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护理预防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6
/ 2

集束护理预防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舒春婷

江阴市人民医院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探索集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集束护理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关键词】集束护理;脑卒中;深静脉血栓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部出现缺血或出血的情况,导致大脑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这种情况会导致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深静脉血栓是指在深静脉内形成血块的情况。深静脉血栓通常出现在大腿、小腿等深部静脉中,会导致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危险情况。脑卒中患者有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主要是因为脑卒中会导致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使得血液凝固的风险增加。同时,一些脑卒中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本次研究旨在探索集束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8.21±2.57岁,观察组45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60.54±2.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对照组。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包含疾病知识宣讲、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等。

(2)观察组。实施集束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早期康复:脑卒中患者中发生DVT的风险很高,所以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行动,减少卧床时间和局部水肿是防止DVT发生的有效方法。②合理使用压力袜:能够有效预防DVT,压力袜有足够收缩力,能够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下肢水肿,并且通过持续压力来防止血栓形成。③床边锻炼:床边锻炼能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DVT,例如握力器、踏步锻炼、膝盖上的小弯曲等,患者能够得到一个增强身体的机会。④密切观察: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密切观察,相关护理人员能够观察到DVT征兆,并及时进行干预。⑤药物预防:在进行机械性预防的基础上,也可以使用药物预防,如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等,但需要慎重考虑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⑥教育患者及家属:患者及其家属应掌握DVT的预防知识,了解DVT的症状,知道在医院或接受康复期间如何改变体位、进行锻炼等,以及在出院后如何保持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下肢血流变学指标数,选取其中三项为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从而判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

(2)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包含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原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观察患者凝血是否有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进行检验,P<0.05,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变学指标区别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三项数值降低,并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血流变学指标

组别

例数

红细胞聚集指数

全血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观察组

45

2.05±0.11

5.04±0.27

0.71±0.08

对照组

45

2.58±0.41

7.10±0.41

1.74±0.34

t

8.375

28.149

19.781

P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观察组FIB指标降低,其他指标升高,并且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对比两组患者凝血指标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TT(s)

FIB(g/L)

观察组

45

36.54±2.33

17.54±1.08

23.04±1.77

2.41±0.39

对照组

45

30.22±2.61

14.39±1.09

21.02±1.62

3.34±0.55

t

12.117

13.771

5.647

9.25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DVT)是指发生在下肢、盆腔或上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静脉内部存在淤积和滞留,使得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会黏附在内壁上,最终形成血栓。形成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长时间卧床或坐着不动,例如盆腔手术、长途飞行等;(2)下肢肌肉运动不足或运动障碍,例如瘫痪、运动受限等;(3)血液稀释功能减弱,例如血液高凝状态或凝血因子缺失等;(4)静脉内存在炎症、过敏等状态,例如感染等。

集束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团队护理模式。其特点是将医生、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不同的医疗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协作完成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在预防DVT方面,集束护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患者的体位调节:集束护理团队会帮助患者做好床位调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照顾,减少患者长时间处于静态状态的可能性。(2)下肢水肿控制:会帮助患者进行下肢按摩、穿弹力袜等防水肿处理,以有针对性地控制下肢水肿情况。(3)食物和药物管理:护理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医疗情况,给出相应的饮食和药物管理指导,以保证患者健康情况稳定。

常规护理注重的是单个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基本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等,这种护理方式在复杂、高风险的护理任务中易发生传递性医疗事件,而集束护理通过协作完成护理任务,突破了传统护理模式的局限性和瓶颈。集束护理重在协作,多个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协作治疗,使得患者得到的照顾更全面,费用更低。集束护理通过团队协作,在给患者提供各项服务的同时,可以监测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在实践中发现患者的新情况,以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活情况、工作状态、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适时给予心理支持或咨询建议。集束护理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工作中,集束护理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思柳.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病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2):78-81.

[2]陈妙芬,王欣格,林丽霞.集束化护理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1):74-76.

[3]尹海霞,苏莎,邓晓敏.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5):860-861.

[4]张玲,谢仙萍,苗华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1,7(13):1720-1726.

[5]邝韩雨.护理专案改善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24-27.

[6]王秀婷,刘碧美,吴冬雨.护理干预对预防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3):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