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4

论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唐元傑   莫玲

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井冈山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也为党的政治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个时期,一系列党内基本规范和原则得到健全,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和培育。回顾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对于把握党的初心,更深刻地认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基本做法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等展开探讨,旨在为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基本经验

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带领工农红军成功开启红军初创时期从严治党的探索与实践。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深入总结并汲取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宝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历史背景

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军队余部转移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然而,由于井冈山地势陡峭,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革命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战争环境特殊,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党内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的组织和纪律仍然是一个初级的概念,党员标准也没有具体的界限。到达井冈山后,在敌人的追捕和打击下,党的组织结构和党员人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鉴于战争形势紧迫,为了快速恢复和壮大被破坏的党组织,采取了粗放式快速发展策略。边界各县许多投机分子趁此机会得以混入党内,这一时期,党员数量急速增加至一万人以上,共产党员的组织结构变得极其复杂和脆弱,当白色恐怖爆发的那一刻,他们第一个反抗,带头抓捕共产党员,结果导致许多忠诚的共产党员被残忍地杀害。

(二)衣食弹药奇缺,物质条件匮乏

在井冈山,物质条件的匮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敌人的封锁,革命队伍很难得到充足的补给和物资支持。这导致了士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衣物和食物都非常匮乏。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描述了当时的情况:“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极端贫困的生活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战争,使得许多党员的理想和信仰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三)队伍成份复杂,旧军队习气严重

井冈山地区的红军队伍由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士组成,其中以农民和旧军队的成员为主,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以及行为习惯给红军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方面,因居住关系,许多村落中的党组织都是由同姓的党员组成的,由于长期受到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开支部大会就像家族会议。党员干部也受家族主义、宗派主义、地方主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制定政策、制定党组织的各项决议时以本族或自身的私人利益为准则,给根据地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旧军队打骂士兵、不服从党的政治领导等不良习气和作风问题给党的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在这支红军队伍中,军官大多由旧部队发展过来的,一些军官对于党的政治领导不够服从,仍然采用旧有的管理方式。这导致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良习气和作风问题,如任意打骂士兵、党员作用发挥不到位等情况。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四)白色恐怖包围,围剿持续不断

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剿,他们利用地理优势,采取分割包围、大规模搜索、抄袭战术等手段,试图消灭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种困境下,党内出现了思想动摇、逃兵潮等现象。

7月12日,朱德、陈毅率领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在突破重重阻碍后成功攻占酃县,取得了重要胜利。然而,在攻占酃县后,湖南省委代表的决策却与永新联席会的决议相悖,试图将部队拉往湘南,二十九团的官兵由湘南农军组成,得知部队可能开往湘南后,回乡情绪高涨,吵闹着要回湘南,并自行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次日就出发。

朱德和陈毅听到消息之后,意识到这件事情非常紧迫,连夜写信给毛泽东报告部队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迅速召集军委的全体成员,努力劝导士兵们遵守党的政策,最终部队勉强向宁冈开出。杨开明(杨开慧堂弟,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综合报告清晰地描绘出当时的局面:“走了一天只走了三十里,兵士垂头丧气,似行不行,三五成群,步伍凌乱,军心涣散。”此时,部队内部出现了混乱,甚至有人提出:“自己指挥自己”,“打回家去割稻子”等口号。

7月15日,朱德、陈毅感到事态严重,不得不把部队停下来,围绕毛泽东的信中意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最后采取表决,参会的100多人中超过80人同意出击湘南,由于行使的是民主程序,朱德只好表示服从,同时致信报告毛泽东,最后部队在湘南失利。此次事件也是红四军成立以来,极端民主化首次打败集中统一领导的典型案例,产生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基本做法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风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制定和颁布铁的纪律。为了使党员干部严格遵守纪律,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纪律规定,并通过颁布和执行这些纪律规定,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一)厉行“九月洗党”,纯洁党的组织。

1928年9月,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对如何整顿党组织的问题做出决定:“九月以后,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分加以严格的限制。”下决心政纲肃纪,严厉打击投机分子,加强党的政治实力。

“洗党”重点针对的群体包括:一是投敌、叛变、“反 水”分子,或者被敌人抓住,但尚未弄清楚真相的;二是不起党员作用,不服从指挥,不愿革命的;三是出身不好,革命又不积极的。

“洗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解决井冈山地区的问题:一是彻底解散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确保清除党内的不良分子和投机分子;二是新的党员名单将由各支部提交给区政府,最终由区政府汇总上报到县委,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入党组织;三是根据党员的违规行为,采取必要的党内处分和教育措施,以维护党的纯洁性和纪律性;四是积极吸纳思想进步、勇敢斗争的工农优秀积极分子入党,让党组织更好地代表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利益。

“洗党”以后,湘赣边境共产党员的总量急剧下降,由一万余人降低到四千余人。尽管党员人数显著减少,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却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第三次反“会剿”的行动,许多共产党员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在40余天的艰苦环境中不曾叛变,信念坚定不移。

(二)强调“铁的纪律”,抓好制度建设。

井冈山斗争时期,确立了红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根本制度,并对部队进行了历史性改编,奠定了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工农红军队伍向井冈山转移,此时山里的红薯已经成熟,队伍中的一些战士,随意挖掘老乡家地里的红薯果腹,损害了军队的形象和纪律。为此,毛泽东在荆竹山的雷打石前颁布“三大纪律”,希望以此来增强部队的纪律性。1928年1月,当部队抵达桂东县沙田镇后,由于缺乏良好的规章制度,一些人无视红军的规定,纪律方面出现了借老乡稻草和门板不主动归还、甚至随意拿老百姓财务等问题,毛泽东召集所有士兵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召开大会,宣布“六项注意”,

确保红军在井冈山地区的行动能够与当地的老百姓和谐相处,以建立起农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4月3日,毛泽东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此来确立军事纪律,后来也成为红军军队的行动准则。这些看似简单的条例体现的是新型军民关系,对于团结群众、瓦解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针对队伍存在的官多兵少、枪多人少、打骂士兵、旧军阀习气严重等情况,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以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变化,确保队伍能够适应目前革命斗争所需。当天晚上,就在三湾村一家杂货铺内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在这里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总结了部队的经验教训,并部署改编事宜,确立改编任务。

“三湾改编”旨在重塑军事结构,工农红军队伍缩编至一个团,也就是后来的红一团,并且按照自愿原则,队伍里革命军自愿留的留下,要走的发3-5元路费,改编后队伍军事规模降低,但是队伍精干,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其次是将共产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每个连中设置一个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放到每个连、每个排、每个营,并且成立党的委员会;军队内开始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参与管理部队,并对同级进行监督,实行官兵待遇平等、经济公开等制度,建立了新型官兵关系。

罗荣桓曾经深刻地体会到三湾改编工作的重要性,在《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这篇文章提出:“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党代表制度:在红军中设立党代表,连一级由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负责党的工作以及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连支委为红军党的工作的核心,党代表则为此工作的核心之负责者,并同时负有计划督促政治工作之公开任务。”1928年11月通过的《红军第四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再次表明了党代表的工作职责。

(三)注重“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将“做群众工作”列为其三大任务之一,这也是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开创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1928年3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桂东沙田,但由于受到反动势力散步谣言的影响,当地老百姓害怕与工农革命军交往,甚至拖家带口躲到深山里。为了消除误解和疑虑,毛泽东派出部队通过写标语、出告示、进山喊话等方式,广泛宣传共产党的宗旨。让老百姓了解共产党的初衷和为人民谋福祉的决心。其次,帮助年老或有病的农户挑水、浇园等,以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对劳苦大众的关心和帮助。这种亲民举措,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共产党的真诚和温暖,逐渐消除了对共产党的误解和疑虑。此外,毛泽东还召开群众大会,积极推动红军政治理念的普及,激励并号召广大贫苦的农民工团结起来,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运动,推翻剥削者,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和农民的解放。

工农革命军的革命理念受到广泛民众的热烈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并且很快就推动当地的革命运动,红色政权在该地迅速建立起来。

开创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坚持晚上只点一根灯芯,在有限的条件下创作了多本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系统地总结了井冈山时期的斗争经验和革命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革命事业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解决储备粮食问题,朱德白天带领战士们挑粮上山,晚上则研究如何与敌人作战。战士们很是心疼,偷偷藏起了他用来挑粮的扁担。第二天,朱德买来新的毛竹制作成扁担,并在上面写下“朱德的扁担”,避免别人再拿走。

在这种环境下,让共产党人的党性得到了锤炼,消除了特权思想,因此涌现了一批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艰苦奋斗的故事,例如:“红米饭、南瓜汤”,“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等。这些故事在军民中产生了正向效应,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执行“铁的纪律”,坚决惩处腐化分子。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纪律建设,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明确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坚决杜绝贪污腐败行为。对于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训令中也明确了相应的惩处措施,如警告、严重警告、撤职、开除党籍等。

1928年5月,古某,红四军二十八团二营司务长,违反了军队的规定,前往宁冈葛田乡水东村,向贫苦农民买猪,并谎称没带钱就将猪赶走。经查实后,毛泽东回到宁冈并主持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古某违反军纪的问题。会议认为,古某的行为是诈骗贫苦群众,严重违背红军的规定,情节恶劣。在当时,红军正处于发展壮大、稳定发展、壮大发动战争的关键阶段,因此对红军纪律的加强和维护群众利益显得尤为重要。最终,会议决定对古某给予枪决的处罚。

古某受到严厉惩罚的消息在红军队伍和当地民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红军的严格纪律让当地民众感到安心、信服,并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从严治党的现实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尽管我们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风反腐工作呈现出新态势。但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所实行的党的纪律,其出发点和精神实质为新时代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井冈山斗争中,党的领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毛泽东通过团结湘赣边界党组织、建立红色政权、组建人民军队、进行土地革命以及发展根据地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这些探索和实践,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意味着党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都起着决策、组织、指导的作用。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求党员干部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决策,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党的意识形态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只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当前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一重要论断准确地概括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保、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进步和成就。这充分证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通过进行“洗党”行动,清除了一些蜕化变质的党员,提升了党员队伍的素质和纯洁性,为党的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当前,我们也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党内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党组织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素养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党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对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此外,要注重从青年和各个行业中发展党员,吸纳更多的优秀青年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党组织。通过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量,做好党的组织工作,为党员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

驰而不息改进工作作风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与群众紧密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声,通过群众力量的凝聚和发动,成功地打败了敌人的围剿。井冈山时期的许多廉洁红色故事仍然具备深远的影响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在当前,我们也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图私利,不懈怠,不贪图享乐。只有干部带头,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作风。

其次,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利益和诉求。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组织群众参与等方式,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各项工作符合群众的期待和需要。

(四)加强党的纪律教育和监督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中,通过党内民主和群众监督的有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整治了党内腐败现象,严厉打击了违反规定的行为,为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实践证明,监督是否得力、问责是否到位、震慑是否有效是保证领导干部作风优良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当前反腐斗争形势,是否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与腐败问题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扎牢制度的笼子,探索有效的监督方法和途径,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二是要聚焦重点监督对象,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实施好履责清单和权力清单,推动透明用权。三是要动态梳理各领域廉洁风险点,并通过完善制度和管控程序,分解权力点的集中度,以堵塞廉洁风险漏洞。四是党组织要全力支持纪检系统工作开展,纪检组织要敢于亮剑,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执纪问责,敢于通报曝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挥震慑作用。五是健全信访举报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高效的处置程序,持续让群众来参与监督,让群众来发声,把群众监督与政府、企事业机关监督、纪检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六是要落实好日常监督,把监督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做到常提醒、勤督促,“常打预防针、常下毛毛雨”。七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工作日常,增强警示作用,同时营造敬廉、崇廉、尚廉的社会、工作、生活氛围。最后,要持续发挥好新闻媒体、新媒体、网络平台等高效传播的优势,大力弘扬廉洁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揭露曝光违规违纪违法案例,营造遏恶扬善、祛邪扶正的良好社会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我们要认真领悟、深刻认识两个“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

[3]罗荣桓,《秋收起义与我军初创时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57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