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3
/ 2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宋永坡

吉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132000

摘要目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改善,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脑梗死,也被称为脑卒中,是由于大脑供血障碍导致局部缺氧缺血脑组织坏死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脑梗死是脑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难以治疗的特点。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1],疾病发生后,患者能否及时得到治疗,对于预后有直接影响,其中,在疾病的超早期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提升救治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就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论述,报道见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7.64±2.54)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8.05±2.44)岁。两组间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标准[2];(2)存在溶栓指征;(3)病史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1)非超早期患者;(2)陈旧性脑梗死;(3)静脉溶栓禁忌;(3)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即对超早期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S20160054)0.9mg/kg溶栓治疗,先取药物总剂量的10%行静脉注射,1min内注射完成,而后进行持续静脉泵入,1h内注射完成,用药24h内,观察患者体征等。

1.3观察指标

1.3.1 有效率。显效:治疗后7d,病残程度0级,NIHSS评分减少幅度>80%;有效:治疗后7d,病残程度1-2级,NIHSS评分30%-79%;无效:治疗7d后,NIHSS评分减少未达到30%。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满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为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率(%)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30

20

8

2

93.33%

对照组

30

14

8

8

73.33%

x2

-

-

-

-

4.320

P

-

-

-

-

0.038

2.2 神经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7d)

观察组

30

27.54±1.79

9.05±1.23

对照组

30

27.64±1.82

15.58±1.78

t

-

0.215

16.531

P

-

0.831

0.000

3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尤其是脑梗死。一旦发生脑梗死,大脑内的细胞会受到缺血性损害,而这种损害是可以逆转的。如果能尽早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液供应,就能有效拯救缺血的脑细胞,缓解病情并提高预后。研究表明,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中,超早期溶栓具有明显的优势。阿替普酶则是一种有效的溶栓剂,可以帮助病人修复大脑的受损区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静脉血栓溶解的时间窗口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3],在脑梗塞发病后3-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且更安全。因此,阿替普酶在治疗过程中的最佳时间窗口是发病后的3小时内,或者是4.5小时内。而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出血的风险也会增加。阿替普酶是一种由52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该药物通过与纤连蛋白结合,活化纤溶活性,并将其转化为溶栓酶,从而显著增强血液中的促纤溶活性。由于阿替普酶具有特异性活化溶酶原的能力,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很少出现出血性并发症。此外,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因此在临床上用于静脉血栓溶解疗效非常理想。同时阿替普酶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特异性,不会引发全身纤溶功能异常,因此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NIHSS评分是衡量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其得分反映了脑梗塞范围较大和神经功能缺陷较严重的情况,对于溶栓治疗的需求也较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分析其原因是因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机制不仅包括直接溶解血栓,还包括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这些作用共同协同作用,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确切的效果。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有利于神经功能改善,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云,王晓伟.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09):58-6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3]唐都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