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八步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高三考试八步走

左从珠

陇川县第一中学

从月考,到半月考,到周考,再到半周考,整个高三考试频次特别高。从教的角度说:通过考试,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可以精准施教。从学的角度说: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对知识查缺补漏,可以提升应试能力。毕竟,好成绩是练出来的!

在频繁的考试中,老师忙于监考、批改、讲评,最终无暇顾及试题的质量了。每到批阅和讲评时,大家又忍不住吐槽。学生的时间是宝贵的,烂题训练不仅浪费精力,更无助于提高成绩。然而吐槽归吐槽,吐槽完大家并没有改变现状的行动,而是听任下一场烂题的污染,屡错不纠,百死不赎。整个高三并没有因为大家对烂题的听任,轻松一点,相反每天都要瞎忙活。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劳而无功的局面,让试题精准适切。

为了净化污染,老师们提出应做高考真题,这的确是一种好的思路。然而,部分老师对高考真题的处理方式却令人担忧。他们将高考题和答案印给学生,然后守着学生做,做了后对答案,就没有然后了。对于文科来说,高考真题的材料题答案是需要转译的。一方面是学生不可能答得和高考答案一样,另一方面,学生答案像高考标准答案一样太精炼,不一定会得高分。通俗说,如果是一线的老师阅卷,字数太少,入眼的感觉要么是不会,要么是态度不端正,有了这样的印象,就容易被草菅。所以高考真题,即便质量高,但也不能一做了之!

那么对于练习的试题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做、评、定、练、批、析、讲、补”八步走!

第一步:“做”。教师对于要发给学生的试卷,应先做,做了之后对于烂题、难度不适宜的题和不需要的题,筛掉,然后找到相应的题替换,提前优化试卷。可惜的是老师们往往不愿意考前先做—筛—替。其实无论先做还是后做,都要做。因为试卷需要讲解,不做是讲不出来的。但大家习惯了被试卷拖着走,不得不做了才做。学生受到烂题污染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既要补知识漏洞又要矫正烂题副作用,凭空要花更多的功夫。而且因为没有考前预做,批阅试卷只能局限于参考答案,导致很多学生本来答出了参考答案以外的正确答案也没得到该得的分数。在老师讲解时,又指出答案以外的某种答法也对时,要么让学生无所适从,要么让学生反感老师的乱批。给学生不会教或者不负责任的不好形象。所以试卷先做,事半功倍;试卷后做,事倍功半。

第二步:“评”。老师个人改良后的试卷,应该交由学科组进行系统评估。经过充分讨论后,认为不恰当的题目,应该进行替换。每一份统测试卷都应该是集体认可的试卷,都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以避免以偏概全。

第三步:“定”。一是定人,二是定卷。高三考试频繁,必须在学科组内部定好试卷主备人,或按年龄轮换,或固定好某位教师,或按试卷题目分任务,总之每一期必须有专人负责。在大家充分讨论评定试卷题目之后,由试卷主备人,汇总订正,制定成卷,做好答案,并编号保留档案卷,以备后期复盘使用。

第四步:“练”。组织学生按规范训练学科组讨论优化后的试卷。训练必须参考高考流程:提前15分钟分发答题卡,提前10分钟启封(整理)试卷,提前5分钟分发试卷,5分钟后开始答题。如果平时训练,没有前置时间,那么最低标准是:限时训练,杜绝超时。现实中,教师往往提前分发试卷,学生提前做试卷,导致学生长期超额使用时间,参加正规考试,时间受限后,往往做不完。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训练。

第五步:“批”。试卷考了要批,本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试卷考完之后,批改不了了之,或者刚考完试,还没有批改,有课的老师已经将试卷讲完,讲完就没有批改的欲望了。学生从交卷那一刻起,就盼望着成绩,性急的在下面互相对着答案预估自己会考多少分。有一些拿不准的题,等着看老师的评卷结果。教师批卷及时,讲解及时,就可以趁热打铁。怎样算及时呢?最好不要过夜,最迟不能过次日中午12:00。另外年级要坚持登分排名,通过分数张榜公示,一方面激励学生,一方面监测教学,一方面督促改卷。

第六步:“析”。在批阅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问题。典型卷要拍照,或登记,以做讲评素材。个性问题尽量面批指出;共性问题,收集分析,充分准备,课堂解决。对于各题得分要进行统计分析,普错题要有突破方案。试卷分析应该掌握:普遍错误是什么,学生有什么堵点痛点,教学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讲评课件怎么做,上课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涉及课本哪些知识,页码在哪里。备好试卷后,课前交代学生准备好相应材料,开好多媒体等。当堂做这些事情,很耽误时间,如果遇到推门听课,会让老师手忙脚乱。

第七步:“讲”。讲评试卷最忌讳的是从头讲到尾。课堂应该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框架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推进力。这个框架是什么呢?曰:“导、论、化、练”。

“导”有三层含义:其一知识导入,把要讲解的普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先给学生内化。其二教师导航试卷反馈出来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高考相关考察情况。其三难点指导,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

“论”,即小组讨论。讨论任务要分配:设有甲乙丙三个要讨论的题,小组六人。试卷已经做过,可由组员根据能力自愿挑选,甲题两人,乙题两人,丙题两人。最后再汇总意见。设有要讨论的材料题有三段,那么两人第一段,两人第二段,两人第三段。不宜六个人一起从头到尾纵向讨论,这样一节课的时间也不够。讨论意见要民主集中,合众为一,由专人汇总成纸质成果,不能议而不决。选择题小组讨论之后,无法解决的反馈给教师,教师流动收集问题,询问有没有其他组能解决,能解决的由其他组解决,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要进行必要的追问或者补充。其他小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教师点拨指导是否透彻建立在前期备卷时,有没有对普错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准备。材料题的讨论应该让小组将书面答案,放到投影仪下由教师带领班级进行点评。

“化”,每一个高频考点的普错题,或者牵连甚广的题讲解结束,应该给学生相应的内化时间:反思、整理、背记。当堂内化是我们容易忽略的环节,往往上一题讲完,赶着下一题。

“练”,对那些普错题必须有变式训练,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总之以问题为靶心,以思用为灵魂。

第八步:“补”。补是对学生考试检测出的问题开具的药方,就是前段所说“练”。“补”在课堂上表现为练习和检测的环节,但却是一个课前要做大量试卷分析,然后精选题目,制作变式学案的工作。通过变式学案,打通堵点,消除痛点,突破难点,从而补学生之不足。

只有“做、评、定、练、批、析、讲、补”八步走考试才是完整的,价值最大化的。年级应以学科组为抓手,该设置坚决落实的机制,学校应以行政为依托,成立常抓不懈的督察小组,分环节落实,分环节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