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分析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丹英,程燕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消防急救保障部 陕西 西安 710082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21年1月-2023年1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院前急救重症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移动医疗系统配合院前急救,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院前急救,对比不同院前急救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关键词:移动医疗系统;院前急救;重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领域得到了长足进步,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移动医疗在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中逐渐普及与成熟[1]。移动医疗系统是指移动通信设备与可在移动状态下进行医疗活动支持的设备[2]。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从移动医疗系统配合院前急救的角度,观察60例院前急救重症患者的反馈情况,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2021年1月-2023年1月完成,入组观察对象60例,均为院前急救重症患者,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对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观察组实行移动医疗系统配合院前急救,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2.62±3.41)岁,体质量指数22-32kg/m2,平均(25.22±1.16)g/m2,合并高血压患者1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5-68岁,平均(42.68±3.45)岁,体质量指数20-35kg/m2,平均(25.29±1.19)g/m2,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8例。将观察对象的基础资料输入计算机,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输出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1)在获取急救信息后,需首先叮嘱对方保持冷静,详细介绍当前情况,例如患者情况,地址,联系方式等,告知其不要慌张,收集有用信息,在安抚急救信息发出者时,可指导其进行一定的简单处理,例如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将头偏向一侧,解放患者衣领等;(2)在排出急救车后,保持与对方的沟通,叮嘱其仔细汇报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呼吸、面色等,由护理人员进行记录;(3)当到达接诊地点后,首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患者信息,立即将其转移至急救车上,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智能监护仪、微信群、视频指导”予以患者急救指导;(4)待患者入院,即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立即安排分诊,急救,同时可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开设绿色通道,有限安排急救处理,后补相关手续,以免延续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按照一般性急诊措施,对患者展开急救,即接诊,送诊,分诊,急救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1)急救效果分析:以显效、有效、无效对本次研究中的急救效果进行综合评估[3],经急救护理,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以上为显效,经急救护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体征指标逐步稳定、恢复,以上为有效,未达到上述表明即表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记录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软件(SPSS20.00)进行该项目分析,按照程序规则进行定义:“%”-“x2”,“”-“t”,“p<0.05”:差异存在可统计性。

2结果

2.1急救效果分析

观察组中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急救效果分析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0)

21(70.00%)

8(26.67%)

1(3.33%)

96.67%(29/30)

对照组(n=30)

17(56.67%)

7(23.33%)

6(20.00%)

80.00%(24/30)

x2

-

-

-

4.0431

p值

-

-

-

0.0443

2.2急救反应时间与急诊科救治时间对比

观察组中患者急救反应时间(10.21±2.02)min低于对照组(13.48±4.14)min;同时急诊科救治时间(15.81±4.15)min也低于对照组(22.03±5.66)min,(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的特征为环境复杂、病种多样,具有明显的紧急性与随机性,当在临床中,院前急救人员临床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导致院前急救水平不高。近年来,随着临床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融入于临床使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院内医师能够实现医疗活动的远程指导,进而有效弥补院前急救水平不足,缓解院内医生工作时间长、临床医师相对不足的问题[4]

移动医疗系统包括“智能监护仪、微信群、视频指导”等方式,通过对患者的远程医疗指导,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的有效处置率,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风险,缩短患者到达急诊室的时间,改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与预后;此外,通过即时传输的医疗监护仪系统以及急救人员随身携带的执法记录仪,能够有效加强院前院内的衔接,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率,并且重现急救人员的现场诊疗抢救情况,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5]

综上,将移动医疗系统应用于院前急救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衡正军,方向,肖春玲. 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6):2800-2803.

[2]许萍,贾丹. 移动医疗系统在院前急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必读,2022(10):49-51.

[3]王杰,黄发贵,蒋世荣,等. 移动医疗设备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5):620-623.

[4]钟娟,屈敬婷,李汉斌,等. 基于互联网平台成批伤院前急救护理进展[J]. 蛇志,2022,34(2):265-267,286.

[5]冉飘,林爱进,王秀玲,等.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调派志愿者参与院外心脏骤停急救的青岛模式构建与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22,42(3):24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