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调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调查研究

唐菲肖剑峰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推进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医科”的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对高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现状,分析了职业使命感养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规律,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期促进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健康发展,适应新医科时代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新医科;职业使命感;高校医学生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新医科建设的推进,医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在提高高校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校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主要内容

在新医科的背景下,高校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成为了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职业使命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认同感,即医学生对于医学专业的认同和热爱,愿意为之奋斗终身;二是职业责任感,指的是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强化的为患者服务、为人类健康负责的意识;三是职业满足感,即医学生在医学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医学职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四是终身学习的意识,医学生认识到医学知识的更新迅速,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2"职业使命感对高校医学生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使命感对高校医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1]。其次,职业使命感是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基础,能够引导他们以患者为中心,积极投身于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职业使命感还能够帮助医学生克服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增强他们面对未来职业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3、高校医学生在养成职业使命感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3.1对“新医科”概念的不了解或误解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医科”作为一个创新性的教育模式逐渐被提出,其强调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医学生对“新医科”的核心理念和实质内容仍存在不足的了解或误解。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资料相对匮乏,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新医科”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传授“新医科”理念时可能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学生对“新医科”有一定的误区。这种不足的理解或误解,无疑会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正确养成产生负面影响。

3.2缺乏职业使命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职业使命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2]。然而,当前一些医学院校在这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缺乏系统性的教育体系和多元化的培养方法,使得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形成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其次,实践教学的机会有限,导致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影响了职业使命感的养成;最后,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不足,也使得部分学生在职业使命感的培养过程中面临困难。

3.3外界环境和社会态度的影响

外界环境和社会态度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当前,一些社会舆论可能过分强调医生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导致医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偏离。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知和选择,也会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潜在影响。此外,社会对医学专业的误解和偏见,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使命感的养成。因此,营造一个积极、正面、支持医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3.4个人因素的制约

个人因素,如个性特征、价值观和成长经历等,也会对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养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对医学职业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职业使命感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一些学生可能由于个性的差异,对医学职业的认同和热爱程度不同,这将直接影响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对于个人因素的关注和引导,对于促进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4、医科大学应如何改进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教育

4.1加强“新医科”概念的教育和宣传

为确保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新医科”的内涵和意义,医科大学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加强“新医科”概念的教育和宣传。具体而言,学校可以组织系列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分享“新医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知识。同时,学校还应利用网络平台,推出相关的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医科院校合作,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4.2完善职业使命感的培养体系和方法

医科大学还需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完善职业使命感的培养体系和方法。首先,学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职业技能[3]。其次,学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供实习实训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提前适应职业环境。

4.3营造有利于职业使命感养成的环境

营造有利于职业使命感养成的环境,是医科大学改进医学生职业使命感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减少社会误解和偏见。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抗压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4.4关注和引导个人因素的发展

个人因素在职业使命感的养成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医科大学应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个人因素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确定职业目标,激发内在动力。具体而言,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职业发展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方向。

5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医科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高校医学生在养成职业使命感过程中的主要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实施这些措施,希望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进一步提升,培养出一批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强烈职业使命感的医学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也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持续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敏,柯丽.医学生负性情绪与职业使命感的关系——抗逆力的中介作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40(03):281-285.

[2]张韩,徐礼平.遵义市某高校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职业使命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22,35(06):138-144.

[3]王小宁,原静民,常虹,胡婷华,沈沛,陆淑敏,樊晓燕,陈明伟.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使命感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05):708-712.

第一作者:唐菲(1989.04--);性别:女,籍贯:江苏省沭阳县人,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研究方向:口腔医学及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肖剑峰(1973.01--);性别:男,籍贯:云南省宾川人,学历:口腔医学学士,毕业于昆明医学院;研究方向: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教育。

基金项目和编号:昆明医科大学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养成的路径研究》(2023Y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