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极化视域中的高职学生就业困境应对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4

经济下行极化视域中的高职学生就业困境应对策略分析

白昊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3)

[]当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学生的就业逐步迈入不断恶化的困局,为防范极端情境下准备不足,应对无力。基于经济下行极化假设,以此视角观照高职学生就业困境,分析极化预设下的就业态势及表现。针对极端情境下可能出现的“毕业即失业”显化、多元化就业形态并存、躺平式应对增多等诸多高职学生就业表现,政府应积极进行危机干预,社会力量介入发力,高职院校主动化解就业压力,高职学生积极应对实现就业破局。当然,极化情境只是一种预想假设,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有较高的危机耐受力和抗挫力。只要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及学生个体多方协同努力,高职学生一定能走出就业困境。

[关键词]经济下行极化视域;高职学生就业困境;应对策略

当前国家经济下行趋势日趋显著,各行各业压力日增,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领域均呈疲软状态,产业结构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新的经济增长极未见成形,整个经济大势不容乐观。这直接体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上,2023年4月,上海全市高校平均就业率,本科生仅为24.10%,而研究生也只有40.66%,也即是说,上海市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明。[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23年5月16日国新办举行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坦言,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4月份,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2]8月15日,付凌晖表示,自今年8月份开始,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这也变相地映证了,当前青年就业形势严峻。凡此种种,都反映出经济下滑严重,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现实。处于高校生态链末端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可想而知,虽不至于全员“毕业即失业”,但不难推断,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向难明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一、经济下行极化的界定

经济处于下行趋势已是业界普遍认同的事实,但其下行多长,何时迎来反转拐点,目前业界乐观或悲观的判断均有。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硬脱钩”的情况下,中国抛置于全球产业链之外的风险越来越大,“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顺利形成的可能性也有待验证。基于经济下行极化的视域,即假设中国经济步入大萧条或者说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极端境遇中,以此极端化的视角,观照高职学生将遭遇的就业困境。

二、经济下行极化预设下的高职学生就业困境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于普通高校较低,用人单位基于效率及操作性考量,在招录环节普遍以学历作为初筛的标准,“学历歧视”、“学历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总体而言,高职教育质量偏弱,学生质量不高,尽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以上,但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40%,部分省份甚至不足10%。[3]现在叠加低迷的经济形势,高职学生就业率更是难以言表。若经济下行极化,即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在这种极端境遇下,高职学生的就业遭遇可想而知。

1.“毕业即失业”显化

经济危机面前,百业萧条,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治安恶化,人们对前景普遍悲观。在这种极化境遇中,失业已不仅关乎高校毕业生,而是波及全社会,囊括所有适龄工作人口。大面积失业将成为常态,处于“高校生态链”末端的高职学生,他们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在校学习前路是“就业无门”绝境的预期,将极大地挫伤高职学生的学习心态,也会为学校管理增加无限的压力。当然,这种极端境况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持续演化的渐进过程。

2.多元化就业形态长期并存

“慢就业、长待业、零散短工”等多种就业形态将长期并存。经济下行极化,企业破产、单位裁员减薪等负面新闻增多、岗位供给不足,求职连番受挫,这些必然大幅降低高职学生的就业预期,助长其面对求职的绝望情绪,“慢就业”有可能成为规避、缓解就业压力、焦虑的首选策略。他们临近毕业或毕业后没有选择立即步入职场,而是采取游学、备战升本考研考公考编等各种形式以延缓正式就业,也就是“暂时性不就业”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既不属于“确定就业”,也不属于“确定失业”的特殊的状态。[4]当然,“慢就业”这种规避即时就业的策略,必须依托于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助或自身有一定金钱物资支持,否则,就难以成立。对于家庭帮扶或其它条件有限的高职毕业生,“啃老”或自立无望,只能选择“急就业”。在失业普遍化,岗位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境况下,生存成为第一要务,不讲究入职要求但求一口饭吃的零散短工式的灵活就业将成为多数高职毕业生的无奈选择。一些社会资源条件匮乏、竞争力弱的高职毕业生,虽求职意愿强烈,但因现实艰难,“长待业”可能成为常态。若无社会“兜底”扶助,他们很可能走上极端之路。

3.躺平式应对增多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动物时发现,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久而久之,动物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人类很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行为与此类似。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5]若中国经济沦入大萧条,百业萧败,且走向持续性的恶性循环,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必然导向就业岗位急剧缩减,新增就业机会稀缺,存量内卷严重的局面。在这种极端境况中,由于高校间的差序结构所导致的不同层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上的等级分化,处于这种差序结构底层的高职院校,[6]其毕业学生大概率会遭遇求职的连番受挫,当长期努力求职而无果,他们必然陷入“习得性无助”绝望境地,“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将笼罩他们的身心,躺平式的消极逃避自然成为他们应对屡次求职失败的终极选择,求职意愿更是无从谈起。“啃老”、“宅族”、“手机控”等是其外在表象,但随着待业时间的延长,长期的社会脱节以及“习得性无助”不良心理持续固化,其躺平意涵及发展方向将有可能与日本、韩国的“尼特族”相通,如降低自身的消费欲望、婚恋欲望和生活欲望,沦为“低欲望”群体,或沉溺在二次元与游戏世界以逃避现实的“宅男(女)”。“乐活族”、“蛰居族”、“御宅族”、“食草族”是日本“低欲望群体”的具体亚类。韩国则是“三抛族”(抛弃恋爱、抛弃婚姻和抛弃生育)及“独居一代”。这些实际上与中国式“躺平”丝缕相连。“三和青年”即是其最贴切的注脚。尽管各国青年表现不一样,但其滋生的缘由均可追溯至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就业形势不乐观、教育不平等。[7]

4.自主创业风险放大

入职某个实体单位就业是多数高职毕业生的选择,但也有少数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自己为自己创立谋生平台,对此,国家是积极支持的。2015年3月中央政府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通过加强融资政策、发展创业服务机构、构建公共服务商务支持,激发创业活力,鼓励大学生创业。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制度。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其中《普通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公告》从税收优惠、贷款、资金扶持、创业服务等诸多方面给予了详细规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参与创业的大学生人数比较低,只占毕业生数的1%,创业成功率也较低,甚至在比例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8]实际上,没有相应的创业素质,企事业从业经验,政策方针的了解,社会人性的深刻感悟,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持谨慎态度。大学生自主创业除对创业者胆略、领导力、判断力、决策力、专业素养等有较高要求外,还涉及书本之外的许多实践性智慧,这些知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业内长时间的亲历实践,方能领悟。倘若经济危机爆发、加深,高职毕业生创业更要慎之又慎。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大势面前,创业的风险系数急剧攀升。若没有熟行的老手引领,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经济下行极化背景下创业,无异于火中取栗。当然,经营总有风险,即便非常时期风险放大,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的高职毕业生,容错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小资金练手、试错、熟行,积累经验,磨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素养,以待时而动。

三、经济下行极化视域中的高职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经济下行加快,必然会引爆前40年中国经济野蛮生长所掩盖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就可能酿成全面的经济危机,甚至诱发社会动荡。在这种极化背景下,常规的就业设计将大幅失灵,就业攸关方若没有紧急预案,极端情况下的应急方案与准备,任由高职学生大面积“毕业即失业”现象漫延扩散,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当前政府、社会有关方面、学校、学生等应有前瞻性眼光,未雨绸缪,准备极化境况下的就业困局的应对预案和措施。

  1. 政府积极进行危机干预

极化境遇下,政府应承担就业引导主要职责。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拓宽专升本渠道,打通高职学生的升学通道,适当后延高职学生就业;继续推行西部志愿计划、支农、支教、支医、扶贫和选调生计划,扩大专科生的基层就业机会。[9]其次,政府优化整合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就业服务平台,着力于为各方应用主体提供便捷、准确、实时的信息服务,随时利用大数据方法对学生就业基本情况与用人单位需求方向进行即时追踪匹配,并实时进行精准推送,促进就业工作高效化。[10]第三,对长期待业、失业高校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要有兜底保障措施。政府应设立专项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救济资金,对失业青年给予必要的基本生活保障,发放低额生活救济金或定点投放基本生活物资。限于国家财力,发放对象及发放时长等应有所筛选及限定。第四,扩大“以工代赈”适用对象范围,不能将之仅局限于农村贫困群众或受灾群众,同时,“以工代赈”项目也不能仅局限于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政府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联合,拓宽“以工代赈”范围,开拓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工作项目。第五,鼓励部分条件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参军入伍。第六,解决高职学生高失业率,根本之策还是深化改革,应对危机,从不良的国内外环境中挣脱出来。当前,政府要加大深层次改革力度,重建“信心”、“信任”、“信用”,注意“塔西佗陷阱”,恢复企业家信心,扭转国民悲观预期,提振民众对未来的希望。唯其如此,方能最终克服经济滑坡危机,扭转失业潮的漫延。

2.社会力量发力,拓宽就业渠道

尽管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外部主体是政府和高校,但学生终归走向社会,需要社会力量与资源的引入,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若经济下行极化,更需要社会力量发力。资源相对充足的社会单位或个体,可以通过建立就业帮扶基金或其它捐赠方式,或参与政府失业生活保障项目等,对就业困难或长期待业的高职毕业生予以适当的生活扶助;社会单位扩大基层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的供给,专门为家庭困难的待业高职毕业生提供工作机会,适当缓解其生存压力;能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除安排高职学生实习,增强其职业能力外,可顺势吸纳部分实习表现好的高职生毕业后入职;一些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或长或短的低薪工作岗位,让部分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一些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分析、智联招聘等社招平台网站,应积极主动协助相关政府部门,搭建完善的动态即时适配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补充和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11];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国家政策,灵活调整退休年龄,对工龄满30年或年满55岁的在岗工作人员,根据自愿原则,提前退休,为高校毕业生腾出一些空缺岗位。

3.高职院校主动应对化解就业压力

高职院校首先要有主动积极的应对精神,清醒认识经济下行的严峻态势,优化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即时把握真实、有效、精确的毕业生相应信息,确保平台信息实时更新追踪,即便学生走出校门,也要做好后续就业信息跟踪;精准对接政府、用人单位、招录数据平台,积极发布相应信息,甚至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即时推送适配用工信息,消弥用人市场供需信息差,缩减搜索用时及其它应聘成本;对焦就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分层负责,团队协作,学校主要成员充分参与,建立全程指导的就业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就业过程的各个方面,从新生入校起就应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及时根据市场就业形式调整自己的就业规划,通过模拟面试、实践练习等多种就业技能的培养,帮助毕业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以应对不断变化和日渐严峻的就业市场[12];学校专门的职业指导课要开足,并要根据就业形势,调整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我调适能力,还要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应聘技能和抗挫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还应要求所有课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适当穿插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针对有可能迎面而来的大面积“毕业即失业”的心理冲击,以及连番求职受挫所诱发的躺平式消极应对方式,学校应积极做好预防准备,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防范“学习无用论”漫延及大量学生辍学,学校心理咨询室要有意识地对学生个体或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牵头开设就业心理辅导课或讲座,舒解学生不良心理,缓解学生就业焦虑与压力,全校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对学生中弥漫的“丧”心态及高就业心理压力保持敏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时心理引导;对家庭困难学生,精准聚焦,建立完整信息,给予相应补帖和帮扶;适当增加高校公益岗数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4.高职学生重建就业观念,走出就业困境

经济困局一时难以反转,就业市场萎靡不振有可能持续较长时期。高职学生应及时转变观念,坦然接受即将到来的且有可能常态化的“待业”状态。心理预期反转,就业观念重建,需要一番痛苦的心理建设过程,尤其是没有多少家庭资源可以依托的就业困难学生。学生自己应通过仪式化的日程安排,让自己沉迷于读书、技能训练、健身、社会交往等活动中,让自己在忙碌中、自我成长、终身学习中,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舒缓就业焦虑,释放失业压力,防范极端情绪滋生爆发,尽可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待时来运转,凭借低谷时修炼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脱颖而出。躺平、宅居、手机控、低欲望等消极应对方式,只会使人丧失斗志,陷入不断自责、纠结、抑郁的不良心理怪圈。其次,高职学生要放低求职心态,降低入职标准,以“活下去”为第一要务,不要抱着一蹴而就、不满意即放弃或挑剔的求职心态找工作,要坦然接受就业艰难的现实,灵活对待入职机会,时间可长可短,薪金可低可高,工作可轻可重,不挑剔,灵活就业,生存第一。第三,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朋友圈、熟人圈等人脉,放下脸面,大胆迈出第一步,只要有工作机会,先就业再择业,先入职再求发展。第四,求职视野放宽,既要关注国内就业市场,也要关注国外就业市场,既要立足乡土,也要放眼发达省市,既可以不断求职,也可以升学考公考编,不断突破思维定势,打破专业地域学历限制,凡事皆可试。第五,无路可走时,放低身段,虚心归零,重学一门实用技能,以技能立身,或者扎根社会,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适合自身,又或尝试小额资金创业,做中学,不断熟行,积累经验人脉,为将来发展壮大做准备。非常时期,初出校门的高职学生,心性、胆气、经验、人脉、识人、商业意识等还不够厚实,一般切忌心大,大资金创业,风险极高,试错成本大,一般家庭孩子有可能为此背上终其一生都难以偿还的债务。创业需谨慎!

四、结语

受疫情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当前经济下行日趋严重的情境下,其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鉴于此,为避免准备不足,临场错乱,无力应对大面积失业的冲击,我们假设经济下行极化,即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极端情况下,高职学生陷入极端就业困局时如何破局。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大,各地千差万别,危机耐受力、抗挫力相对较高。因此,我们相信,只要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及学生个体多方协同努力,高职学生一定能沉着应对就业压力,走出困境,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2023上海高校本科平均就业率仅为24.10%?超半数毕业后继续深造![EB/OL].https://learning.sohu.com/a/670250784_121124019,2023-04-25.

[2]对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I5RBQMLB0514D3UH.html,2023-05-28.

[3]郑智勇,肖林,王书林.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高职教育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8(20):33-38.

[4]贺良,杨柳.大学生“不就业”“慢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7):75-80.

[5]习得性无助[EB/OL].https://baike.so.com/doc/5411502-5649610.html,360百科.

[6]谢俊,狄金华.高校就业率的产生过程及其逻辑——以某地方高校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23(03):87-96.

[7]戴西伦.从“尼特族”到“躺平”:全球溯源、成因及应对经验[J].青年探索,2022(03):101-112.

[8]李霞,戴胜利,肖泽磊.基于“政策-规范-认知”模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03):72-78.

[9]高将,张宝军,张越.新冠疫情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江苏省12所高职院校就业数据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2(23):58-62.

[10]唐为芷.信息化技术助力高校就业服务的升级与创新——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科技论文,2022(10):1188.

[11]陈璐.成都市政府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30.

[12]李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以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20:39-41.

作者简介:白昊(1970~),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