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寒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3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寒颤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

洪佳佳 

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实施护理干预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并针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针对对象为我院收治行全身麻醉手术且苏醒期出现寒颤的患者,研究时间范围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纳入研究患者共8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上述纳入研究患者实施小组划分,纳入到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辅以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到观察组中的40例患者,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本项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以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寒颤缓解情况为主。结果: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组内人员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并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在术前对两组纳入研究患者的寒颤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无较大区别,获取P值>0.05;于相应护理干预15min后,明显观察组内患者的寒颤缓解情况更好,与对照组寒颤缓解有效率对比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结论:在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实施护理干预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苏醒,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寒颤问题,确保手术顺利,值得在临床相关护理工作开展期间积极运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寒颤;针对性护理

全身麻醉是当前临床手术治疗期间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较好,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1]。但是,对于采用该种麻醉方式进行手术的患者而言,其在术后苏醒期极易出现寒颤这一并发症,期间患者会不自主的骨骼肌加速节律性收缩,同时其中心体温会逐渐降低、外周血管也会随之收缩,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不适感,如不能予以及时有效控制和预防,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比如机体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等,最终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抑制等[2]。因此,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老、体质差、肺功能低下等患者。但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中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内容相对较少,且缺乏针对性,干预效果并不理想[3]。针对性护理是当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所展开的一系列护理干预工作,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一些[4]。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验证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寒颤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优势,本文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于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且于苏醒期出现寒颤的患者80例,针对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并通过下述报告归纳总结本项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所针对对象为我院收治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且于苏醒期出现寒颤的人员,研究时间范围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纳入研究人员共8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支撑下对上述纳入研究人员实施小组划分,纳入到对照组中的40例人员,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辅以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到观察组中的40例人员,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组内人员中有男性20例、女性20例;纳入组内人员年龄值区间在[24,77]岁之间,均值(49.52±8.49)岁;组内人员体重值区间在[45,75]kg之间,均值(62.05±3.20)kg;依据手术类型划分,其中8例为耳鼻喉科手术、3例为胸部手术、6例为腹部手术、10例为四肢手术、13例为脊柱手术。观察组组内人员中有男性24例、女性16例;纳入组内人员年龄值区间在[23,78]岁之间,均值(50.02±8.60)岁;组内人员体重值区间在[46,78]kg之间,均值(62.12±3.211)kg;依据手术类型划分,其中9例为耳鼻喉科手术、3例为胸部手术、5例为腹部手术、11例为四肢手术、12例为脊柱手术。通过对两组人纳研究人员的基础信息实施对比探究可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获取所得P值均>0.05,由此可知后续相关资料均有可比性。注:本项研究已于开始前送审伦理委员会,并于通过审批后正式启动。

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人员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分级标准显示,均在Ⅰ-Ⅱ级之间,并符合相关手术指征;(2)纳入研究人员手术时间均在45-120min之间;(3)纳入研究人员及其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情,且表示中途不退出,可积极配合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有较为严重器质性、血液性、免疫性、传染性等疾病者;(2)排除恶性肿瘤人员。

1.2 方法

在对两组纳入研究中的人员实施护理期间,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在患者苏醒期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固定好引流管,做好保暖工作,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做出处理。

针对观察组中的人员,予以针对性护理。首先,在术后及时为患者盖好保温毯或棉被,尤其是患者的四肢;其次,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果温度过低可采用充气式保温毯(加热温度调整至到38-42℃即可)等提高患者的机体温度,以此避免患者温度持续降低。同时,针对寒颤问题,需要立即向主治医生反馈,并协助医生作出处理,对患者实施意识强制性的引导,同时予以患者1~2mg/kg的曲马多,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除此以外,在患者苏醒之后,需要向其讲述清除寒颤的原因和处理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或心理上的波动,并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需遵照医生嘱咐实施术后自我管理。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纳入研究人员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

(2)对两组纳入研究人员于正式干预前的寒颤等级进行评估,即:无寒颤者,划至“0”级;汗毛竖起,或者(和)外周血管收缩,亦或者(和)外周青紫,但是无出现肌颤问题,划至“Ⅰ”级;存在上述症状,并且有且仅有一组肌群出现肌颤问题,划至“Ⅱ”级;存在上述症状,有一组以上肌群出现肌颤问题,划至“Ⅲ”级;存在上述症状,且全身肌群均出现肌颤问题,划至“Ⅳ”级。在护理干预15min后,对两组纳入研究小组人员的寒颤缓解情况进行评估,当寒颤已经完全被控制,转化为“0”级,表示“显效”;寒颤评估等级较干预前降低,表示“有效”;寒颤评估等级未出现变化,或者加重,表示“无效”。缓解有效率获取公式为:组内“显效”、“有效”例数/组内纳入研究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资料数据众多,用以处理软件型号定为SPSS 27.0,基于资料性质归纳为计量、计数两种,予以呈现形式分别为均数±标准差(±s)、百分率[n/(%)];予以校对、验证数值分别以t值、x2值为准。经处理后所得数值参考临界值为0.05,于此数值之上,无统计学意义;于此数值之下方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

如下表1: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组内人员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并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

1 组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smin

组别

例数

术后苏醒时间

术后拔管时间

观察组

40

10.50±3.20

12.34±3.01

对照组

40

13.10±2.36

15.51±2.35

t

-

4.136

5.250

P

-

0.000

0.000

2.2 组间干预前后寒颤情况比较

如下表2:在术前对两组纳入研究人眼的寒颤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无较大区别,获取P值>0.05;如下表3:于相应护理干预15min后,明显观察组内患者的寒颤缓解情况更好,与对照组寒颤缓解有效率对比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

2 组间干预前寒颤分级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0

观察组

40

0(0.00)

2(5.00)

4(10.00)

15(37.50)

19(47.50)

对照组

40

0(0.00)

2(5.00)

5(12.50)

16(40.00)

17(42.50)

x2

-

0.255

P

-

0.968

3 组间干预后寒颤缓解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缓解有效率

观察组

40

35(87.50)

5(12.50)

0(0.00)

40(100.00)

对照组

40

12(30.00)

15(37.50)

13(32.50)

27(67.50)

x2

-

12.418

P

-

0.000

3 讨论

术后寒颤是临床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属于一种体温调节现象,多出现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群体中,主要是因为全身麻醉期间的药物会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抑制,以此使得患者中枢性体温调节受到影响,产热减少,再加上的多数麻醉药物具有血管扩张的作用,散热增加,进而使得患者中心体温降低[5]。在患者中心体温降低时,苏醒期仍会有麻醉剂的抑制,导致寒颤阈值降低;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寒颤阈值恢复,但期间会出现差值,最终引发寒颤[6]。寒颤看似较为常见,但如不能予以及时有效的预防,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器官受到影响,引出严重症状,加重病情[7]。基于此,对全身麻醉患者实施苏醒期寒颤护理至关重要。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当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个体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相应问题,符合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8]

在此背景下,本项研究针对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寒颤护理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研究所获取资料数据分析发现: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相比,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组内人员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并与对照组相关指标的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在术前对两组纳入研究人眼的寒颤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无较大区别,获取P值>0.05;于相应护理干预15min后,明显观察组内患者的寒颤缓解情况更好,与对照组寒颤缓解有效率对比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获取P值<0.05。通过对本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融入使得整体护理效果明显提高,主要是因为该种模式指导下可实现针对“寒颤”这一问题的专项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寒颤并发症所带来的影响,促使患者尽快恢复[9]。同时,在该种模式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出现“寒颤”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使得患者“寒颤”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避免引起引发不必要的危害,更符合当前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需求[10]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在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实施护理干预期间,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苏醒,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寒颤问题,确保手术顺利,值得在临床相关护理工作开展期间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王静. 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麻醉复苏的影响研究[J]. 甘肃科技,2019,35(15):148-149+103.

[2]董大龙,张明明,田中根,等. 体温保护对全身麻醉开腹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苏醒影响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9,25(27):43-45.

[3]张紫云,伍灵,赵宝娟. 术中保温护理对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9):2970-2973.

[4]周蕾,向彬,陈云. 保温护理在小儿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和术后复苏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09):133-134.

[5]吴楠,杨鸥,黄丽慧,等. 麻醉恢复室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2):222-223.

[6]卢艳,秦秀玉. 综合保温护理预防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3):115-116.

[7]刘婷婷. 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麻醉苏醒期护理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6):118-120.

[8]庄玫,陈亚迟. 体温护理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14-215.

[9]施惠芳. 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低温的护理分析[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4):163-165.

[10]罗嫄. 手术麻醉病人低温的麻醉恢复室护理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