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目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索宏强

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延安市  727300

摘要:煤矿安全风险控制是在危害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核心是风险预控,其核心是不安全行为的控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规范与措施,实现“人---管”的最优匹配,以此来达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在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与优先次序,并利用该保障机制,推动了安全责任的落实,以及风险控制的标准和措施的实施。通过对危害源的监控与预警,实现对危害的控制。

关键词:“目视化”管理;煤矿安全安全风险管控

引言

煤矿企业的生产是连续的、多样化的,因此,在操作与管理的过程中,安全风险可以随时产生,也可以随时消失,若不能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很容易造成事故隐患。所以,建立一条直观、清晰、公开的危险因素信息通道,可以让从业人员更加准确地对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测,从而减少由于不能有效地控制安全风险而产生的事故隐患,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1.“目视化”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1.1.“目视化”管理的含义

“目视化”管理就是将多种可视化的视觉传感信息运用到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以直观的形象和合适的颜色,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目的。它以可视化的方式作为基础,以公开化为基础,尽量使所有人都能看到管理者的需求和意向,以此来促进自律和自律。

1.2“目视化”管理的特点

“目视化”管理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可视度强。“目视化”管理是一种以可视信号展示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它可以让一片区域的工作人员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知来把握工作环境的基础状况,并据此做出适当的判定或者进行适当的操作。二是标准化高。各种标志、标志、标牌、图示等是“目视化”管理的一种体现,它有助于一线工作人员准确把握作业规范、工作程序,推动工作结果的标准化、标准化。三是应用性广。“目视化”管理在制度管理、标准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项目管理、工具管理、活动状况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2.“目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2.1.安全风险辨识“目视化”管理

矿井按照 LEC作业状况危险分析与评价方法(作业状况危险分析与评价方法): L=“危险”,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exposure,表示工作人员有多经常接触到危险的情况;C是一个序列,它意味着一个意外事件的结果。对三个不同级别的三个因子进行不同的评分,然后用三个分数的乘积 D danger,危险性)对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进行评估,也就是: D= L× E× CD值较大,表示此项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对排查出的风险按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等进行了等级划分,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地区的不同级别风险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注在总平面布置图或地理坐标地图上进行公布。

当生产衔接持续发生改变时,矿山以每月为一个周期,将该时段新识别出来的新危险整合到总图或地理坐标图中,并在井口和各个岗位张贴更新后的图示,并由有关部门组织本单位的干部和员工进行集中学习,用于指导安全风险管理。

“四色图”简单明了,可以让人对危险源的种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让企业的负责人、管理者和操作者们,对自己的矿井进行风险控制的关键部位、关键设备和关键步骤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锁定出安全监管的重点领域,从而提升对安全风险的控制的效能。

2.2.岗位作业流程“目视化”管理

针对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方法。矿井按照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机电、地质勘测、探放水等多个专业进行了分类,共划分了127个不同工种的岗位作业风险,编制了作业风险、各工种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风险防范措施、隐患处置方法等,编制了《岗位作业流程卡》,供各工种职工入井时统一佩戴。

为了解决井下临时分散作业与辅助工作现场多个工种人员的交叉作业,容易造成现场管理秩序的混乱,矿山根据工作的类别,将“岗位工作流程卡”以不同的颜色来划分,也就是:带班干部、管理人员、安全检查员的“岗位作业流程卡”是黄色的;煤矿和隧道的颜色是红色的,交通的颜色是橙色的,机械和电气的颜色是绿色的,通风的颜色是蓝色的。水文地质勘查专业是紫色的。戴上不同色卡,可以方便工地上的安全监督员进行协调和管理,改进多班组交叉作业,多专业协作作业的现场秩序。

为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识别与预防能力,煤矿采取“实操式”“手指口述”方式进行测评,以考察员工对岗位风险的把握程度。也就是说,从每个生产和辅助小组中,每个星期都会选出50-100名干部员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进行“手指口述”,成绩计入每个人的“安全绩效”,没有通过的,要经过包管人员或班组技术负责人的专门训练,通过后才能上岗。

2.3.作业场所安全风险防范“目视化”管理

在矿井中,由于光照条件的限制,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对矿井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矿山从增强危险源辨识能力出发,在不同的工作地点,采用了“目视化”的方法来预防安全风险。

避难硐室:在避难硐室的入口处,画上永久的防止阻塞的工事栏,入口处的门框上用黄黑相间的颜色,使人在十几米开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避难所物资在硐室中进行了分区,每个区域都挂上了不锈钢反光标识,对已经用过的和没用过的材料进行了白、灰的区分,方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内部用0.05米宽黄线隔开,黄线与设备相距0.6米,非点检或维修人员不得在黄线以外作业。将“点检脚印”贴在仪器正面,以提示点检、点检部位等相关信息,防止因人为操作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或人身安全事故。

皮带机区域:为了解决皮带机转载点和煤库落煤点在运输期间可能出现喷溅伤人的危险,在这类区域的地表划一条0.1米宽的黄色警戒线,在警戒线的内侧,与设备保持1米的距离,并张贴“闲杂人等不得进入”的警告牌,以避免有人进入造成伤害。

2.4.安全管理制度“目视化”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因为煤矿企业的职工素质参差不齐,他们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很可能导致一些员工在理解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导致了管理方面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矿在各个基层单位进行了专题调查,将22个职工反映比较多、流程比较复杂的安全管理制度做成了“制度流程图”,经过评估和审核后,下发到各单位,由各单位利用班前会、专题会等进行贯彻学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井采用“目视化”的管理手段,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利因素”“管理的不足”四大类危险因素,采用一系列直观而有效的预防手段,使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增强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安全管理过程规范化,促进了矿山的各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玲.“目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J].江西煤矿科技,2023,(03):250-253.

[2]张秋涵.煤矿风险管控能力评价与应用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23.

[3]郭利勇.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现代职业安全,2020,(0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