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功能锻炼与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骨折的功能锻炼与康复

傅裕

叙永县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叙永县646400

   骨折所指的是骨组织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出现中断的现象,其也可以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情况。闭合性骨折是相关骨折部位的皮肤及黏膜在发生骨折之后仍然保持完整,患者的骨折断端与外界并不相通的现象。而开放性骨折则是指其骨折附近部位的皮肤或者粘膜出现破裂,从而让断端与外界环境相互连通。骨折本身具有着较强的复杂性,同时当出现骨折之后患者的相关部位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疼痛、肿胀等现象,且患者的对应肢体会出现功能障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骨折所造成的后果差异极大,如果是肢体等部位出现相对较为轻度的骨折现象,则除了对肢体运动功能形成影响以及带来一定的疼痛等症状之外,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但是在出现严重骨折,或者因为骨折而导致身体的重要器官受损的情况下,患者则可能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果相关患者在日常生活之中明确自身存在骨折,则应当迅速前往医院进行固定,以避免断端在持续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进一步的损伤,或者是对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等形成创伤。

     在进行骨折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与康复是实现治疗的重要步骤。骨折康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相应的训练措施,促进患者已经发生骨折的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对于已经丧失正常肢体功能的患者,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其可以促进已经失去的功能得到代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骨折的情况下,因为对应的肢体需要接受固定,从而导致其长期无法正常运动,肢体长期无法正常运动会造成对应组织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以及韧带功能失去弹性。因此相关患者可能骨折问题得到了治愈,但是康复之后其肢体仍然无法正常运动从而导致患者残疾。合理的康复锻炼则能够对这种现象进行防范,最大程度确保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的正常。骨折功能锻炼一般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之中的锻炼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所需要取得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在早期功能锻炼阶段(伤后1~2周),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断端不稳,因此其难以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移位的现象。有鉴于此,这个时期的功能锻炼通常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为主要方向,帮助患者消除患处的肿胀问题,并保证骨折位置的相对稳定。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可以采取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方法,即在保持患肢不同的情况下,让肌肉进行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从而阻止肌肉萎缩过程和粘连现象。在功能锻炼的中期(伤后2周~临床愈合),患者的骨折部位主要表现为肿胀现象的逐步消退,疼痛症状的减轻和消失,骨痂形成,骨折部位稳定等特征。这个阶段之中,相关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对应的功能锻炼,而内容除了肌肉的静力收缩之外,还应当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之下,进行对患肢的主动锻炼,从而促进骨折部位的远近两端、未固定的关节等部位的活动。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指导其尽早地参与下床运动,帮助患处骨痂的迅速形成。当患者进入到骨折的5~6周之后,其相关部位的整体情况将会达到较为稳定的状态,可适当地增加运动范围和运动强度,从而促进关节部位的软骨组织实现尽快修复和塑形,避免关节内粘连。在功能锻炼的后期(临床愈合,或除去固定物),羌患者的骨性骨痂已经形成,骨骼已经具有较强的支撑力,这个阶段的功能锻炼将以促进受累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肢体功能的增强为主。而为了达到这一康复目标,相关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以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为核心,在这些康复训练措施之下可以让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

相关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候,也应当对其中的各个问题进行高度的关注,从而确保整体锻炼的有效性提升,相关注意事项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①功能锻炼的时间。一般来说,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都应当从骨折复位固定之后就开始,在这个时期的锻炼活动将可以对患者所存在的一系列并发症现象形成预防作用,而锻炼过程应当持续到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以及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为止。同时功能锻炼应当贯彻患者骨折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之中,确保锻炼的持续性和充分性是保证骨折部位最终得到良好恢复的关键;②功能锻炼的内容。实际上,由于不同患者的情况、骨折部位以及治疗过程等项目存在的差异,因此相应的锻炼内容也应当有所不同,功能锻炼的强度应当根据其骨折愈合以及肌肉力量恢复的程度循序渐进,从而推进康复效果;③功能锻炼必须把握重点。在推进功能锻炼的时候,相关患者和工作人员必须把握锻炼的重点,即需要加强对应关节部位的锻炼过程,因为关节部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同时其也最容易出现粘连等现象。当然,临近部位的关节锻炼也是非常关键的,如肱骨髁关节骨折,虽然加强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是最为重要的,但同时也不应当忽视对肩关节、腕关节等的锻炼,因为相关部位的骨折会导致患者避开对这些关节的使用,从而可能造成其正常功能受影响;④锻炼的方式。功能锻炼的实施应当以主动运动为核心,而被动运动和助力运动为辅助手段。主动运动所指的是患者在不借助外界辅助的情况下,完全按照自身的力量进行对应锻炼的情况,而被动运动则是指采取按摩等方法帮助肢体肌肉或者关节进行运动的方法。在实施的时候要固定关节近端的肢体,在关节远端肢体的远端给予外力,在被动运动的时候应当确保力量的相对轻柔,避免对患者形成进一步的伤害。而助力运动则是指在相应的功能锻炼过程中必须借助一部分的外力来帮助肢体进行运动的方法,实际上适当的被动锻炼能够起到提升关节活动度的作用,但是被动锻炼却无法阻止肌肉的萎缩过程,正因如此,在相应的锻炼之中应当尽可能地采取主动锻炼的方式来达到康复的目标;⑤功能锻炼的禁忌。在进行功能锻炼的时候,相关个体应当注意进行有利于骨折修复的运动,而需要避免不利于骨折修复,甚至造成损伤的活动。如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不能做伸肘运动,而挠骨下端骨折则应当避免进行伸腕运动等。

结语:

     骨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日常生活之中应当对自身的情况形成充分的了解,同时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应当积极地参与对应的功能锻炼,从而尽可能提升自身的关节和肌肉功能,防范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