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脑梗死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研究

高威

德惠市同太乡卫生院中医内科  吉林德惠  130300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效果。将我院2020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2例,以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TNF-α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70%(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TNF-α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修复受损神经功能,遏制患者炎症状态。

【关键词】脑梗死;黄芪桂枝五物汤;NIHSS;TNF-α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因血流受阻导致部分脑部组织出现缺血坏死,脑组织受损诱发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语言功能、四肢运动功能的丧失,病情严重甚至诱发死亡,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西医对于该病治疗以阿司匹林、立普妥等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为主,意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逐渐恢复脑部组织供血。中医学将脑梗死纳入“中风”范畴,且经临床分析验证气虚血瘀为该病高发证型,针对该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补气通络等为原则。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一书中有所提及,认为该方在治疗经脉痹阻、营血虚滞中具有理想疗效。分析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原则契合。本文于2020年3月-2023年5月围绕132例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意在探寻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2例,以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66例。对照组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3.75±3.41)岁。观察组男性43例,女性23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4.15±3.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西药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100mg),用法用量:1次/d,1片/次,口服用药。阿托伐他汀钙片(规格20mg),用法用量:1次/d,1片/次,口服用药,以4周为治疗周期。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黄芪15 g、生姜25 g、桂枝12 g、白芍12 g、大枣4枚。取药方于清水煎煮至400 mL药剂,1剂/d,早晚各服用200 mL,以4周为治疗周期。

1.3观察指标[2]:①以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内容包括语言、四肢运动、意识、凝视、感觉、面瘫、构音障碍。量表分值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2分,分值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微。②于治疗前后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TNF-α指标进行检测。③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下降情况对总体疗效展开评估,相比治疗前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75%及以上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50%~74%为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小于50%且脑梗死临床症状仍然存在或加重则为无效。100%-无效率即获取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69.7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满意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n(%)]

观察组

66

48

12

6

60(90.91)*

对照组

66

25

21

20

46(69.7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NIHSS评分及TNF-α对比: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TNF-α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TNF-α对比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TNF-α(ng/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66

24.15±3.56a

10.05±1.41bc

28.23±5.53a

14.15±2.21bc

对照组

66

23.66±3.22

13.87±2.05b

27.49±4.06

22.03±3.17b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c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脑血管动脉粥样性硬化,硬化斑块或动脉栓子脱落后影响脑部血管血液流动,脑部组织不能及时获取血液供应而坏死,诱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对于该病的治疗西医以抑制血小板凝聚,避免血栓形成,促进血液流动,改善脑部组织血液供应,逐步恢复神经功能等为主

[3]。随着中医药在脑梗死方面研究不断深入,对于该病的治疗取得诸多成效。本次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两组药用效果,于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于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清TNF-α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治疗后两项指标均更低。

对照组所用药物中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抑制血栓形成[4]。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状态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二者联合用药可使血液流变学状态得以改善,逐渐恢复脑组织的供血[5]。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中医传统名方,源于《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对气虚血滞疾病具有较好的药用效果,如血痹、麻木等证。该方治疗原则与中风的病因机制一致,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益气舒络为主。方中君药为黄芪,具有活血卫气、甘温益气之效。分析药理特点,其富含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三萜类物质,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优势,改善脂质代谢,提高造血能力,对于脑部组织的氧化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在免疫调节的同时,消除局部微炎症反应,使脑组织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桂枝具有通络活血、温经散寒的功效。二者配伍,相辅相成发挥益气温阳、通经和血、固表去邪之效。分析药理特点,其挥发油成分可抗炎、抗过敏,对脑组织微炎症反应具有清理作用,改善组织水肿,促进受损组织自我修复,同时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之效。方中白芍具有通痹、养血之效;生姜与大枣分别散风邪、补气血。诸药合用为养血益气、活血化瘀、益气舒络之良方。降低血清TNF-α指标水平,修复受损神经,促进康复。

综上所述,脑梗死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修复受损神经功能,遏制患者炎症状态,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琦.镇肝熄风汤辅助治疗阴虚风动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19):87-89.

[2]黄利民.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18):92-94.

[3]张育娟.黄芪桂枝五物汤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22,43(01):186-188.

[4]拓珺,白涛,冯彤丹等.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0,18(08):152-153.

[5]高艳奎,柳荣,朱向东等.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及量效探讨[J].中医研究,2019,32(0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