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与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无痛消化内镜与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评价

刘畅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邮编:138000

【摘 要】目的:分析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术以及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电凝电切术对于胃肠息肉的治疗功效。方法:选入2年间,即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98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法分组,无痛组基于无痛消化内镜,开展高频电电凝电切术;普通组基于普通消化内镜,开展高频电电凝电切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无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无痛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术前,两组的胃肠道激素值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24h,无痛组的胃肠道激素值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为胃肠息肉患者采取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电凝电切术能够提高疗效,改善围术期指标,且能调节其胃肠道激素水平。

【关键词】无痛消化内镜;普通消化内镜;高频电刀切除术;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上的小突起,该病的病程较长,具有癌变风险,需早期诊断与治疗[1]。消化内镜手术是该病的常用诊治手段,可提供较高分辨率的检查图像,同时开展治疗操作。普通消化内镜在置入过程中可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影响诊治操作的顺利进行。无痛消化内镜可通过麻醉方式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进而提升其舒适度[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98例胃肠息肉患者,分析在两种内镜技术指导下进行高频电电凝电切术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98例胃肠息肉患者,随机法分组,无痛组49例,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在24岁至68岁间,均值(44.75±2.59)岁。普通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在23岁至67岁间,均值(44.82±2.53)岁。数据经对比后,记为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常规术前检查,告知其术前禁食、禁饮约10h,并遵医嘱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用于清洁肠道。普通组使用普通消化内镜,借助消化内镜缓慢放置胃肠镜,经胃肠镜伸入金属圈套,使其抵达病灶,确保圈套位置合理后,提起息肉,将其悬于腔内。使用高频电刀进行治疗,纯电凝的初始功率设定30W,电流指数设定3.5,开通电源后行电凝处理,并电切息肉组织。评估创面大小,借助止血夹1至3个进行止血操作。无痛组使用无痛消化内镜,静脉镇痛药物选择芬太尼(0.5至1.0μg/kg)与丙泊酚(1mg/kg),患者无睫毛反射后,开展胃镜检查,同时利用高凝电刀对息肉组织进行切除治疗,操作如普通组。术后告知两组患者严格禁食24h,术后3d可进食无渣流食,而后恢复普食。术后7d内禁止剧烈运动,常规予以抗感染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4h,抽取空腹下静脉血,量取5ml,离心后取血清,血清皮质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泌素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见效即症状消失,胃肠息肉彻底切除;初步见效即症状缓解,胃肠息肉基本切除;未见疗效即症状无变化,胃肠息肉明显残留。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28.0软件处置,计量值经t值对比/检验,计数值经x2值对比/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计为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无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出普通组(P<0.05)。

表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显著见效

初步见效

未见疗效

总有效

无痛组

49

31(63.27)

17(34.69)

1(2.04)

97.96(48/49)

普通组

49

27(55.10)

15(30.61)

7(14.29)

85.71(42/49)

x2

-

-

-

-

4.900

P

-

-

-

-

0.027

2.2 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无痛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

表2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比较[±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h)

术后排便时间(h)

住院时间(d)

无痛组

49

25.36±2.34

13.19±1.75

10.11±1.53

41.26±4.95

4.21±0.67

普通组

49

33.65±3.95

24.16±2.34

15.67±1.64

53.76±4.99

6.05±0.73

t

-

12.640

26.280

17.353

12.449

12.999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激素比较

    术前,两组的胃肠道激素值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24h,无痛组的胃肠道激素值优于普通组(P<0.05)。

表3 两组的胃肠道激素比较[±s]

分组

例数

血清皮质醇(μg/L)

胃泌素(pg/ml)

术前

术后24h

术前

术后24h

无痛组

49

174.26±9.65

207.56±12.59

154.26±8.85

134.53±7.92

普通组

49

175.13±9.76

226.95±13.71

153.97±8.91

114.53±7.63

t

-

0.444

7.292

0.162

12.730

P

-

0.658

0.000

0.872

0.000

3讨论

    胃肠息肉是比较高发的胃肠道疾病,其常规术式为高频电电凝电切术[3]。其利用高频电刀切除异常组织,可精确切除息肉组织,主要适用于体积偏大或形状复杂的胃肠息肉,且能确保病变组织的完整切除[4]。高频电电凝电切术多联合消化内镜治疗,可利用消化内镜提供清晰术野,保证操作的精准性。普通消化内镜的操作难度较小,但其置入过程中会导致明显不适感,易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较而言,无痛消化内镜具有无痛性、舒适性优点[5]。其能够保持患者的安静状态,进而提供高分辨率影像,使临床医生准确定位病变,发现隐匿性或微小的息肉病变,确保高频电电凝电切术的目标区域准确。此外,无痛消化内镜的置入过程较为顺利,不会导致患者明显的生理应激反应,可提高手术治疗效率,减轻对患者胃肠道激素分泌水平的干扰性[6]

    结果显示,无痛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其围术期指标优于普通组,且胃肠道激素值优于普通组(P<0.05)。原因是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电凝电切术的操作便利性、切除准确性较高,可维持手术全程的生命体征稳定性,高效率的开展手术治疗,进而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综上,无痛消化内镜+高频电电凝电切术对于胃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常规化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王亚瑞,李春儒.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胃肠息肉的临床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5):161-162.

[2]单君康,马黎倩,章光鑫.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J]. 大医生,2020,5(4):54-56.

[3]林琪山.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4):54-58.

[4]宋亚华,安苗,秦赟,等. 胃肠息肉患者实施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对并发症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5):603-605.

[5]张彬.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3,28(5):封2.

[6]于志军. 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