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建构综合主题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如何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建构综合主题教育

申月娥

武进区嘉泽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农村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乡土教育资源 本土文化 综合主题教育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在教育资源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内容,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一、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1、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理论上、观念上无论怎样坚定地认同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的生活的关系之重要,并不能保证幼儿在课程学习中一定能确实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保证幼儿真正在生活中萌发智慧和情感。要使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不是让幼儿静坐以待,而是引导幼儿投入到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生活中去,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我们坚信,对幼儿而言,缺乏了动作的学习几乎是无效的学习。因此,我们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过滤、筛选",这些内容是以生活的逻辑组织起来的,是多样化、感性化、趣味化的活动,形成主题网络。

2、强调学习活动的整体性。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的及相应的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成效。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的教育资源,主题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兼顾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贴近幼儿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去尝试、去发现、去收获、去表达。活动中孩子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每个孩子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探究过程中情感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活跃的。幼儿的探究活动是灵活的,也是有序的,他们会沿着他们自己创设的轨道一直运行下去,关键是我们要提供给他们自主发展的环境。活动中,幼儿自己试着确立主题,当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主题。幼儿有充分自主的机会,使他们以各自自由的意愿去构造他们认为统一的价值和规律。同时,在与幼儿分享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也在不断地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努力成为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聆听者,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有目的观察和了解,及时抓住幼儿兴趣所在,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学习。

二、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实施。

1、开发自然区域资源构建综合主题幼儿园的资源包括园内的设施设备、工作人员、图书资料、各种玩具材料等,当然更多的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隐形资源。我们除了要为幼儿创设良好而适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适时适地让幼儿与材料、环境、成人、同伴互动,主动探索周围世界。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厚的专业积累、敏捷的思维去捕捉、揣摩、应变、调控,在生活的点滴中显示教育的魅力。

2、开发周边环境资源构建综合主题

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是教育的有效起点,在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上生成的教育,幼儿有真正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随时发现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以此作为教育的契机。

在我们幼儿园的南侧与小学相邻处有一条小河,那是一条不流动的死河,河里面漂着水草、垃圾……,每次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时,总爱围着栏杆指指点点,他们在期盼小河能变得清澈美丽,小鱼可以自由的在其中游乐。随着夏季的来临,寄宿班的孩子发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几个男孩子围在一起开始了一场讨论“这里的蚊子怎么那么多,这些蚊子是从哪里来的?”“是草坪上飞出来的”,“不对,不对,我家楼下也有草坪,可我们家没有这么多蚊子。”“是从小河里来的” ……孩子们连续几个晚上对蚊子到底为什么这么多争执不休,寄宿班的老师发现了孩子们争论的焦点,第二天,她有意识地又带着孩子来到草坪上玩耍,那几位孩子围着栏杆又开始了他们的讨论:“这条小河的水已经有点臭了,蚊子最喜欢臭臭的地方,一定是小河吸引了许多蚊子的。”“小河里还有许多水草,白天蚊子肯定躲在里边,晚上就飞出来吸我们的血了。”这时许多孩子被吸引过来,并加入其中,老师发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并敏感的觉察到了这里所存在的教育价值,她在与孩子们一起寻找蚊子为什么这么多的过程中又继续把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了深入。孩子们认为蚊子多主要是因为小河太脏太臭,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让蚊子变得少一些开始,他们进行着保护小河的行动,从小河水为什么变脏,变脏了的河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怎样让小河变干净,孩子们从自发的活动逐步变成吸引全班孩子参与地、自主探究地活动,最后孩子们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住在小河边的居民、向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家长进行了宣传,他们用自己的画或简单的图标告诉大家要保护小河、保护水资源。这次活动整整持续了两周,但孩子们的兴致不减,充分体现了教师不断在幼儿的兴趣点上生成和深化教育,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使幼儿经历一个步步深入的、较长时间围绕一个主题的探究过程。

3、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共建综合主题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在实践中探索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中心的活课程、活教材。幼儿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在幼儿熟悉的乡土文化中获取教育的资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的视野。

随着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的机会,我园地理位置优越,周边有许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青少年宫、博物馆、消防队……在走出课堂的活动中,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社会经验也得到了增长,而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孩子的家乡观念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在博物馆,收藏着许多在平湖境内挖掘出来的古代的生活用具、钱币等等,记录着平湖的发展历史,孩子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尤其对陈列其中的南湾炮台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去过乍浦的孩子告诉大家在乍浦也有两个这样的炮台……关于为什么会有炮台,为什么要打仗,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收集、相互的交流,在与家长、同伴、老师共同的探索学习中,他们不仅仅增长了知识,更有长大了要建设平湖、保卫平湖的雄心壮志。

本土教育资源强调了教育的本土化,立足幼儿实际,强调从幼儿生活出发,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需求兴趣,合理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使幼儿园教育更有效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   屠美如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刘占兰 沈心燕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