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浅谈喀斯特地貌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符江潮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喀斯特地貌是一把双刃剑,给贵州带来美丽自然景观的同时,也给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省上下提高认识,齐心协力,为贵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我国对这类地貌称为岩溶地貌。因为地表及地下岩石的碳酸钙成分含量比较高,而碳酸钙的特性是易溶于水。所以经年累月的风吹雨水溶蚀之下,在地面形成了石沟、石牙、峰林、峰丛、天生桥、瀑布等美丽奇特的景观,在地下形成了溶洞、暗河、暗湖、钟乳石等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其中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约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将近三分之二的面积占比。是全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区域,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占比较大的省份。

同时,贵州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省份,2017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也注入了新动力。与此同时,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先试的责任也很重大。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总体设计,以确保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正确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也是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作为贵州3856万多人口的成员之一,我们每一个生活、生长以及工作在贵州的人,对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可以尽责任,尽义务。我们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因此,在生活中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对于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认识并了解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及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一,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土壤

贵州是全国唯一无平原支撑的省份,高原山地和丘陵占贵州总面积的92.5%。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约占61.9%。这种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贵州非地带性土壤占比较大。如石灰土占贵州总面积的24.4%,居贵州省各类土壤占比第二位。石灰土的形成深受母岩影响,而贵州岩石碳酸钙含量很高。在贵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下,很容易被溶蚀风化,石灰岩新风化物和崩解碎片以及含有钙的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进入土体中,使石灰土一直处于幼年阶段,因此地表没办法积累起丰富肥沃厚实的土壤。所以贵州土层相对薄而贫瘠,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贵州省与东边的湖南省、西边的云南省比较来说,土壤条件先天不足。因此,在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下,就需要我们加大人工造林、护林的力度,以减少水土流失,最大程度降低喀斯特地貌对贵州土壤的负面影响。目前的认知中,贵州普遍适宜种植的林木主要有松树、柏树、茶树等。我们也期待林业研究领域的专家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找到更多、更丰富能适宜贵州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新的植物种类。这样,可以涵养更多地面的土壤积累,一定程度改变贵州土层薄的现状,还可以一定程度预防、减轻土壤因为工业、农业、人们生活发展而带来的土壤污染,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森林植被

植被就像大地的一件衣服。可以保护地表土壤,还能荫烈日,御寒风。据2020年统计数据,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0%,这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这个数据至少可以解读出两个关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信息,一方面,地面上贵州喀斯特地貌继续延展扩大的条件已经被基本隔绝,因为在贵州已经有2/3的土地被树木森林草地覆盖,树木和草甸的根系迁延联系,纵横交错,可以有效减轻地面石漠化程度加深,遏制石漠化面积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贵州的森林广泛覆盖,对于贵州地下地质结构的稳定有积极作用。使喀斯特地貌之下的溶洞、暗河、伏流等地质地貌的稳定性因素得到加强。因此,保护好森林树木草甸系统,对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根据《贵州“十三五生态建设规划”》指导要求,贵州省把区域内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沙化地和重要水源地全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这是贵州省重视森林草甸植被的具体表现。这项措施对于贵州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三,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需要我们加强保护水资源

基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和喀斯特地貌在贵州的广泛分布,决定了贵州对于水资源的保护需要特别重视,强化保护,防范于未然。一方面,贵州地表沟壑纵横,石沟石牙遍布,地表缝隙密布,因此地表无法储存自然降水。所以尽管贵州年平均降水量是1100-1300毫米之间,属于湿润地区。但贵州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却很突出,因为自然降雨都在沟壑和缝隙之间渗透到地下去了,形成广泛分布的地下暗河,暗流、伏流和溶洞。这样全域范围内大面积的地下水分布,既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同时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为地表的脆弱以及地表水流入地下迅速而宽泛,所以尤其要防范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到当地的地下水资源,换句话说,贵州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很高,防范被污染的条件也比较脆弱。另一方面,贵州境内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大河有7条,长度在10千米的河流有984条。地下河流已探明的也有1097。贵州河网密布,分别汇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因此,贵州河流的水质也会直接影响到长江和珠江水质。所以保护好水资源,对于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的贵州来说,任务艰巨,防范化解风险的工作要做在前面。

当然,贵州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也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国南方喀斯特早在2007年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就包含了贵州荔波喀斯特。2014年,贵州施秉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这些千姿百态、雄伟奇特的景观,让人惊叹不已,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是大自然给整个人类留下的馈赠,非常珍贵。

所以,喀斯特地貌是一把双刃剑。给贵州带来美丽自然景观的同时,也给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严峻挑战。贵州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提高认识,从我做起,齐心协力,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努力和贡献。

参考书目:《贵州省情教程》(第六版)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职高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