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浅谈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黄国锋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510925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着。高职院校是实践型培养人才的摇篮,怎样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文章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教学;分析和讨论

1、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

1.1学生计算机意识较为薄弱

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存在着不良的学习态度。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们仅仅是通过老师的教导来获得知识,他们缺少了自己应该具有的主动性,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好的学习观念。所以,许多刚入学的学生都抱着一种学习一技之长的态度,并把它当作未来谋生的一种方式,这种思想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此外,过于功利性也不利于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他们觉得计算机素养的高低与未来的职业并没有什么联系,这种片面的认识和想法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下降,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主动性。

1.2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但他们大多用来进行网络聊天、购物或者玩游戏等,很少有人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就算有,他也只是机械地按照任务来做,而不是通过网络上的学习来增长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不了解,运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3学校的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而目前大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课程的设计中,没有将职业意识和职业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到课程中,造成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强。

1.4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十分显著,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水平的掌握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教学经验不足。此外,教师的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难确保教学方法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策略

2.1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应用为主。因此,学生的兴趣也应该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职业魅力。计算机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技术秘密,充满了很多的乐趣和知识,老师们应该将这些有趣的因素充分地发掘出来,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愿意去思考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避免他们的思维惯性。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大原因就是思维受阻,对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地指导其动手动脑,让之在课堂上专注,从而提高其计算机素养。

2.2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学生是未来要走上社会工作的,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也要与他们的职业要求相匹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品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又能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精神面貌良好的高素质劳动人才。因此,老师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更多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更多的直观的教学内容。由于一些大学生的理解力不强,对于过于抽象的内容,他们很难理解,所以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们更快地理解这些内容,方便后续的实践操作。另外,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的确有许多具有抽象意义的知识,其中包括了概念知识等,这些都是只有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之后,才能够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建议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用半节课的时间把他们带到实验室里去,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协作,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直至他们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最后,教师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引进企业计算机行业的实际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试图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建立工作解决方案模型,将自己写好的程序编写到工作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技能。

2.4强化实用技能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操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在教学、办公软件操作,例如,关键是教学操作对象。使用这个词时,我们有时会被放置在文档中图片和适当的修改的编辑器,如果不满意,你想编辑,你可以按住Ctrl键,用鼠标双击图片,快速恢复。有很多类似于这种常见的计算机技能。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渗透与学生在教学内容中进行结合,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计算机技能,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2.5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把练习题做得更细,以加强基本功。做好习题练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练习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针对每一章的内容,选择适当的习题,使同学们能更好地了解每一章的主要概念、结构及学习方式。要使习题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老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共性的问题,个别辅导个别的问题,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表扬。由于该专业课程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探索性和前沿性,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科学,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撰写一些小论文或总结报告,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发展动态,增强其学习兴趣,夯实其学习基础。

2.6延伸课堂内容

延伸课堂内容,是指教师以教学知识为基础,对相关理论进行合理的补充,对教材中没有编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讲解,从而使课堂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和实用,从更深层次上对课堂内容进行纵向延伸。教师延伸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课本上的知识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延伸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等方式,培养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自主探索,从而为学生在计算机产业中的成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扩充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扩展到不同的软件中,例如入门教程,在线帮助,开发者中心等;第二,将课程内容扩展至网上,使同学们能通过使用不同的软件来了解资讯产业;第三,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扩展至IT产业的最新研究,或IT公司的科技成就。教师应该以教学任务和课堂内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对IT行业的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

2.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老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常常会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老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比较高的时候,老师就能够更加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并将相应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传授,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差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造成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整体低下。要想更好地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首先,有关院校要定期地对有关的高校教师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技巧、方法以及相应的设备传递给计算机教师之外,还要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将有关教师的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围绕这一点,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其次,有关学校可以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让老师们在一起讨论、分析、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生的认识,还可以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从而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有关院校还需要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在传统的理论知识评价之外,还需要引入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端正教师的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对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搭配,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进行统筹,从而培养出与社会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性人才。

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在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目的进行重新定位,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活跃课堂气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宋雅飞.探究大数据时代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6):156-158.DOI:10.14004/j.cnki.ckt.2022.0303.

[2]杜红英.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5):98-100.

[3]龚建芬.浅析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5):119-120.DOI:10.14004/j.cnki.ckt.2020.2995.

[4]谢欣.计算机应用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实践[J].通讯世界,2020,27(03):200-201.

[5]李雪飞.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