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

陶瑜

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卫生院   214192

【摘要】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疫情防控工作还不能完全松懈,还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角色定位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社区能力提升的路径,为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角色定位;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国家治理的最基本单元。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在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工作者应根据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作用、社会力量参与作用及党建引领作用等功能[1]

1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角色定位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首次将“社区防控”纳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社区防控是本次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社区要充分发挥信息摸排“第一道防线”作用,做好人员登记、体温检测、宣传教育、环境整治等工作。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流动增多、人口结构变化等特点,社区在整个城市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

2社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不足

社区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不少短板,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1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养、服务水平决定了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成效。有研究调查发现,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女性居多,年龄多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偏低,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3]。社区工作者主要由街道办工作人员兼任,仅有5%的社区工作者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当前,一些地方在基层社区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社区工作者的培养培训,导致一些基层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缺少相应的应对经验和措施。

2.2对重大疫情的科学研判和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对疫情进行科学研判和风险评估,只有准确研判疫情的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等,才能做出正确决策。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社区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社区缺乏专业的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对疫情发展趋势的研判、风险评估等方面能力不足;二是我国现有的信息传播渠道比较单一,信息流通不畅,传统媒体对疫情的报道比较滞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有效发布有很大影响;三是网络媒体对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传播存在不规范现象。

2.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足。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本单元,其服务资源配置水平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前提。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19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40个。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备相对薄弱,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偏低,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以2019年为例,全国共有三级医院1752家、二级医院2939家、一级医院8187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14364个、乡镇卫生院2943个[4]

2.4应急工作不专业

大部分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大包大揽”、“勉为其难”的非职业社工,一些社区的工作没有实际情况,也没有轻重缓急,处理方式简单粗放,让人有一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有些地方还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由于人手不足,又面临着家庭服务、养老服务、青少年服务、残疾康复、社区矫正、就业和社会保障、民主自治等个人化服务的问题。以网格化治理模式为基础,对治理主体的权责与治理边界进行明确,从而导致精细化治理的效果,这就需要对此进行质疑。在此基础上,精确地将属地管理责任压到了基层,导致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由于公共健康事件具有复杂、突发等特点,因此,将地方政府的职责下放到了基层,造成了沉重的工作负担,必然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出现紧张局面。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3.1强化社区工作者培训力度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工作者需要迅速行动,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这些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要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3.2强化社区工作者考核机制

要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力度,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同时,要通过激励机制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3.3提高重大疫情的科学研判和风险评估能力

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疫情防控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疫情形势的分析研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预判,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听取全国疫情防控情况汇报;国家卫健委成立11个专家组深入武汉一线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研判;国家医保局制定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激励政策等[5]。这些举措为社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对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3.4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防控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等三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多元筹资机制;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布局,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健康”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3.5确立统一的社区协同治理目标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明确社区协同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善用社会组织力量,调动公众志愿力量,依托数字化治理,形成的“超级防控网”,各方精心共商决策,以“四避免目标”为中心,切断传染源,避免群体性致病;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医护人员感染;做好隔离救治工作,避免死亡。二是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环境,提升社区卫生文明素养,协同发力,共创文明社区,通过登门入户宣讲、社区内共享信息平台或微信群等公示、社区内参与趣味竞赛、情景剧等方式加强宣传,使社区协同目标深入人心[6]

4结语

社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应定位于服务居民、化解矛盾、提升应急能力。基层政府应以“三社联动”为抓手,从多方联动、服务下沉、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同时,应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基层干部应对风险的能力,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培养社区人才,从而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肖俏,卢东媛. 社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J]. 城市观察,2022,2(4):86-95.

[2] 曲永军,崔瀛. 基层社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J]. 关东学刊,2022,5(2):74-81.

[3] 李雪琴. 基层社区在突发事件防范与应对中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建设研究[J]. 理论月刊,2020(7):127-132.

[4]  熊俊,王喆,张哲谦,等. 韧性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23,45(1):21-26.

[5]  章瑶,孙宏玉,陶静蕊,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居民风险感知的潜在剖面分析[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3,53(7):595-602,封3.

[6] 闵锐,柳佳鑫,方鹏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社区联防联控机制面临的挑战及改进策略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3,40(5):3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