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及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全程优质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质量及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影响

梁宗槟 1高琦2

1-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  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630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3150件)和对照组(3150件)。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器械合格率、器械质量管理效果及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洗涤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毒灭菌处理流程分值、质量监督管理分值、质量查验分值、执行无菌原则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99.65%)高于对照组(9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采用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器械合格率、器械质量管理效果和科室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管理效果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医院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的科室,负责回收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并对回收的医疗器械予以清洗、消毒、包装以及灭菌等处理。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种类多,覆盖全院多数科室,一旦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任一环节产生失误,均能导致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下降,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率。因此,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管理极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分析优质护理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效果,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结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630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3150件)和对照组(3150件)。对照组器械中妇科929件、急诊室184件、手术室1228件、耳鼻喉科203件、口腔科376件、其他230件。观察组器械中妇科874件,急诊室192件、手术室1163件、耳鼻喉科253件、口腔科406件、其他262件。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6名,年龄33~48岁,平均(47.6±0.25)岁;工作时间6~20年,平均(10.6±0.13)年,学历均为本科。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按照操作流程对器械进行回收、消毒、灭菌等。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增强专业人员培训。向相关护理人员重点讲述器械管理、优质护理重要性,结合相关工作,制定程序,安排相关护理人员去各个科室学习,了解相关器械的用法、数量与功能等,并邀请相应科室的护理人员到消毒供应中心予以现场指导。(2)规范化管理。创建质量评估、追溯管理,量化评估,增加主动性、积极性,落实岗位职责;完善质量控制,保障安全;对器械回收、消毒、干燥、包装等制定流程,并开展追溯管理,创建过程操作记录。(3)流程优化。①回收。每天按照应用次数对回收器械的护理人员予以弹性排班,以保障及时处理器械,回收时需要当面清点清楚,运送需要安全、及时;对于急用器械需要紧急处理,并随时能调配器械。②清点与分类。去污间护理人员需要依据固定器械规格、数量、品种予以清点,针对多出来器械需要联系相关科室予以退还,而缺少器械需要向相关科室反映,以免产生差错事故;另需要依据不同污染程度、性质对器械予以分类。③清洗。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对器械予以清洗,同时做好个人防护。④灭菌。依据器械用途、性质选用灭菌器,对于耐热耐湿类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对于不耐湿热、不耐高温类用环氧乙烷灭菌器,例如电子仪器与光学仪器等;注意灭菌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已考取相关证件),并依据规范、说明操作。⑤包装、发放。依据包装、材料要求包装。在包装前,工作人员需检查完好度、清洗质量,检查带电源器械绝缘性;依据应用频率和性质选包装材料;常用材料适合选用棉布,而不常用的器械材料适合选用纸塑袋;发放器械时,无菌物品需要符合相关放行标准,若与要求不符则不予以发放。

1.3观察指标

(1)统计比较两组器械合格率,即洗涤、灭菌、包装合格率。(2)比较两组器械质量的管理质量。通过相关科室自制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表对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流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查验及执行无菌原则等项目评分,每个项目计25分,分值越高,则说明该环节质量越好。(3)统计比较两组科室满意度。由相关科室主任对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予以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科室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双边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器械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洗涤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器械合格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包装合格率

灭菌合格率

洗涤合格率

观察组

3150

3097(98.32)

3087(98.00)

3066(97.33)

对照组

3150

2856(90.67)

2866(90.98)

2845(90.32)

x2

177.137

148.957

133.818

P

<0.001

<0.001

<0.001

2.2两组器械质量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消毒灭菌处理流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查验、执行无菌原则分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器械质量管理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消毒灭菌处理流程评分

质量监督管理评分

质量查

验评分

执行无菌原则评分

观察组

3150

23.08±0.53

23.90±0.41

23.45±0.46

23.98±0.33

对照组

3150

18.25±0.81

16.93±0.67

15.87±0.85

16.51±0.78

t

280.048

498.019

440.178

495.023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两组科室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科室满意度(99.65%)显著高于对照组(9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科室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科室满意度

观察组

3150

2578(81.84)

561(17.81)

11(0.35)

3139(99.65)

对照组

3150

1609(50.95)

1335(42.38)

206(6.54)

2944(93.46)

2

χ

181.481

P

<0.001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涉及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存储与发放,属于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部分,需要完善规范管理,以提高器械管理质量。器械的规范管理为确保治疗成功的一项重要前提,任一环节产生疏忽(例如灭菌不达标、消毒不合格等)可直接影响操作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术中应用不达标、不合格器械,增加并发症(例如感染等)发生几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故消毒供应中心应重视手术器械的管理工作。优质护理是以责任制为基础,深化护理内容,提高护理水平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包装、灭菌、洗涤合格率及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消毒灭菌处理流程、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查验、执行无菌原则分值均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发挥良好作用。分析原因在于,在优质护理管理中,通过增强专业人员培训可使其对相关工作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提升其器械管理水平;在规范化管理中重新构建评估标准与管理标准,加入量化考评,能保障岗位职责,完善器械控制质量,确保器械应用安全,从而降低器械引起的院内感染;流程优化中对于回收、清点与分类等环节逐一进行优化,有利于提升器械管理质量、提高器械合格率、减少医院感染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保障手术器械安全有效,故科室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4结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管理中,可明显提高器械合格率、器械质量管理效果和科室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贾桂林.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可手术器械消毒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9):105-107.

[2]金雪梅.3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22,22(2):38-41.

[3]朱明秋,汤建荣,彭兰云.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