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3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梁振花

海南省万宁市中医院 海南 万宁 571500

【摘要】目的 评价脑梗死选择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入组者均为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收集阶段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之间,入组总例数100。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方案治疗,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加用血栓通及丹红注射液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案临床效果,并分析药物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神经缺损指标、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较小(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更为理想促进神经缺损修复及预后优化,提升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且在用药安全性能上表现优异,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运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梗死;作用机制

脑梗死是脑部供氧不足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氧或者缺血后出现坏死病灶的一种病变类型。疾病发病突然且后续进展速度快,极易引发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梗死等严重情况,进而引发不良结局。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发病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证实脑部中存在局部梗死及高密度出血灶,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是治疗效果不得当,极易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诱发残疾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为此临床极为重视提升治疗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保证患者安全及预后情况。目前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用药方案上不断进行斟酌和优化,大大提升了临床治疗有效性。中医将本疾病归为中风范畴,认为血瘀导致脉络阻塞属于疾病病机,因此治疗时主要原则为祛邪扶正、醒脑开窍[1]。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液,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借助其疏通经络、化瘀活血效用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为了获取更多依据,本次研究将本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者均为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收集阶段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之间,入组总例数100。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抽签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年龄45-76岁,均(58.26±4.31)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为27例,年龄46-73岁,均(58.41±4.50)岁。以上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具有良好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入院确诊后,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钙离子拮抗剂、脑神经保护剂、细胞活化剂、抗凝药物)及原发病控制。为确保治疗效果,需要辅以个性化宣教,提升患者医嘱依从性,合理饮食及生活,保证治疗效果。

对照组同时使用血栓通(产商: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50mg /支),450mg药物混入到NS(250ml)溶液中,混合液静脉滴注给药,qd。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产商: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ml/支),40mL药物混入到NS(250ml)溶液中,混合液静脉滴注给药,qd。

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3 指标观察

1.3.1药物临床效果

疗程结束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评级指标判定标准为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评分,评价指标为三级,显效(疾病相关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检查结果确认无明显异常)、有效(疾病相关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检查结果提示疾病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以上标准),有效率具体计算公式为50-无效例数/50×100%[2]

1.3.2 不良反应

主要观察是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黑便。计算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1.3.3预后情况

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工具为NIHSS及ADL量表,两种量表均百分制评价,前者和预后效果成反比,后者评分和能力成正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对比差异明显,对照组相对较低(P<0.05)。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有效率

观察组

50

2

20

28

48(96.0)

对照组

50

8

22

20

42(84.0)

X2

4.000

P值

0.046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较小(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眩晕

恶心呕吐

黑便

发生率

观察组

50

2

2

1

5(10.0)

对照组

50

1

3

2

6(12.0)

X2

0.102

P值

0.749

2.3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两项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见表4。

表4 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分)

ADL(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21.77±3.16

12.11±2.07

65.35±3.65

81.25±3.45

对照组

50

21.12±3.07

16.17±2.15

65.78±3.15

72.16±3.84

t值

1.043

9.619

0.631

12.451

P值

0.299

0.000

0.530

0.000

3 讨论

现阶段,国内脑梗死发生率约占脑卒中总体发病率的80%,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疾病发生后,局部脑组织坏死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发各种功能障碍,对其远期康复效果影响非常大[3]。脑梗死经过积极的临床诊疗后可控制疾病进展,但是为了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更加需要重视改善预后情况,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关研究结果证实[4],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突发异常是引发脑梗死的主要诱因,主要表现为血流中断或是减少,导致脑组织无法获得足够血氧供应,会导致其受损,进而引发相应临床表现。疾病目前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密切相关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此外,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表现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也是疾病诱发因素。基于此,该病主要治疗原则为抗血小板。同时,该病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包括不良嗜好、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基础。此外,过度饮酒/饮酒、肥胖、血脂指标严重异常、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均属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风险因素。脑梗死临床发作具有突然性,一般在几天或者几个小时内病情达到高峰,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可能出现波动,也有可能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是该病主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例如忽视和失语等;脸部肌肉无力,出现肌肉下垂现象,同时流涎;动作不配合或者肢体无力;脸部或者肢体麻木,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大多数发生于一侧,引发偏瘫;出现脑神经麻痹现象。该病患者的全脑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头痛;生命体征出现异常,例如血压明显提升等;精神状态异常,例如出现昏迷、癫痫发作等表现[5]。临床需充分分析患者病情,根据发病时间、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和临床类型等,为其制定出个体化、科学化治疗措施。对于中面积或者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实施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等措施,将其送往重症监护室,有适应症且处于时间窗内的患者,采取紧急溶栓治疗;对于腔隙性或者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以调节脑循环为主,展开治疗。

目前,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疾病治疗方案不断进行优化及完善。临床多采取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但是最终效果无法得到保证。相关研究结果证实[6],疾病的发生和血脂指标异常有密切关系,为此治疗时会合理选择他汀类药物。不但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对血管内斑块还具有稳定作用,并实现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抗氧化、抗炎效果,有助于恢复脑组织供血。血栓通为中成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药物可对心脑血管病理状态予以确切改善,确保脑血管扩张,同时有效消除氧自由基分子,对脑神经细胞具有积极保护作用,还可以改善脑组织水肿和微循环状态[7]

中医观点认为[8],脑梗死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机体衰退,引发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进而导致清窍受风阳上扰,导致脉络阻塞导致发病。因此治疗时需将扶正祛邪、醒脑开窍作为主要目的,同时还要重视化瘀活血、安神通络。丹红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红花和丹参,能够协同作用发挥祛瘀、活血、通络效果。药物使用后,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确保脑中恢复正常血流量,进而促进血液微循环改善,能够避免血栓形成,同时提升免疫抑制功能[9]。并通过提升血浆纤溶酶活性,能够降低因为血氧缺失导致的神经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药理研究结果证实,丹参可控制红细胞聚集,并能够使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降低,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可促进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优化,对Ca2+、Na聚集进行抑制,缓解脑水肿情况,可加强脑组织保护作用,对预后有利。红花能够使血清白介素-8水平降低到,并避免脑部发生微结构异常变化,能够预防脑缺血再灌注后造成损伤。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抑制红细胞异常聚集,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分解,抗血小板聚集[10]。此外,药物还能够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降低ET水平,提升NO水平,加强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保护作用。

临床结果显示,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较高(P<0.05);凝血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常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改善其凝血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另外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总体有效性。本次观察组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提升,充分证实了药物的优势作用,可降低疾病对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控制后遗症情况,能够促进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最大程度恢复。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对比无明显差异,提示药物在使用安全性上有保障。

综上可得,将丹红注射液应用于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可凭借其独特效用和优势,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进而促进其生活活动能力提升,效果理想值得借鉴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宋颖飞,张喜云,姜丙全. 丹红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2):369-374.

[2]吴文彬. 曲克芦丁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4):4268-4270.

[3]何俊. 丹红注射液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4):4934-4936.

[4]危国星. 丹红注射液对未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临床效果及出血转化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2):88-92.

[5]沈玉婕.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4-6.

[6]高新,王宁,刘继男,蔺宁宁,孟凡力.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0):4357-4360.

[7]赵琳琳.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当代医学,2021,27(29):129-130.

[8]谢煊芳,杨安培,吴建文,谢彦兵,苏小莲,陈紫华,苏莹.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对比[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1,43(8):792-796.

[9]张巾. 依达拉奉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2):106-108.

[10]史玉洁,孙光源. 丹红注射液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J]. 北方药学,2021,18(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