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那点事_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呼吸衰竭”那点事_科普知识

苏贞绍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可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诊断,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当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时,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另外,呼吸衰竭可根据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是否同时出现,将其分为两型:Ⅰ型呼吸衰竭,特点是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Ⅱ型呼吸衰竭,特点是缺氧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很多,呼吸衰竭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呼吸道阻塞性病变:这类问题包括异物阻塞气道,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可能导致气道狭窄或闭塞,影响呼吸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引起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重度肺结核、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等肺部病变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导致呼吸衰竭。

3、胸廓胸膜病变:这类问题包括胸廓外伤、畸形、手术创伤、气胸、胸腔积液等,可能影响呼吸运动或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这类问题包括脑部炎症、出血、外伤,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及严重钾代谢紊乱等,可能影响呼吸运动或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进而引起呼吸衰竭。

4、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原因是通气、血流灌注的比例和弥散功能发生障碍。比如Ⅰ型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肺部换气功能的障碍。

肺部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当通气、血流比例会高于0.8的时候,患者没法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当通气、血流比例会低于0.8时,患者肺部功能极可能出现衰竭。

5、肺部弥散功能障碍:肺部弥散功能障碍会导致低氧血症出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氧气交换,进而造成肺部缺氧,使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6、肺通气功能障碍:肺部通气功能是指呼吸运动让肺泡气里面的气体跟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部通气功能一旦出现障碍,就会严重影响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7、肺部限制性通气不足:人在正常吸气时,肺泡的活动受限制,引起肺泡通气不足称叫做肺部限制性通气不足。患者出现限制性通气不足,会抑制吸肌、胸廓、呼吸中枢等部位的活动,从而是患者出现呼吸衰竭。

这些原因可能导致氧气摄取和利用的障碍,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呼吸衰竭。

   8、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之一,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进而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

9、肺部肿瘤:肺部肿瘤也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肺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可能会压迫气道,导致通气不足或阻塞,进而引起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最基本措施。包括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异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和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氧疗是改善低氧血症的主要手段,一般将PaO2小于60mmHg定为氧疗指征,PaO2小于50mmHg定为必须氧疗指标。可以通过吸氧或者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一般来说,通过面罩吸氧即可改善低氧血症的症状。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来说,需要使用家庭氧疗设备或者医用氧气设备进行长期治疗。

3、增加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根据病情选用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可以通过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通过调节通气量和通气频率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4、积极治疗原发病: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最常见的诱因,控制感染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根本所在。

5、对症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针对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以使用止咳化痰药物;针对发热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针对精神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镇静剂等。

对于呼吸衰竭的预防,一般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但是对于易感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应当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对于一些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来说,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氧疗以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

    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因病因和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种:呼吸困难:如气促、喘息、胸闷等,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咳嗽:咳嗽通常伴随着呼吸困难出现,患者常常咳嗽出白色粘液或痰液。紫绀:嘴唇、指甲和粘膜呈现青紫色,这是由于缺氧导致的。精神状态改变:如头痛、嗜睡、意识模糊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血压升高或降低、心律失常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等。

诊断

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此外,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如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等。

预防呼吸衰竭的方法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不吸烟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等都是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措施。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避免病情加重或恶化。

避免肺损伤: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化学物质,避免过度用力呼吸等,都是预防肺损伤的有效措施。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检查肺功能等,以及关注自身的呼吸状况,及时就医治疗。

这些方法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能完全治愈,建议服用药物之前咨询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