性的支持。一方面是调控人力资源的大范围的跨区域流动,政府要在宏观的政策调控下,将东南沿海地区的多余的人才,以增加收入、改善住房环境、提供发展机会等方式,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以达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帮助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调控人力资源的城乡跨区域流动,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异,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乡村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潜力,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支持,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结语

人才是发展的中心动力,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人力资源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科学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深入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影响因素及我国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悦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3(21):98-101.

[2]朱海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转型优化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23(21):20-23.

[3]毛明晨,李晓林,邱玥等.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07):66-70.

[4]张铭伟.人力资源开发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营销界,2023(13):71-73.

[5]杨希.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相关性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9):90.

[6]白玉,刘丽.黑龙江省人力资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3,43(04):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