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何天兰

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中,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防范护理不良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我院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例)采取FMEA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期间的风险因子指数及不良事件率,在研究完成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行FMEA干预模式后,患者的高危风险因子各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在护理工作中,采取FMEA模式干预可预防风险因子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患者精神病治疗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分析;精神科;不良事件;风险因子

精神疾病发病周期及治疗周期长,属于慢性疾病,精神科所纳入的患者与其他科室不同,精神状态异常,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较高[1]。伴随我国的精神卫生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精神科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持续性强化,为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有效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模式具有必要性。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安全性,以免发生护患纠纷,并提升患者在住院治疗中的生活质量[2]。临床针对精神科患者制定了风险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精细化开展工作,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作为以团队为基础的护理模式,通过系统性检查可识别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因子,实施相关的改进措施,最大程度规避护理工作的风险性。为此,本研究针对精神科患者展开FMEA对照研究,明确该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我院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24-72(42.68±6.21)岁,体重指数48-78(62.85±5.21)kg。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1例、19例,年龄22-73(42.87±6.34)岁,体重指数48-79(62.94±5.43)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中的病情标准;(2)入院后完善基本资料;(3)家属、患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重症疾病患者;(2)恶性肿瘤疾病;(3)无法交流沟通:(4)有暴力行为及自杀行为。

1.2方法

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管理要求,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巡查病房,记录患者当天精神状态,按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正常服药,以免患者藏药或者漏服。在患者病情稳定期间,为患者提供病情指导,说明病情改善情况,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依从性。

观察组:采取FMEA护理模式。①建立护理工作小组:小组有10名成员,1名护士长,1名主治医生,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所有成员在FMEA模式实施前,均接受全面培训,明确该模式的护理要点及实施规范。②规划流程:护理小组成员以微信群方式讨论,结合头脑风暴法明确精神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诱发因素,结合精神科常规护理流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整合。在潜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评估中,对失效环节进行评估,根据失效原因分为严重程度(S)、发生率(O)、不易评估量(D),并评估患者的风险指数(RPN),该指数为失效模式频率*严重程度*不易评估量,指数最大值为1000,指数高代表患者发生不了事件的风险率较高。结合患者RPN指数可采取预防不良事件的护理措施。③护理措施:失效模式中,针对失效原因分析,与护理人员评估及管理不到位相关,比如,精神科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思维迟钝,患者出现语言混乱,护理人员的动态评估不足,缺乏动态评估方法。为此,可建立三级评估机制,对护士的护理评估技巧进行培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评估,持续性评估病情,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患者依从性差也是诱发不良事件的因素,其原因是护士的管控手段差,部分患者抗拒治疗,健康教育不到位,家庭管理不到位。针对此类情况,培训护理人员沟通方法,并落实严格的用药管理措施,让患者正常用药,以免病情反复,在病情稳定后实施健康宣教,及时与家属沟通,赢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及支持。安全措施不到位引发不良事件因素中,与护理人员巡查不到位及安全教育及评估不到位相关。对此,需落实分级护理模式巡查病房,继续强化健康宣教,在每次巡查期间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安全性及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并未按照精神科流程开展工作也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科学排班,及时标注安全标识,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使其按照精神科流程开展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RPN指数进行评价,包括护士评估不到位、患者依从性差、安全管理不到位、护理管理不到位,指标高代表患者发生不良事件风险性高。②护理不良事件率:跌倒、自残、压疮、外走。③护理满意度:经30d护理后,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指数以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采取%表示,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RPN指数对比

观察组各项RP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组间RPN指数对比(

分组

n

护士评估不到位

患者依从性差

安全管理不到位

护理管理不到位

观察组

40

57±6

451±4

30±2

40±5

对照组

40

305±5

298±5

238±4

198±7

t

21.058

23.54

31.215

32.85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组间护理不良事件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组间护理不良事件率对比(n,%)

分组

n

跌倒

自残

压疮

外走

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1(2.50)

1(2.50)

0(0.00)

3(7.50)

对照组

40

4(10.00)

3(7.50)

2(5.00)

2(5.00)

11(2750)

5.185

P

0.024

2.3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40

18(45.00)

20(5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5(37.50)

16(40.00)

9(22.50)

31(77.50)

5.864

P

0.021

3.讨论

精神科作为临床上的重要科室,负责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工作。伴随人们的生活压力持续性增加,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精神疾病发生率呈现递增趋势[3]。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疾病后,往往会出现多种与常人不同的行为、想法,在临床护理期间照护不到位,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较高,促使患者病情加重,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精神疾病者在临床护理期间,需护理人员与家属耐心陪伴及理解,过往精神科护理中重视疾病本身,护士患者的需求及心态,导致患者在不良心态下治疗疾病,也增加了不良事件率[4-5]。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FMEA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下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其原因是该护理模式具有预见性,系统性评估护理工作的潜在风险,并结合风险因素实施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保护环的安全性,并降低精神科患者的不良事件率。FMEA护理模式也规范护理管理各项流程,消除病房安全隐患。等待患者入院后,做好护理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高危风险因素,对高危患者进行专项管理。将容易激怒、被迫害妄想症患者分开病房护理,据患者的内心需求实施健康宣教,由患者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6]。在护理中需要家属支持,满足患者对亲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FMEA模式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在FMEA管理中,持续性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强化医患之间沟通,并提升医护人员的信任,促使患者打开心扉交流,护理人员可最大程度获取信息,在有效的沟通模式下提升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RPN指数比对照组低,表示FMEA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最大程度的规避了护理风险,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操作期间的风险因子[7]。本研究的结果总体满足预期目标,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是患者数量少,未来还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综上,精神科实施FMEA管理模式可基于预见性角度总结、评估患者治疗期间的潜在风险,并落实相关的护理措施,积极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率,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裴如青. 精神科护理相关不良事件5年间变化及原因分析[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4(04):290-291.

[2]钱薇. 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和应对探讨[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06):78-80+84.

[3]董烁,马良,张晓钢,郭爽. 精神专科医院104例护理不良事件与住院时间相关性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4):43-46.

[4]孙思,熊小燕,陈玉红. 基于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对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03):305-309.

[5]施惠篪,陈晨. 封闭式管理精神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三间分布及原因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770-4772.

[6]李圣莲. 浅谈风险评估在儿童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 名医,2020,(14):130-131.

[7]翟瑜,耿在香. 基于Reason模型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08):219-223.

四川省宜宾市卫生健康委科研2022YW022袁琴