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

唐芳

廉江市第二十五小学 广东省湛江市524400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影响,在班集体中容易出现多元化的“情绪”,阻碍自身发展的同时影响他人,同时,学生也会出现与年龄相匹配的“理性”时刻,推动自身发展和成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学生的“情绪”和“理性”,加强学生心理疏导,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把握自身“情绪”,“理性”管理学生。基于此,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希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理性

引言:我国教育实践活动中,部分班主任忽视情感、情绪对教学管理的作用,甚至过度强调竞争,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形成。由此可见,情绪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调节学生“情绪”可以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和态度,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基于学生“情绪”开展“理性”教学

情绪是对系列主观认知和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生理状态,常见的情绪有喜、怒、哀、乐、惊、恐、爱等。简单而言,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体会的反应。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限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较为薄弱,以具象化思考为主,处于思维的成长、发展时期,对问题、困难、事物的思考多源于天性。虽然小学时期分为不同年级,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具有共同的天性,如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专注时间较短等,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忽视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管理,则教育失去根本意义,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不良学习思想、习惯,助长班级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握住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学生的“情绪”开展“理性”教育教学活动。

以课间活动学生发生矛盾为例。两名学生因钢笔摔坏产生矛盾,“情绪”处于活跃、亢奋状态,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相互指责推卸责任,没有主动承担责任和不足的意识。此时,钢笔被摔坏的学生会找班主任反映情况。班主任在了解事情经过时,要意识到这是“理性”的教育时机,客观分析这一事件,理性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将“小事转化成大事”,侧重于事件中两名学生的“情绪”开展“理性”教育,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不足。班主任可以将其交给班级干部,并提前与班级干部沟通,将“理性”思想渗透给班级干部,由于班级干部与事件中的两名学生具有同学情谊,加之学生之间年龄相近,可以较为轻松地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较容易接受班干部的调解和疏导,在培养班干部责任意识基础上传递“理性”思维,促使学生克服“情绪”影响,“理性”分析自己不足。而后,班主任可以基于这一事件开展班会,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班级中普及“理性”教育,使学生可以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勇于承担自己的不足和责任,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二、基于学生“理性”消除“情绪”不足

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基础单位,而班级对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而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活泼爱玩时期,规则意识、集体意识相对较弱,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无视班级规则的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班主任要兼顾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工作时间较为紧凑,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基于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探究“理性”与“情绪”的平衡点,基于“理性”解决自身和学生的“情绪”问题[1]。基于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理性”点,结合学生的“理性”完善“情绪”上的不足,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理性”管理,为学生树立“理性”思维。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克服“情绪”的影响,以“理性”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如在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反思,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理性”状态,班主任要在学生的这一状态下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上述案例为例,基于钢笔摔坏的矛盾点,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钢笔会被碰到?为什么会碰到钢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并相互道歉,进行弥补。而班主任也要平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以理性的态度挖掘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平衡点,并不断反思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基于“理性”消除“情绪”不足,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基于班主任“理性”引导“理性”思考

班主任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可以顺利、轻松地解决学生眼中的各种难题和不足。但从班主任视角看,班主任的“情绪”是多元的存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事件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主要受学生的表现影响和限制。班主任的情绪看似正常,但班主任不仅管理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一言一行、处事风格、个人思想更是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判断能力。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克制“情绪”,以理性的态度分析班级管理方法,逐渐形成适用于班级的管理方法。

例如,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打架时会产生愤怒、失望等情绪,并大声制止,部分班主任在学生停手后会受情绪影响声嘶力竭地批评学生,虽然可以制止学生的打架行为,但由于班主任受情绪支配,未能了解事情全貌,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委屈心理,导致班主任威信下降,增加班级管理难度。如果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打架行为时,克制自身不良情绪,而是在制止学生后,心平气和地与其谈话,学生会受班主任的影响迅速冷静并较为客观地讲述打架起因、经过,班主任在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后,可以快速分析参与打架学生的责任和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疏导,有效解决问题,为学生树立理性思考、心平气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意识,从而更加顺利地开展班级管理,使学生在后续教学中三思而后行,形成理性思维[2]。不仅如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理性看待学生“情绪”问题,避免批评式管理,消除学生“情绪”对自身“理性”思考的影响。如部分学生规则意识较弱,喜欢在课堂中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班主任在面对这一问题时,要避免受学生“情绪”影响,而是理性地制止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行为,在课后心平气和找学生谈话,进行深度交流,引导学生理性的分析课堂中注意力分散问题,并主动克服,加强班级管理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重要工作内容,小学阶段学生受身心发展特点影响,导致“情绪”、“理性”不断转变,相互影响。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要恰当运用学生的“情绪”开展“理性”教育活动,利用学生的“理性”弥补“情绪”上的不足,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自身“理性”推动学生“理性”思考,培养正确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英.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小学班级管理[J].数据,2022(10):141-143.

[2]白秀香.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2(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