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刘香梅1    李武安2  

1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2郑州黄河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鉴于PPP建设项目的资金规模庞大、投资周期长,而且参与方众多,我国PPP项目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风险控制尚有欠缺,对水利工程PPP项目的风险进行充分研究,可以帮助规避风险对项目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保证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关键词: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

0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波动和变化,而且在中国国内部分隐性债务和风险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必须逐渐适应更大的各类危机和风险,因此推动新的项目投资模式——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合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成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尽管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其落实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PPP模式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决策者和投资者在进行项目前需要充分准备,而且所需投入的建设资金相对较高,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PPP项目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变数,并且合同内容相对较为复杂,使得项目面临各种类型和程度的风险。此外,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由政府发起,其盈利能力不足。对于社会资方,参与此类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能要求高额的投入,最终却只能得到较小的回报,甚至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1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分析

1.1施工企业风险意识不强

在水利工程PPP项目中,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进展缓慢,工作人员对风险意识不够重视,加上人员对风险的辨识能力不足,使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无法预见的、无法及时采取对策的事件,从而造成工程延期。事实上,传统的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往往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想,他们以为,只要公司的资金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风险。但是,这样的思想并不完整,而且还很危险,因为,从开始到结束,风险都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而且,风险识别意识不足是造成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对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规范人员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以提高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

1.2科学性分析不够

在承担PPP水利工程项目的企业中,由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或财经智囊团凭借主观经验和思维进行决策,导致公司未科学分析投入的可行性,就会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从而形成重大的风险。实际上,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应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斟酌,充分考虑到投入存在的可能风险,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当一个公司做出投资的决定时,应该科学合理地分析风险和回报,避免决策层、管理层、财经智囊团凭借个人经验和主观思维进行决策,而应该充分调研、论证并形成科学可行的决策方案,以保证投资的回报率和公司的稳定性。

1.3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

在PPP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是指项目不同参与主体对项目建设的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同参与主体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就会对项目的整体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对于政基础设施PPP项目的相关利益方而言,社会资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这将会导致风险的发生。实际上,在PPP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信息优势的一方会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势必会对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到工程整体的资金稳定,并加大了工程的资金风险。

1.4国家政策环境变化

PPP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项目的活动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基础设施PPP项目运营周期长达16年,在运营过程中,短期物价变动、利率变动、信贷政策变动可能影响不大,但是这些变动随时间推移会积累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项目的整体运营成加大,市场利率上涨可能导致项目融资成大幅提升,国家政策环境变化也可能导致项目无法按原计划运营,产生偿债危机,这些都潜在地加大了风险的发生概率。

2水利工程PPP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风险反馈时效性有待增强

在水利工程PPP项目中,风险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管理手段的临时性和多元化,使得中国企业很难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造成了其在PPP项目经营中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反馈时效性低。此外,投资人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此,就需要对风险的可控程度进行研究,并适时提出应对措施,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如下:首先,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缺少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测。因此,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公司缺乏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同时,也会造成企业在遇到风险时,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和处理。

2.2PPP项目监管法律缺位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合作条例起草工作自2017年启动至今仍未推出,这给水利工程PPP项目管理带来困难,缺乏可靠的法律法规保障。此外,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将会对公司的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以往的调查结果显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将极大地加大监管的难度,并导致了监管的严重失范等问题。财政部门通常只注重投资运筹方面,缺少监督和约束力。

3 PPP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3.1筹资风险应对

水利工程PPP项目由政府和社会投资者共同支持,尽管有强大的社会投资者,他们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多方保障,但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期都有16年之久,而且还会受到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所以这个项目还是存在着一些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与借款密切相关,所以水利建设项目要确保其发展战略的稳定。在保证工程按时全额偿还贷款的前提下,保证工程项目的预期收益,已成为社会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偿还能力进行考量,确保企业拥有充足的偿还资金,并对长短期欠款比率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对公司的债务风险进行防范。

3.2投资风险应对

水利工程PPP项目运营周期长,利率波动可能会导致造价偏差过大的问题。为降低风险,应实时监控银行利率变化情况,控制项目成。项目需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有效控制风险。

政府必须承担自身责任,相关部门应监督和管理政府的工作,降低政府违约风险。应该明确政府的责任,并列举出相关的条款,对政府的违约和失职进行约束。为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在PPP项目中,可以对PPP项目的违约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并通过提高PPP项目的处罚力度来减少政府的违约风险。PPP模式下的水利建设项目以水利建设费用为主,其业务类型较单一,存在较大的运营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项目企业可以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使其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并使其更加合理,进而将单个业务的风险分散开来。

3.3利益分配风险应对

风险分担是指政府与社会投资者之间,构建一种合理、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对项目风险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减少项目总体风险的目的。因为水利工程PPP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运营周期长、涉及面广泛等特征,因此,在项目建设、运营、融资及收益、经济法规等方面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通过对风险的合理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在PPP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之间,要考虑到最好的项目总体风险配置方法,按照风险的适当承担原则,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这就要求把现实情况看得更远,不能只从自己的利益来寻求降低风

险。在PPP项目的建设中,具体的运营风险是由社会资来承担,而政府则是由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和审批的风险来承担。

参考文献:

[1]张皓.企业PPP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2(35):16-18.

[2]吴方红.PPP模式下城市综合开发企业的风险及防控[J].建筑经济,2021(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