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李飞   

内蒙古宏胜达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技术逐渐成熟以及建筑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深基坑项目数量随之增多,导致现场建设环境更加复杂,土方挖掘深度与工作量不断增加。从近些年深基坑项目实践看来,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大部分建设方都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支护技术。在设计与实施深基坑作业前,施工单位会事先对建设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勘察,以此掌握现场的土质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

引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技术丰富,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概率。然而,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可能面临多种外部影响,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内容展开讨论,分析其发展机制内容。这些机制内容会影响到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因此,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必须灵活到位。

1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深基坑支护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深基坑地下结构的施工安全,保证深基坑周边的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的安全。深基坑支护大都是临时结构,其安全系数相对较小、风险较大。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影响施工质量,为此需要分析深基坑支护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重点处置方法。在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存在不符合深基坑支护要求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深基坑工程进度和质量,极易发生塌方等事故,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结合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不利的影响因素并加以解决。

2建筑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1格构柱施工

格构柱按照施工图纸分布在深基坑内部,用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垂直方向的支护。格构柱包括立柱桩和钢立柱2个部分,其下部的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其上部的钢立柱为钢构件。格构柱的施工流程如下:测定桩位→搭设作业平台后桩机就位→开挖护筒孔并安装护筒→采用护壁泥浆辅助钻孔→成孔后第1次清孔并测量孔深→吊放预制的立柱桩钢筋笼→起吊钢立柱进入钢筋笼内部→调整钢立柱与钢筋笼位置施焊→安装并下放混凝土灌注导管→第2次清孔并测量孔深→下放钢立柱和筋笼组合体→用型钢临时固定钢立柱→在钢立柱顶部安装与其同规格导向柱→下放并检测钢立柱中心和方位→下放钢立柱到设计位置并调整导向柱方位→安放隔水球→复核桩底沉渣厚度→混凝土浇筑到立柱桩顶部位置→钻机移位。之后在混凝土桩孔上部回填粗砂。需要注意,格构柱上部的钢立柱须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钢筋笼焊接牢固,且须保证安裝位置准确无误,以免内支撑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位移。

2.2混凝土灌注桩技术

某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毗邻主干路与某中学,处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周围操作空间有限,使得整个基坑的风险系数较高,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桩锚支护是将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开挖基坑的稳定地层中,另一端与围护桩相连的基坑支护体系,它是在岩石锚杆理论研究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挡土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在桩锚结构中灌注桩施工通过对土体的挤压对地基进行加固.强化地基的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某工程采用800灌注桩,按照基坑边坡护坡桩轴线的行走路线统一安排桩位施工,当桩位邻近的既有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对地基变形敏感时,采用间隔成桩施工顺序。钢筋笼吊装就位时,要有专人指挥,钢筋吊放时采取多点吊放方式,要求吊车司机操作准确,平稳,防止笼子变形。应将钢筋骨架以居中均匀的方式吊放至桩孔内,以避免与孔壁发生碰撞,从而防止塌孔的发生。混凝土采用导管水下灌注。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以一倍桩径控制超灌高度;当桩体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应采取人工凿除桩顶浮渣的措施,以达到设计标高。

2.3边坡支护施工

在工程中,边坡选择永久性结构,通过钢筋锚杆与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组合支护体系进行保护。其中,锚杆主要利用钻孔与插入安装、注浆的方式实现,而为保证其支护效果,现场会根据施工分区,随机抽查部分锚杆,检测其拉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的支护结构中,以钢模板为主,在个别补缝处采用木模板。在模板安装好后,需利用PVC管把引水口引到模板表面,待管材加紧固定后,便可组织混凝土浇筑施工。现浇混凝土需采用分层处理的方式,坡面单层混凝土厚度为0.5m。各个浇筑仓的长高分别是20m、2m,按照从上向下的浇筑程序进行,并保证材料浇筑落差控制在1~1.5m,最多不能达到2m以上。振捣时需插进下层50~100mm,当混凝土不再下沉与冒泡后,需缓慢拔出振捣棒。

2.4重力式支护施工技术

结合重力式支护施工展开技术操作非常有必要,需要保证相关技术内容顺利开展,优化相关技术水平。在重力式支护施工技术过程中,挡土墙发挥了重大作用,要结合多点技术内容展开分析,确保技术内容优化到位,满足施工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作业中,其施工重点是增加挡土墙整体密度,由密度决定挡土墙的最大受力性能。在施工中,必须对墙体进行检验,检验方法包括灌砂法以及核子密度仪法。相比于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的智能化水平更好且操作简便。但是考虑到核子密度仪法在检测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因此,它的使用安全性有待商榷,而且其放射性物质越多,试验中所产生的误差也越大。灌砂法的优点在于操作要求不高,且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试验数据波动程度不大,实践应用中参考价值较高。该检测方法必须结合具体技术内容思考发展机制,思考相关质量与体积计算分析机制,有效优化技术发展机制。

2.5内支撑

较长、较宽、较深的基坑,在采取加固型支护结构的同时,须设置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支撑,并按照“先撑后挖”的顺序组织施工。单层内支撑需要与支护桩的盖梁紧密连接,多层内支撑还需要与支护桩中部围檩紧密连接。钢结构内支撑要严格按照加工图纸规定结构、尺寸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工并检验加工质量。钢结构内支撑两端与支护桩盖梁上的牛腿连接要牢固。钢结构内支撑一端的伸缩机构用于调节其与支护桩的预应力,应做到调节、固定有效。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规定的钢筋规格、尺寸和焊接技术要求制作钢筋笼,铺设底模和制配侧模,并控制混凝土配比,做好混凝土试件送检并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与支护桩的盖梁同时施工,其钢筋连接在一起并同时浇筑。在设置内支撑深基坑内的适当位置,设立竖向支撑即格构柱。内支撑的格构柱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布置和施工,以防止内支撑变形影响支撑效果。

结语

本文深入讨论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内容,其实践操作过程中难点较多,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内容提升施工质量。在按照实际情况规划施工流程的过程中,同步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做好事先勘察工作,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地质实际状况,强化深基坑支护质量管理流程,丰富技术内容。整体而言,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整体建设的辅助作用大,能够满足其质量水平高的要求,在未来同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任国斌.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1(10):92-94.

[2]郑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与装饰,2022,37(1):114-116.

[3] 沈娟娟.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南北桥,2022,34(10):184-186.

[4] 刘汉良,刘阳.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22,19(5):202-204.

[5] 吴安康.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1,17(2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